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跳槽型】毕业三年跳槽三次 从逃离北京回家乡,到再度回到上海,本科毕业生小蕾三年时间已经跳槽三次。 2008年,小蕾本科毕业。由于所学专业是传媒,且能力出众,所以尚未毕业,就拿到了一个财经类报纸和一个门户网站的offer,且提前就进入到了这家财经类报纸实习。但是实习之后的经历让小蕾很受挫。小蕾称,自己实习的这家报纸当时正处于转型期,没有任何的财政拨款支持,只靠写负面报道要挟企业给钱。自己坚持了多年的新闻理想,在这份工作面前全部成为泡影,自己之前努力做出的报道本希望能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却只是报社的生财之道,让小蕾觉得十分灰心。 从小就坚持原则认死理儿的她决定离开传媒行业。这次转型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大跌眼镜。学了六年法语、四年新闻的她,竟然选择了去一家北京连锁的私营蛋糕房做店长,月薪约1500元。刚毕业的时候,周围的同学们工资都不太高,普遍在三千元左右。但小蕾从来不透露自己的工资,因为一千多的薪水在北京这样的地区实在难以启齿。但既然选择了这个从基础做起的服务行业,小蕾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小蕾说,在他们公司,自己的学历是最高的,包括老板在内的所有同事都不理解自己为何要来这里工作,也不相信自己能坚持多久。尽管薪水微薄,但由于小蕾自己的信念很坚定,所以一直极力维持自己的工作热情。从一开始与别人合租,到自己去租地下室,这份工作让小蕾远离同学朋友,生病的时候自己在地下室窝着整天不出门。 坚持了一年左右,小蕾因为工作出色,开始管理多个蛋糕店,且自己策划了不少蛋糕房的活动。公司高层也逐渐让她承担一些网站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原本以为自己能进入企划部门工作,但公司对企划工作一直不太重视,企划部门只有两个人,且部门领导还是老板的亲戚,小蕾感觉即使进入这个部门也没有任何前途。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已经毫无意义。 小蕾回忆称,自己当时也不是没想过继续留在北京工作,但是自己需要一段时间来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在北京的开销太大,所以不足以支撑自己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待业期。 于是,小蕾回到了家乡武汉。靠着自己的专业,小蕾进入当地一家报纸的网站部门工作。可由于大学是在北京念的,同学朋友不是出国就是在外地,家里的长辈也没有太多的人脉关系,小蕾身边没有能够为她提供帮助的人。同期进去的同事靠家里找人很快就做了部门领导的助理,自己却还只能默默忍受着加班和领导的脸色。“越是小地方,越是看重送礼走关系。”小蕾说。 坚持做了一年之后,小蕾发现自己实在是忍受不了当地类似事业单位一样的工作氛围,决定春节后跳槽到上海。在她选择跳槽的时候,其实单位已经向小蕾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给她编制,但小蕾拒绝了。小蕾说,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机会多一些,更容易找到一份靠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所发展的工作。“我不想年纪轻轻就像老年人一样生活”,小蕾说,虽然自己知道到了上海也会很难,但总比这么年轻就开始熬生活强。 本报记者张晓鸽 专家分析 工作两三年跳槽居多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表示,以她多年的市场经验以及企业招聘量来看,春节后都是跳槽的一个高峰。造成这个高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春节代表着一年工作的终结,新的开始,一些想转换岗位的职场人士都会以此作为一个节点。 另一个现实原因是:春节后,各种年终奖金已经发完。企业每年在做新的规划和调整的时候,都会诞生一些新的工作岗位,一般会考虑在春节之后,集中招聘,出现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实际上,计划节后跳槽的人可能从上一年10月之后就开始运作了。”陈曦介绍,在这些跳槽的人群中,刚工作两到三年的职场新人跳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工作2—3年后,已经能胜任自己的岗位要求,对工作有了深入理解,他们渴望通过跳槽实现自我的突破。 陈曦建议,如果有了工作经验再跳槽最好能有一个脚踏实地的规划,如通过一些测评更好地认识自己,也可以到网上搜集一些信息,将职业规划具体到行业和公司。然后依照招聘需求,对照自己目前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否有差距,做好准备再去应聘,这样比盲目跳槽几率更高。 跳槽避免意气用事 陈曦介绍,目前一些职场新人大大缩短了跳槽期,有的甚至工作仅一年、半年就考虑跳槽。实际上,职场新人在这个阶段还在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不应过于频繁地更换岗位。很多新人忍耐性比较差,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换工作。