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瞧,创刊号上这幸福的一家人

瞧,创刊号上这幸福的一家人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3-12-09 09:43:02 
分享到

创刊号上的老照片

    你还能认得出来吗?老照片上的小姑娘,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她的妈妈、姥姥、太姥姥则变化不大。看来,就连时光也特别厚爱这幸福的一家人呢!

    □晚报记者 徐松 文/图

    核心提示

    2003年到2013年。晚报10岁了!回眸10年晚报新闻,汇聚人间百味。为纪念晚报创刊10周年,本报选择创刊初期刊发的一些新闻人物进行追访,去了解这些曾与晚报结缘的新闻人物10年来的生活变化,同时感受晚报在十年中渐渐融入市民生活,与市民风雨与共的精彩历程。

    2003年12月22日,冬至,《周口晚报》创刊。拥有64个版的浓墨重彩、汇聚周口人间百味、浓缩周口文化精髓的“周口晚报创刊号”,以“办市民喜爱的报纸”为理念,把握时代脉动、站位百姓视角,采集丰富而新鲜的本地、外埠新闻信息作馅,以赏心悦目的图片美编为佐料,包以新闻纸,制作成充满周口特色的“文化饺子”,为周口千万人民奉上一道饕餮盛宴。

    创刊号头版压轴图片《过冬至,吃饺子》,拍摄的是80多岁的姥姥、50多岁的妈妈、30多岁的媳妇、五六岁的小女孩四世同堂欢天喜地包饺子的场景。媳妇擀饺子皮,姥姥、妈妈包饺子,五六岁的小女孩也来凑热闹,拿起一个饺子皮学着大人的模样包饺子,刚刚包好的一大锅盖饺子令人垂涎。特别是按照晚报的送报时间,创刊号报纸送到千家万户时正好是上午11时之前,此时正是人们包好饺子准备煮饺子的时间。可想而知,大家一边品读属于周口人自己的晚报、欣赏和谐家庭欢天喜地包饺子的图片,一边把包好的饺子下到沸腾的开水锅里,那煮出的饺子香味和着晚报浓浓的墨香,香飘满城,沁人心脾。

    1.

    “饺子让我们与晚报结缘”

    为了追访图片中的新闻人物,记者首先找到了当时拍摄这张图片的晚报摄影记者朱虹。朱虹说,为了把创刊号办得丰富多彩,当时20多名晚报记者全部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寻找贴近群众生活的新闻线索。根据“过冬至,家家户户吃饺子”这个采访计划,她走遍大街小巷找到了这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利用和谐家庭的和睦气氛,包饺子能引起全城共鸣的创意内涵,拍摄了这张韵味十足的头版新闻照片。

    转瞬10年,记者辗转找到了图片中新闻人物之一——“媳妇”陆杰。陆杰全家当时居住在周口市区六一路一个破旧的老院里,由于屋子狭小,加之光线灰暗,照片是在院子里拍摄的。如今,这家人已经搬到了万基城市花园12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商品房里居住,和谐家庭变得更加幸福。

    “这张报纸我一直珍藏着哩,正是饺子让我们与晚报结缘,10年来我们家一直订的都有晚报”、“一眨眼间可就10年了吗?我跟10年前的照片上几乎没有啥变化呀”、“那时候我80多岁,包饺子还挺快,现在91啦,包饺子慢多了”、“哈哈,变化最大就是小心雨了,看她认认真真学包饺子的样子太可爱了……”翻阅当年的图片,陆杰全家欣喜不已,你一言我一语热情洋溢地讲述当时的情景。

    2.

    新闻背后的家庭非常幸福

    陆杰家是一个由3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全家十多口人没有分灶,经常在一起吃饭的有8口人,这个大家庭的和睦氛围让邻里非常羡慕。图片中的“妈妈”郭西云今年68岁,陆杰形象地比喻妈妈是“后勤部长”,家务大都是她一人干,其他人都是闲来帮忙;姥姥今年91岁,祖籍西华县,跟随女儿生活20多年了;小女孩叫张心雨,当时不满6岁,上幼儿园大班,如今在郑州读高一,长成16岁的大姑娘了。

    记者按约定时间找到陆杰家时,陆杰一家几口正坐在楼下小花园里的条凳上晒暖儿。“姥姥在我家20多年了,我们姐弟几个小时候她就照顾我穿衣、上学,在我的心目中姥姥一直没变样,向来是勤劳、乐观、慈祥,是我妈妈这个‘后勤部长’的好帮手。”陆杰边说边挽起姥姥的左胳膊,并顺势依偎在姥姥的肩上,似乎回到了20年前的模样。老太太说:“我也感觉到没有啥变化,就是走路慢了,干活力气小多了,但我从来没有用过拐棍。”陆杰家住在二楼,大家准备上楼时,老太太利索地从条凳上站起来,一边向记者讲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边一步一个台阶轻松地上到二楼。

    “老太太是这个院的寿星,年龄最大、身体好,邻居们都羡慕;20多年前我孩子都小,全靠老太太来帮忙做衣服、做饭,现在孩子都大了,都非常孝顺,俺现在是吃喝不愁呀!”“后勤部长”郭西云在家务方面承受的担子最重,她几十年最主要的生活节拍就是洗衣、做饭。但是,她的语气中充满大家庭、大餐桌、大团圆、大幸福的喜庆与满足。“人多,做饭就得有讲究,炒菜、熬汤太费劲。我喜欢包饺子,大家都说我调的饺子馅儿好吃,吃饺子多好呀,面、菜、汤一碗端齐,而且省工省时、有荤有素。”说着,她又去厨房调起了饺子馅儿。

    就是因为上了报纸,文中的小女孩张心雨从6岁就学会了读报,家长专门为她订了一份《周口晚报》,还让她加入了周口晚报小记者的行列。读小学、初中期间,张心雨先后在晚报发表了《美丽的沙颍河畔》、《我的爸爸》等好几篇作文,而且学习成绩特别好,很顺利地考入了郑州一家重点中学。

    3.

    “看晚报成了我们的生活习惯”

    “如果不是你来采访,我们真不在意一晃已经过去了10年。小心雨在郑州上学不在家,除了她之外,你看看我们几个现在的模样,跟照片上相比几乎没有变样吧?”陆杰指着照片对比着两位老人的样子,言语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满足。

    陆杰说,过日子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却充满幸福。这么多年,“妈妈”还是那样一天到晚的忙碌,为大家准备可口的饭菜,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姥姥”依然是妈妈身边的好帮手,洗洗涮涮、忙前忙后;一大家子人吃完饭后有的去上班、有的去上学,到饭点儿时就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归巢。幸福,就在每个人的心间。

    最后,陆杰用一段这样的话寄语晚报十年:“从当年我们一家4口上了报纸,我们全家好像与《周口晚报》结成了亲戚,3个小家庭订了3份报纸,每天看晚报已经成了我们家人的生活习惯。10年来,我们全家与晚报共成长,《周口晚报》已经是我们幸福家庭的一部分了。”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