现在的很多家长,什么都愿意教给孩子:知识、技能、道德、礼仪等等,就是不愿教给孩子有关金钱的知识。有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接触过金钱,也完全没有金钱的概念,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要么毫无处理金钱的能力,要么被金钱毁掉,这样的悲剧,我们从网络、电视、报纸中屡见不鲜。莎士比亚曾说过:金钱是罪恶的渊薮。金钱真的那么可怕吗?孩子越晚接触金钱就越安全吗? 老威特认为:金钱本身并不是罪恶的渊薮,人对金钱的欲望才是罪恶的渊薮。虽然人人都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但谁也否认不了它对人的生活的重要性。既然孩子早晚都要面对它,早一些让他们认识金钱,并没有什么坏处。 好的金钱教育可以使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赚钱最正当的手段是工作,不劳而获的财务是不干净的,只有付出了劳动获得的,才是赚钱的正途。另外,还要引导孩子正确地是用金钱,因为这关系到人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算是一个有钱人了,他守着一堆堆的金币去见了上帝,谁能说他是幸福的呢?“守财奴”、“败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因此,财商从小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的辛劳,培养他们勤俭朴素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如果在人行道上、停车厂里或是商店的地板上捡到的一些硬币,交给父母或警察,就能将普通的一天变成值得纪念的一天。而大一些的孩子很可能会径直走过那些令年纪较小的孩子异常兴奋、激动不已的硬币,甚至连看都不会看一眼。除非他们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金钱对于个人生存的重要性,以及金钱的来之不易,懂得“有钱花在刀刃上”的意义,花钱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浪费。 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我虽然也让她接触过钱,比如到楼下的小卖店买个味精、换个酱油啥的,都是给她正好的钱。上了小学后,我们就规定每周给她五元零花钱,她一般都是自己存起来,遇到自己想买的文具或者十字绣之类,就利用她的零花钱。但是,多数时候,还是让我们给她买。随着她年龄的增长,零花钱也增到每周十元。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对她的理财教育不到位。直到有一天—— 我被“雷”到了 还没下班,我被女儿告知:她今天赚了60元。请睁大眼睛,看清楚,是“赚”。其中,卖了3个从麦当劳免费得来的小挂件,得到40元;一本9成新的作文书,10元;还有一个自己制作的小饰品,卖得10元。 我!我我——,我直感觉头在慢慢涨大。相信任何一个家长看到这样的消息都不会平静。一个小学5年级的孩子,一天卖东西卖回60元,谁能说她是上学去了?她上课是怎么上的??? 心烦意乱地熬到下班,回到家准备“兴师问罪”。 她却一脸平静 “杜小豆——”我忍着气,咬着后槽牙叫道,心里不住地提醒自己,“冷静,一定要冷静。” “先吃饭吧。”老公看我神色不对,赶紧转移话题。 我不理他,盯着女儿,“作业做完了吗? ” “做完啦,你给我留的数学题和语文阅读也都做完了。”看来是一切“正常”。 “那60块钱呢?”别想逃避。 “我收起来了,留着买书用。”嘿,还挺有计划性。 “你啥时候买书我没给你钱啊?用你自己去赚吗?”我忍不住提高了声音。 “好了,先吃饭,吃完饭再说。”老公推我坐下。 姥姥也受到了震撼 吃完饭,还没等“审”她呢,姥姥来电话了,上来就问:“小豆怎么样啊?” 我一时忍不住,把60元的事说了。
姥姥在电话那头一顿狂轰滥炸:“你们怎么回事?也不缺钱,怎么不多给她点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想辙挣钱?这还不学坏快了……挺好的孩子,你们不好好引导……” 唉,冤死了!“您先别着急,我还没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等我问清楚了,再给您打电话吧。”老太太越说越上火,血压上来可不得了。 别慌,先了解一下行情 我打开电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小学生托同学买文具,却被同学索要“跑腿费” 小学生之间帮个忙,竟伸手要“劳务费” 小学生中“有偿服务”现象蔓延 一条条新闻资料触目惊心…… 难道经济大潮的浪头已经冲击到校园?