如果能再坚持一下,学会忍耐,可能就会找到更多的工作技巧。 对于一些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在跳槽时会更多考虑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考虑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吻合,愉悦的工作环境、理念趋同的合作伙伴、薪酬等。如果是因为对现在工作不满意、不如意,带着一种换换环境的想法去跳槽,结果往往不理想。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李钧认为,跳槽最重要的是明确目的,既然要跳就应该越跳越高,越跳越好,盲目和一时冲动都不可取。比如,年终奖下发之后,不少人在微博上“晒”奖金,有了比较就会产生不平衡心态,对工作有了抱怨。于是,有些人在没找到下家的情况下,只为出口气而跳槽;也有些人看周围朋友都跳槽了,禁不住忽悠也跟着“跳”了。 李钧建议,跳槽一定要有原则,职场人要衡量一下新工作对职业发展是否有增值效果,薪资是否更加优厚等方面的利弊,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原则,那还不如“卧槽”。 跳槽“卧槽”因人而异 李钧认为,是选择跳槽,还是卧槽,要因人而异。 第一,职场骨干要注重职业可持续性,特别是想转行的人,一定要慎重考虑。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有相关经验的员工,会先在招聘网上搜关键词“人力资源”,再调阅简历。如果应聘者原本做销售,现在想转行做人力就很吃亏,因为他的简历上没有人力资源的工作经历,所以他的简历被调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二,职场新兵如果没有“硬伤”最好“卧槽”。对于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跳槽前理性分析自己与工作的契合度很关键。因为刚进职场一定会经历一段磨合期,如果这种不适应是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接受的,只要不是“硬伤”都不要急着跳槽。如果认定自己的个性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那么可以跳。比如,公司的某些规章制度自己实在难以接受,像上下班“打卡”,适应了半年仍难以做到;或者是喜欢朝九晚五规律生活的人却进入媒体等作息不规律的行业,有类似情况的人,跳槽是明智之举。 第三,逃离或逃回北上广的职场人士,应该区分其逃离或逃回的性质是主动还是被动。逃离和逃回北上广已成为时下的一股新风潮。这些人中有部分属于主动逃离,他们多出于家庭或婚姻的需要。这类人要摆正心态,在一线城市生活工作过的人,回到二、三线城市一定会出现心理落差,自己是否能接受;另一部分人属于被动逃离,他们适应不了大城市的快节奏和强竞争,或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希望回家乡大展拳脚。这类人如果在“逃离”前没有做足功课,难以避免再逃回北上广的命运。相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招聘渠道会相对匮乏,找工作大多需要靠亲朋好友的介绍,所以摸底工作很重要,先在亲朋中探探口风,看有没有和自己专业对口的人脉关系。只是一时冲动,想当然的认为在小地方就能一展所长,恐怕会以失败收场,到时再想逃回北上广就得不偿失了。 本报记者张灵 李琦 专家提醒 不可盲目以春节为跳槽点 对于春节后选择跳槽的职场人士,就业指导专家赵正宝表示,跳槽本身属于正常的人才流动,不见得一定要选择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但许多人愿意坚持到年终,拿到年终奖再离开,所以导致了春节后跳槽这一特殊的现象。 赵正宝表示,在跳槽的人群中,70后的居多,他们本身的阅历和社会经历相对丰富,行业积累和人脉关系也比较深厚,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他们,对未来的危机感更强。对于80后而言,则更多是出于挑战自己和实现自我的想法在跳槽。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更注重物质回报。面对较高的生活成本压力时,他们会寻找经济回报更高的工作。 然而,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赵正宝都建议,职场跳槽的目的还是找寻自己更合适的职业方向,而不是盲目、仓促地跳槽。如果只追逐高薪,就会放弃一些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追求,短期内看似没什么影响,等大多数人跨过35岁后就会发现,自己可能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 赵正宝建议,如果确实计划跳槽,可以在节后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兴趣、能力、家庭实际条件等,制定一个2—3年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为新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本报记者张晓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