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雾霾天,别把孩子当“绿萝”(行 ...
·调查:83.1%受访者大学期间 ...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儿童肥胖是整个社会的失败 “小 ...
更多>>

      考试资讯

·2017年22所非211工程大 ...
·201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湖南 ...
·郑州上大学生活费一个月590元 ...
·200多万人参加2017年考研 ...
更多>>
 
虚拟世界寻友谊 电子伙伴解孤独
虚拟世界寻友谊 电子伙伴解孤独

2012-02-01 09:52:29 |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彭薇

  本报昨天推出“少儿社交”观察系列报道第一篇,说的是许多孩子寒假“宅”在家、缺乏年龄相当的玩伴,引起许多家长的共鸣。有家长反映,如今高楼大厦里的孩子没有同龄人陪伴,甚至习惯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友谊,有的还培养了“电子伙伴”。孩子的“虚拟社交”让不少家长烦恼。

  聚会上,孩子们放不下iPad

  今年春节,留沪的新上海人姚乐怡携家带口,和几位大学同学聚会。大人们忆往事,聊家常,谈得不亦乐乎,却发现身边的孩子没了嬉闹声音。“4个孩子,每人拿着iPad或智能手机,上社交网站、玩游戏,彼此间一句话也不说。”大人们催促着孩子一起玩,可孩子们却放不下手中的手机和平板电脑。

  “小安才读小学二年级,有一天对我说‘我要结婚了’,着实把我吓一大跳。”家住东体育会路的吴华很烦恼,原来,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虚拟社区交流。在这款游戏中,孩子申请成为城市居民,买房、买车、购物、参加工作赚钱,还能结婚、甚至生孩子。对于父母的反对,小安不理解,“班里同学大都不住一个小区,有的还回老家了,我跟邻居也不熟,在网上找到了玩伴和友谊,你们为什么不高兴?”

  还有的孩子闲着无聊,在家养起了“电子玩偶”。它是一种电子产品,可以虚拟人的一生,从婴儿、幼儿、青年到成人,会吃饭、睡觉、玩游戏,有时还会生病,要带“他”看医生、吃药打针等,“长大”后,还会交朋友,结婚、生子,直至死亡。

  娱乐虚拟化,让家长心忧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真是不一样了。”姚乐怡等家长无奈地说,“70后”、“80后”的童年生活很丰富,有捉迷藏、当医生等游戏,就连追逐嬉闹也能玩上好半天,“可‘90后’、‘00后’的孩子,身旁就算有玩伴,也不知道玩什么,但拿着手机等电子设备,就如鱼得水了。”

  “孩子是不是失去了玩耍的能力?”家长发邮件询问,如今的孩子常泡网络虚拟世界,长此以往,是否会将虚拟和现实混淆?记者在闸北区几个小区随机调查了20多位家长,九成以上家庭的孩子有虚拟的社交网站账号或QQ、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账号,八成以上的家长知道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谁,但从不邀请孩子好友来家做客或组织游玩活动的家庭超过一半。

  一些中小学老师说,如今孩子们课余时间除了写作业,多被各类补习和兴趣班所占据,再加上他们都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从小习惯使用手机、网络等通讯设备,能和同龄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更少了,“这直接导致一些孩子的社交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的孩子更不愿与人交往,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先有“玩”,才有“伴”

  专家们认为,社交能力是在和同龄人面对面的语言和动作交往中发展提高的,缺乏玩伴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平时不让玩,节日里自然让玩也不会玩了。”向阳小学校长洪雨露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应该让“玩”细水长流,先让孩子“玩”,才会发展自己的好伙伴。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的“海归”孙乐说,国外的孩子之所以在组织和社交能力上比较出色,是和他们丰富的家庭和社区活动分不开的。“美国家庭经常组织游戏、野餐、自行车竞赛等活动,全家老小出动,家庭温馨。”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建议,为孩子寻找玩伴,家长首先要更正一个错误观念。“一些家长常和孩子约法三章:考上好学校,才能让你玩。孰不知,玩是孩子的权利,成人不该用繁重的学业去压制。”于漪认为,其实“玩”也是一种学习,在玩的过程中能培养孩子的诸多能力,比如玩耍中发明各类游戏,确立规则,这是一种创造;孩子们之间增加了交流,又培养了人际交往、团结合作、组织协调等能力。

  不少专家呼吁:家庭和社会应更多考虑孩子爱玩、渴望交流的情感需求,为他们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平台,消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感。

责任编辑:孙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