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大庄探访新四军游击支队留守处
□晚报记者 杜欣 郭坤 金月全/文 朱海龙/图
★
周口市
王皮溜
第56站
鹿邑县王皮溜镇
王皮溜镇位于鹿邑县东南部,东临亳州,南隔清水河与郸城县的张完、汲水两乡相望。该镇辖27个行政村,6.3万口人,7.8万亩耕地。王皮溜镇集西两公里处,有栾台遗址,呈方形,高约4米,面积约10亩,据考证为龙山文化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冬,新四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彭雪枫领导的抗日游击支队留守处曾设在该镇刘大庄行政村。
我们每到一处,总会对千奇百怪的地名产生好奇。像王皮溜镇,怎么能叫这么个不土不洋的名字呢?而一番探究之后,我们不得不对这个边界小镇刮目相看了。王皮溜镇位于鹿邑县城东南10公里处,白沟河南岸,历史较为古老。这里三国前属苦县地,后属谷阳,唐属真源县。宋、金属卫真,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均属鹿邑。王皮溜在古代人烟稠密,农业发达,土质肥沃,柳林成荫,称柳林镇。一向为商贾汇集之地,因曾有姓王的商人在这里经营皮货,闻名四方,又因白沟河水势较大,河溜(“溜”为水急之意)冲刷河床,故名王皮溜。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我们一时竟不知从何处着手进行采访了。漫步街头,古迹难觅。虽然栾台遗址、武庄遗址尚在,但面对如此厚重而又古老的文化遗存和文化堆积,我们更愿意让它静静地躺在田野里,而不去过多地打扰它。加之受版面和采访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一个乡镇的历史、文化、经济等一网打尽。经过一番取舍,采访组决定放弃对这里古文化的探寻,去追寻一段红色的记忆,那就是位于王皮溜镇刘大庄行政村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留守处。相信从这个侧面,能让你记住这个周口边界线上的历史古镇。
一
刘大庄位于王皮溜镇东南1.5公里处,我们一走进刘大庄,就在村室大门口西侧看到3间较为陈旧的青砖瓦房。一旁竖有一块水泥牌子(如下图),上面刻有“刘大庄抗日战争纪念地”的字样,牌子上显示,这里是鹿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由鹿邑县革命委员会立。68岁的刘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振臣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新四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彭雪枫领导的抗日游击支队留守处司令部办公室和彭雪枫司令的住室。因为老房子倒塌了,这3间房是1969年盖的,当时是村里最好的建筑。刘振臣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当时,刘大庄虽属停军歇马的地方,却是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的大后方,有着特殊的战略作用。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失守,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西进,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豫皖苏三省遭受洪水灾害。日寇的铁蹄在鹿邑践踏了40余天,相邻的淮阳、柘城、商丘、亳县都有日伪军驻扎。
1938年9月底,根据中央指示,河南省委派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300多人,挺进豫东敌后,开辟豫皖苏边区敌后根据地。10月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由确山县竹沟镇出发,8日到达位于新黄河西岸的西华县城北的杜岗村。在杜岗与先期到达的睢(睢县)杞(杞县)太(太康)游击第三支队和肖望东同志领导的先遣大队会合,改编为1000多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向豫皖苏敌后挺进。
此前的9月,日军从鹿邑撤走,原在扶沟工作的魏凤楼通过统战关系,先期到达鹿邑,出任县长。11月,党中央派张爱萍同志到鹿邑任豫皖边区工委书记,公开身份是魏凤楼的参谋长,为游击支队东进开辟道路。
由于鹿邑位于豫皖交界处,敌伪力量薄弱,是游击支队东进途中临时歇军休整、补充粮草、扩大武装的良好基地。10月28日,游击支队由西华东渡新黄河黄泛区,越过淮(阳)太(康)公路敌人封锁线,进入鹿邑县城。支队进驻到城东南10公里的刘大庄、母阁、李庄、张楼一带休整。司令部就设在刘大庄开明绅士刘乾德家里。
二
刘大庄是当时鹿邑县城东南比较富裕的大村庄。魏凤楼到鹿邑后与该村一些开明绅士建立了统战关系,群众基础较好。
游击支队为打开豫东抗日局面,于11月在刘大庄建立了留守处,许遇之任留守处主任,程朝先任副主任。留守处共30名战士,60多名伤病员,备有无线电台一部。彭雪枫对留守处的任务作了3条指示:1.筹集资财,以供军需;2.对当地开明绅士开展统战工作;3.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发动群众,动员青年参军,扩大抗日武装。
留守处的建立,使军队有了可靠后方。游击支队东征后,留守处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在王皮溜、白马驿、吴台庙、汲水集等地相继成立“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救国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留守处以刘大庄为中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使群众抗日组织向全县农村发展,并成立了“农民抗日自卫团”。
三
游击队在刘大庄休整,司令部设在开明绅士刘乾德家里,部队西征睢杞太,留守处仍设在他家。刘乾德倾向抗日,刘家又是大族,在当地有一定威望。接触中,彭雪枫、许遇之都和他建立了友谊。
为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留守处提出向地方征收“抗日乐意捐”,刘乾德在抗日政策感召下,首先带头捐款捐物。刘乾德还走亲串友,为抗日部队募捐。
随着战事频繁,伤病员不断增加,解决医疗问题是留守处当务之急。张震参谋长指示:部队扩大到3个团,卫生工作要加强。他派林士笑同志到鹿邑县城,在张爱萍、魏凤楼和鹿邑县委协助下,筹备成立后方医院,对原鹿邑县医院院长孙灿然和医院医务人员开展统战工作。孙灿然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同意合作办医院。1938年11月,后方医院在刘大庄成立,后从刘大庄迁到汲水集(现属郸城)北门的大庙里,将原在刘大庄养伤的伤病员接到医院疗养。
为便于工作,就近接受豫皖边工委书记张爱萍领导,并与魏凤楼取得密切联系,留守处于1938年冬迁移到鹿邑县城南1公里的云楼村。
1939年4月25日,日寇以两个团的兵力从柘城进攻鹿邑县城,魏凤楼率部与敌人激战4个多小时才撤出城去。与此同时,张爱萍在云楼村组织留守处转移。从此,鹿邑再次沦入敌手。鹿邑留守处也完成了它的战斗使命。
四
刘振臣回忆说,1952年,北方慰问团一行到鹿邑慰问。会上,北方慰问团向刘大庄发放了耕牛和农具等慰问品,还唱了两天大戏,表示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新四军游击支队留守处在鹿邑仅仅活动了5个多月,但为游击支队的东进抗日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如今,新四军游击支队刘大庄留守处的建立距今虽已75年,但鹿邑人民特别是刘大庄一带的群众,都为这段历史感到光荣和自豪,更为鹿邑人民对游击支队的支援,为抗日作出的贡献而骄傲。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