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回良玉:“你看河南的合作社干得多好!”

回良玉:“你看河南的合作社干得多好!”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2-08-28 08:30:30 
分享到

 

图为刘天华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图片由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

  编者按:

  今年7月,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随后,理事长刘天华代表河南省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对此,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热情称赞河南的合作社干得好。

  如何消除土地过度分散经营带来的弊端?如何解决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带来的农业生产难题?如何提高农民和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和组织化程度?一句话,如何破解“粮食怎么保”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省上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深有启发。

  

  8月26日,记者到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称赞,并被副省长刘满仓、市长岳文海等领导同志层层批示推广总结其经验的周口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入采访,探寻这里到底有哪些亮点,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商水县东南部的魏集镇,这里与项城市范集镇地挨地。合作社目前共吸收两镇20个行政村的560户成员,流转和托管土地1.6万多亩,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成立有机耕队、机收队、排灌队、植保机防队,建设有占地20亩的配件库、维修间、加油站、培训中心等设施。

  “天华”以人冠名,理事长是黝黑、壮硕、朴实的高中肄业生刘天华,今年42岁。

  农民安心打工去挣钱,“天华”托管代种田

  当前,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土地经营粗放、粮食减产、效益收入下降,已成为农村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由于种植效益远远低于打工收入,“70后”、“80后”、“90后”农村男女给地也不种纷纷外出,致使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乡村人群的主体构成。“90年代住村头,2000年后住高楼”、“老头老婆开办幼儿园”是当今农村的真实风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天华合作社的做法是——实行土地流转或托管。刘天华告诉记者,农村“空心村”现状恰恰给合作社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针对有的农户家里没人种地,经过商议,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种,目前共流转经营(全托)土地4000多亩。个别上了年纪的老人,没能力种地又不想把地租给别人(怕成为失地农民),合作社就采取托管方式(半托),只收取耕种、收获、管理作业费,每亩460元,包括种子、化肥、耕种、收割、打药、拔草等全部费用,目前托管服务的土地面积已有6800多亩。对托管的土地,收获的小麦仍归农户,过磅后根据自愿储存在合作社,合作社则依照市场行情和群众需要,随时为农户兑换现金或小麦,每斤每年仅收2分钱保管费。刘天华说,由于实行统一供种、施肥、防虫,托管的土地每亩产量比农户自己种植可增产15%左右,平均单产1100斤以上,再加上品种优良,价格比普通小麦可高出10%。仅这两项增收,每亩就可多收200元到300元。由于农户托管价格在260元至360元之间,所以比自己耕种还合算。许寨村70多岁的农民刘松海,今年把4亩地交给合作社托管,小麦过完秤后,他见人就说:“俺种了一辈子地,还没打过那么多粮食呢。”

  汪屯村63岁农民党从政,全家6口人4.5亩耕地,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两个孙子在家。2010年,他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托管后我可得劲了,地里活儿我不管,老伴给社里打工,一天60元还管饭。我是个厨师,红白喜事给人帮忙,按桌收费,收入也不少。”另外,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托管前每逢收麦季节,儿子儿媳必须从广州回来,连收带种至少1个月,就算回来一个人,打工少挣3000元,加上来往路费,顶得上麦季的全部收入,真不划算。党从政说:“如今,俺村七、八、九、十4个村民组半个村的1000多亩地全都交给合作社托管了。”

  54岁的党永敬告诉记者,他把家里的10亩地托管后,1斤小麦价格高出普通小麦1毛钱,收成也由原来的800斤提高到了1000多斤,感觉省心、省力、省事,清闲得很。

  留守老人、65岁的邓先士,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感触。

  托管农业机械,统一使用维护,实现入社效益最大化

  天华合作社另一条创新之处是吸引社员自愿把家庭自有的大小农机具入社,并以农机价值入股分红。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大中型农机具56台套,包括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机、旋耕机、深松机、拖拉机等。为此,合作社专门建有农机库,统一存放、统一保养、统一检修、统一安排工作,确保各种农用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作用,真正实现经营土地的机耕、机收、机播,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另外,所有农机具在完成本社农活外,还对外开展有偿服务和跨区作业,80%的收入归产权所有人,20%的收入留给合作社。仅今年“三夏”期间,合作社就组织40多位社员,统一订单作业、统一调配机具、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后勤保障、统一处理作业纠纷,先后到湖北、山东进行跨区作业,面积达10万多亩,每台农机纯利润4万多元。

