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全家都是晚报的忠实粉丝”
李逸扬和刊有自己照片的报纸合影
祖孙一块儿看晚报
许登科家整齐摆放的晚报
姥爷订《周口晚报》十年 外孙与《周口晚报》同岁
□晚报记者 王晨 宋风 实习生 吴丽霞 文/图
《周口晚报》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与不少家庭结下了不解之缘。周口市商务局退休干部许登科一家人与晚报的情谊也尤为深厚,晚报创刊十周年,他们家订晚报也达十年,许登科的外孙李逸扬今年十岁,和晚报同岁。2004年6月2日,李逸扬因为参加晚报的“纯真童韵”活动,照片还上了《周口晚报》呢!
1
“我和晚报一样大”
12月11日晚,记者来到许登科家。刚进门,一个戴着红领巾,扑闪着大眼睛的小男孩就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他就是和晚报同岁的李逸扬,目前就读于周口六一路小学五年级。
“这个就是我!”李逸扬拿着2004年6月2日的《周口晚报》,指着自己的照片告诉记者。只见那时的李逸扬还只是个胖墩墩的婴儿,笑得合不拢嘴,标志性的大眼睛眯成了小月牙,甚是喜人。
听记者夸自己小时候可爱,李逸扬拿着刊有自己婴儿时期照片的报纸让记者拍照。看着拍好的照片,他对记者说:“那个时候我太小了……我和晚报一样大,现在我十岁了……”
谈起李逸扬的成长经历,作为姥爷的许登科立刻坐不住了,忙着把他的“收藏”给翻了出来——小外孙成长的点滴都被慈爱的姥爷给悉心收藏了:幼儿园时期眉心点着小红点的照片、小学一二年级有着工整字迹的写字本、入学以来获得的各种奖状……
李逸扬是个小书迷,许登科特意为他订了许多报刊杂志,比如《我们爱科学》《中国少年报》《少年文摘》等等。
说到读书,李逸扬的姥姥赵素云给记者讲了一件趣事。
李逸扬一两岁时,每晚睡觉前赵素云都会给他讲四大名著里的故事,有时讲着讲着疲惫的赵素云不小心就讲错了,这时已经快要入睡的李逸扬会突然睁开眼大声指出哪里讲错了,那股认真劲儿令她哭笑不得。
李逸扬说:“我爱看书,也爱看报,姥爷会把晚报的小记者版一期期地装订成册给我看。”
“可不是嘛,看得可入迷了,有时候该吃饭了都叫不到饭桌前,非说要再看一会儿。”赵素云笑着说。
李逸扬的妈妈告诉记者,李逸扬和晚报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李逸扬上四年级时,有一次生病住院,他的老师和同学代表特意赶到医院来看望他,同时还带来了各种小礼物——酸奶、作业本、漫画书……老师和同学的探视让正在病房深感无趣的李逸扬乐开了花。
出院后,李逸扬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他又一次想到了《周口晚报》。他拜托姥爷往《周口晚报》的晚报传情栏目刊登了一段话:“李逸扬对六一路小学四一班李倩老师、孙玉霞老师和全体同学的关心表示感谢,并祝你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
2
“晚报每期报纸我都有”
许登科是晚报的铁杆粉丝。他订报十年,收藏十年,十年的晚报被老人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房间里,形成了一面厚厚的“晚报墙”。 这其中包括2003年12月22日的《周口晚报》创刊号和2003年12月12日的试刊号。
确切地说,许登科已经与《周口晚报》结缘11年了。“《周口晚报》的前身叫《社会纵横》,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订阅了。”许登科一边拿出历年的报纸征订发票一边说,“从2003年到2014年的晚报,我年年都会订,这不, 你看这发票,我已经交钱订了2014年的晚报了。”
许登科不仅喜欢看晚报,而且对每一期的晚报都爱护有加。每天晚报一送到,为了避免破损或者遗失,他都会先把报纸装订好,然后再拿给全家翻阅。另外,他还会特地将《周口晚报》的小记者版和周口文化专版以半年为期,单独分类整理。“合订的小记者版给我的外孙看,而合订的周口文化专版则是留给我自己的。”许登科说。
“最近几年,《周口晚报》的进步很大,比较明显的是本地政策解读方面的稿件,更加详细、易懂;深度报道越来越多;近期的‘周口边界行’系列报道,为读者提供了更多了解周口的机会。”许登科笑着对记者说,“周口人就该看咱自己的报纸。我退休后,《周口晚报》就成了我获取本地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之所以青睐《周口晚报》,是因为可以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周口本地的社会、民生方面的报道,第一时间了解周口发生的大事。”
3
在许登科家,记者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一家人穿着靓丽,笑容满面……见记者注意到这张照片,许登科说:“我们全家都是晚报的忠实粉丝。”
作为《周口晚报》的忠实读者,许登科会仔细阅读每期的报纸,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字有差错的地方,他会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向值班员反映。周口晚报社组织的活动,他也会积极参与,他是晚报的“常客”。
2004年10月22日,周口晚报社组织“百名老人逛淮阳”活动,许登科和他的老伴一起参加了活动。2012年12月4日,周口晚报社携手周口奥斯卡影城邀请周口老人观看电影《1942》,许登科还邀请了他的哥哥和他一块儿前去观看;2012年2月23日,本报《爱心点对点》栏目报道了宁庄社区居民王德兴老人生活困难,家中缺少食用油和米面,许登科和他的老伴买了两袋面粉和两壶食用油送到王德兴家中。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