以前听说小学生“有偿”让别人代写作业还觉得好笑,现在……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坐在电脑前盯着花花绿绿的屏幕却视而不见,眼前反反复复出现这几个字——怎么办? 让她给同学退回去,以后严格禁止她这么做?默许了?把钱没收?……显然都不是什么好办法。算了,还是先跟她谈谈吧。 大浪潮里的小浪花 “杜小豆,到你房间去,咱们得谈谈。”这等“大事”当然要四两棉花——单谈。 “你是怎么回事?给你的零花钱不够花吗?你要买的书没给你买吗?你的衣服、鞋、笔、本不够用吗?”我一边胡乱翻着由卷子、书、本子堆成的小山以及横七竖八的彩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哗啦——”一个饱饱的已经拉不上拉锁的笔袋从小山摔到地上,文具撒了一地。“你看看你,什么东西少了你的了?” “哎呀,”她愣了一下,赶紧抢救掉在地上的东西。 “先别捡了,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我就是把以前吃KFC得到的免费小挂件给卖了,还有那本您编辑的《小学生获奖作文大全》和一个我自己拿珠子编的手镯给卖了……”她不以为然地说完,又去捡地上的文具。 “你一天干这些事,能好好上课吗?” “能啊!”嘿!我气得快说不出话了。 “怎么可能能?”一个小孩,能上课专心听讲,下课专心兜售小东西,而且把两件事分得很清楚?“那也不能赚同学的钱?”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做!我们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收跑腿费了……”看来,这种事由来以久了。只能另想办法了。
正面引导 “小豆同志,我要很严肃地告诉你——”看她也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接着说,“首先,咱们家虽然不富裕,但也不缺钱,完全可以负担你需要的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我的意思是钱的问题你不要操心。” “嗯。还有吗?” “第二,你的零花钱够不够?不够或者需要买贵重的东西你要直接跟我们说,我们认为需要的,一定会给你买……” “好!还有吗?” “有!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你觉得买卖东西很好玩,当然,仅限于玩儿……” “怎么着?”听到这里,她忽然抬起头,很认真地看着我。 “那你就玩儿吧。”我艰难地说出这句话。 “嗨!我以为您这么严肃地要说啥呢!我本来就觉得好玩啊!” “再有,同学间的友谊是珍贵的,不是钱能买到的……” “知道啦,我也买过同学的卡贴和手机链啊,说完了吗?” 我还能说啥呢?这事没有结果,我的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 犹太人的金钱观 一天我在《北京文学》上,看了一篇介绍犹太母亲教育孩子的报道,很受启发。 《富翁是这样打造的》——从一个“中国式”妈妈到富足的犹太母亲 望子成龙的母亲沙拉,曾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妈妈,也希望孩子通过高考进入名校。可是,当她回到以色列后,坚决放弃做中国式妈妈,转而当起犹太母亲:儿子在家吃住,要交生活费;儿子大学毕业,让他去服兵役,以经受更艰苦的磨练;多年未见的女儿见到她时,想喝一杯果汁,她都嫌贵,坚决要求女儿喝免费茶水!就是这样一种“冷酷”的母爱,却得到了儿女丰厚的回报,两个儿子成了富翁,一个给了她一套豪宅;另一个给了她一辆汽车……这是一个跨国教育子女的传奇般的故事,这是让所有中国家长反思的成功的教子个案。 …… 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 我觉得沙拉说得很对,对财商的培养似乎是教育的一个盲区,家长们总觉得孩子小,跟他们谈钱,好像就要把他们教坏,或者孩子马上就变得“世俗”了。其实,培养正确的金钱观才是重要的。 现如今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一些重利及急功近利思想,对孩子的金钱观念会有影响,家长们对孩子不仅应该进行正确引导,还应该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示范作用,从而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孩子在用钱上易犯的错误: 1. 乱花钱,用钱没计划 2. 只把钱看成能换来东西的工具 3. 没有存钱、积累的习惯,花掉的比积累的多 4. 一买东西就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