  许寨村社员、44岁的许高生告诉记者,他家有2部农机,入社前每年收入1.5万元左右,2011年加入合作社后,作业收入达到6万元,农闲时夫妻二人则在合作社打工,工资收入也有2万多元,再加上6亩土地流转的4800元,全年下来至少有9万元收入,是过去的6倍。

强化科技服务支撑,确保粮食产量递增

  天华合作社托管的1.6万亩土地,相当于一个大农场,其管理现代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远远高于分散农户的个体经营。在农作物播种期,合作社对托管土地进行统一施肥、统一耕种;在农作物生长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治;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统一行动、统一防护,有力保障了粮食连年增产丰收。近三年来,该社托管土地小麦亩产均在1100斤以上。另外,及时与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大力开展高产试验田建设,合作社成了科研院校所进行最新农业科研技术实验的基地。凭借科技支撑加上管护到位,社里800亩优质高产小麦试验田,在连续遭遇干旱等自然灾害情况下,连续3年实现亩产1260斤以上。合作社还开展了玉米、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推广高产品种、配方施肥、机械化播种,实施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大豆等秋作物产量,玉米连续3年实现亩产1450斤以上。

  延伸农业发展链条,提高群众产业收入

  天华的运作及其成效,引起了省市不少涉农单位以及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合作社主动承担了国家油料倍增计划项目,有关部门免费提供优质种子和化肥,加之芝麻价格高于市场价20%以上,芝麻亩产220斤上下,仅此一项就为入社成员每亩增收200多元。同时,合作社注册“天华”牌真空包袋装无公害芝麻叶,采摘芝麻顶叶加工销售,并开发生产“中华传统石磨面”,实现小麦高产到有机无公害转变,吸收闲置劳动力特别是老年人、妇女来合作社进行“务工”,先后吸收闲置劳动力2000多人,初步实现农民就地打工就业。合作社还与河南省农科院、市县农业局联手,大力开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良种繁育基地2800亩,年供种1120吨,既保障了当地种植良种需求,又实现了入社社员增收。

  同时,合作社主动对当地军烈属、老弱病残孕等无劳动力家庭230户进行免费帮扶。

  记者采访时,正好碰到魏集镇党桥村42岁的农民贺永军和党海洋。他俩今年5月后流转土地500多亩,主动找到刘天华要求入社。他们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入天华合作社,仅大型农机购置费用,他俩就能节省20多万元。算上银行利息和机器折旧,仅此一项,第一年就能节省6万多元。另外,天华的管理、服务、仓储条件以及订单高价收购、农药化肥种子集团低价采购,都决定了加入天华,比他们小规模经营成本低得多,抗风险能力强得多。他俩还告诉记者,现在,天华合作社托管的土地总量相当于半个乡镇的土地。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托管一个乡镇的土地即将成为现实,也将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培训和带动,合作社将发挥独有的作用。

  这两位新型农民最后深有感触地说,天华合作社的实践,特别是在农村大型社区建设开展之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也许代表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向。

  临别,憨厚的刘天华对记者说:“在7月3日召开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议上,我代表河南省作典型发言。其间,回良玉副总理对我的发言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由衷地称赞‘你看河南的合作社干得多好!’”刘天华还告诉记者,他向回良玉副总理表过态,今天再重复一遍:天华合作社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规范运行,办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为带动农民致富作出更大贡献。

[ 责任编辑:戚永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