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雾霾天,别把孩子当“绿萝”(行 ...
·调查:83.1%受访者大学期间 ...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儿童肥胖是整个社会的失败 “小 ...
更多>>

      考试资讯

·2017年22所非211工程大 ...
·201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湖南 ...
·郑州上大学生活费一个月590元 ...
·200多万人参加2017年考研 ...
更多>>
 
寒假怎么过?老师支招:用假期体验生活
寒假怎么过?老师支招:用假期体验生活

2012-01-20 13:34:12 | 来源:扬子晚报
 

“孩子寒假怎么过?”“我想玩” 张叶 绘

“孩子寒假怎么过?”“我想玩” 张叶 绘

  目前各个幼儿园都陆续放起了寒假,可如何安排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却让一些家长犯起了难。有的家长说让他们自己随便玩呗,而有的家长却要抓紧时间给孩子上培训课。记者联系了几位家长、幼儿园老师及幼教专业人士,听听他们如何为家长支招。

  不少家长认为

  “遂孩子的意愿好了”

  “这个寒假特别短,加起来不过短短20天左右,还是遂她自己的意愿吧,”王女士有个4岁的女宝,她说孩子所在的南师大幼儿园从昨天才放假。“而且才小班的孩子,玩是天性。所以没给孩子规划什么,她比较喜欢拼图、讲故事、看碟片,就遂她的意愿吧。”

  像王女士这样想的妈妈并不在少数,朱慧娟女士的女儿可可5岁半,上大班了,她也决定让女儿在寒假“以玩为主”。“孩子也是今天刚放假,顺其自然吧,没打算给她压得很紧”,她说今年寒假打算带孩子去香港玩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长她的见识,让她学会与别人相处”,朱女士觉得孩子个性的培养更重要,“希望女儿胆子大一点,不要那么内向,能够与别人很好地沟通”,她说多出去看看对孩子自信心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益的。

  她身边很多家长把孩子假期排得满满的,钢琴、算术、英语每天学多长时间都规定好了,她不愿意这样,很多家长朋友就说她太淡定了。“社会竞争很激烈,孩子以后会很紧张,能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童年就尽量给吧,我还是觉得先成人再成才”。但朱女士也给女儿安排了一定的功课,“作业每天做一点,比如10道十以内加减法题目,1页拼音训练”,她说这也是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女儿也很乐意做完这些作业。“开学后,老师还让每个孩子讲一个故事呢,这次带她出去玩说不定就能成为她要讲的故事”。

  老师观点

  寒假是孩子体验生活的好机会

  “寒假可以给小朋友提供更多社会体验的机会。”南京市第二幼儿园的吴忆菁老师告诉记者,和平时处在幼儿园相对单纯和封闭的空间不同,小朋友在寒假可以多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多体验,多观察。“过年了,让孩子体会年味,观察变化。”吴老师说,他们幼儿园给孩子布置的作业就是拍下寒假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制成小册子,上学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寒假也是一个亲子的好机会。”吴老师说,过年期间,家长可以和孩子多亲近,多交流。比如带着孩子逛逛夫子庙的花灯啦,一起买年货啊,一起阅读图画书啊。过节期间也可以顺势给孩子灌输一些民俗知识,比如,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啊,为什么要贴春联啊,怎么拜年,如何说吉祥话啊……

  吴老师说,过年要走亲访友,拜年串门,这也是教小朋友交往礼仪的好时机。特别是带着孩子做客时有意识地教一些礼节,轻敲门、礼貌称呼、不乱翻人家东西等等;客人来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招待,给客人拿拖鞋、杯子,让客人分享糖果等等。

  幼儿园的好习惯不能丢

  记者发现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一放假就把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抛之脑后了,生活也不规律了。一位幼儿园园长说,宝宝们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回到了家庭,表现可能会大不一样。因为家是个自由自在的小天地,假期中,如果家长溺爱、照管不当或方法不科学,都会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培养的进餐、活动、学习、午睡等良好习惯被破坏。如何让幼儿在寒假中依然保持生活节奏呢?

  “家长们要尽量维持差不多的生活节奏,以免打破孩子长久以来的生物钟,生活变得无序无度。”天妃宫幼儿园特色班的朱陈萍老师告诉记者,要给孩子们一个轻松、快乐、安全的假期。但是她也提醒家长,在幼儿园孩子们吃饭、活动、学习、午睡等方面都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放了寒假,从集体生活中回到了家庭中,过年吃喝娱乐又多,孩子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饮食起居,别暴食暴饮、随意挑食,也不要任意晚睡晚起。

  朱老师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家长也要做好引导。对于一些家长在寒假让孩子们上跳舞、钢琴等特长班,她认为,如果家长抱着让孩子多学一些技能、特长的心态,是不太适宜的,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有兴趣、愿意学,学学也蛮好,但如果家长强加给孩子就不太好了。

  “当然,孩子在开心过寒假的时候,家长也可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朱老师说,比如让孩子拿报纸啦,拿拖鞋了,自己穿衣吃饭啊,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可以利用寒假慢慢训练培养。 

  本报记者 陈婧 王赟

责任编辑:孙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