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小集村人的新生活

小集村人的新生活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3-12-16 10:59:29 
分享到

记者 马四新 实习生 谢瑶

图为小集村整洁的街道。(记者 沈湛 摄)

    开栏的话

    百姓安居,始终是民生之要、和谐之本。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农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新生活。

    为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进农村,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活动,本报今起推出“探访美丽乡村·讲述周口故事”栏目,通过记者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为您讲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敬请关注。

    走进商水县黄寨镇小集村,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楼房掩映在翠绿丛中,街道两旁生机盎然的大叶女贞让人顿觉清爽。靓丽的民居、干净的庭院、整齐的菜园……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栩栩如生。

    小集地处商水县、淮阳县、项城市交界,北临沙颍河,与淮阳县新站镇隔河相望,周项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自身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

    新型社区,让村民成为“城里人”

    孙留忠是新区的一名住户,两个月前刚搬进来。如今,他们一家正过着“城里人”的生活。12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孙留忠的家里,新房刚刚装修完,孙留忠的妻子乐呵呵地说:“这里有自来水、监控、宽带、有线电视……搬过来以后,生活方便多了,孩子跟我说,小区里有物业,有保洁,还有娱乐设施,就跟城里人一样。现在,我们村年轻人找媳妇,只要说新区里有房子,这事儿差不多就成了。”

    漫步新区,别样的住宅设计,新颖的建筑样式,让人耳目一新。随行的镇干部告诉记者,小集行政村共有5个自然村、498户。第一批163户,已于2009年住进了新规划的新农村社区,第二批60多户,目前也搬进了小集文明新区。该文明新区占地24亩,规划住房230套,计划3年内全面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让所有村民住进新区。

    土地流转,农民一举三得

    小集共有1100多亩耕地、2000多口人,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人多地少,大量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妇女、老人和孩子。土地有的闲置,有的疏于管理,效益不高。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小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土地流转集中600余亩耕地发展中药材种植。

    站在小集村南的地头,成片的中药材已盖上地膜,几位村民正在忙活儿。村民张瑞霞告诉记者,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2亩地全靠她一人管理,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好了,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可净得1000公斤小麦,在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还可以去地里打工干些零活儿,一天轻轻松松就挣60元钱。土地流转,实在是一举三得啊。

    200多位“的哥”活跃在沿海城市

    小集有不少村民常年外出打工。在这些外出务工的村民中,许多人把开出租车当成发家致富的第一选择。他们从传统靠土地致富的方式中走出来,逐渐走向城市。随着小集村越来越多人的加入,现已形成200多辆规模的出租车队伍,常年活跃在厦门、深圳等地。

    “开出租车已经两年了,刚开始感觉很新鲜,每天整个城市来回载客跑,一天就能挣好几百块钱,一年就能挣七八万。在这有好多‘的哥’都是我们小集的老乡。以前,我们农民都是靠种地吃饭;现在,我们都找到发家致富的新途径了。”在福建莆田开出租的孙宁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孙宁对记者说,他们村有好多像他一样“家在农村、工作在城市”的农民。听说家里规划了新区,他们大都在新区买了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看到家乡发展得那么好,孙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