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集:飞扬在沙颍河畔的美丽音符
农家别墅区
文明新区多层居民楼
核心提示
走进商水县黄寨镇小集村,一栋栋白墙红瓦的农家别墅掩映在翠绿丛中,街道两旁生机盎然的大叶女贞让人顿觉清爽。靓丽的民居、干净的庭院、整齐的菜园,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小集村地处商水县、淮阳县、项城市交界处,像一个美丽的音符飞扬在沙颍河南岸,与淮阳县新站镇隔河相望,周项公路穿村而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该村朴实和谐的生态之美。
□晚报记者 张劲松 实习生 任连邦 文/图
1
150余盏路灯照亮村民平安路
在小集村街头转了一圈,记者发现,村西头是别墅区,一栋栋别墅整齐地排列着,非常漂亮。白墙红瓦的别墅,在街道两旁的大叶女贞的掩映下,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风景画。而在村东头,多层居民楼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在街道一侧,一盏盏路灯沿路竖起,村民称这些路灯为平安灯,照亮了村民们的平安路。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庆介绍,2011年,该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资金3万多元,在村中各个街道安装路灯150余盏,在街道8个路口安装了电子摄像头,在村办公室安装了电子监控平台。
曾宪刚是小集村新农村社区的一名住户,如今,他们一家住在农家别墅里,过着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有自来水、电子监控、有线电视,还安装了宽带,道路都是水泥砌成的。俺一家搬过来以后,生活方便多了,和城里人没啥两样。”
村东头新建的文明新区多层居民楼,新颖的建筑样式也使人耳目一新。随行的镇干部告诉记者,小集行政村共有5个自然村、498户村民。第一批163户村民已于2009年住进了新规划的新农村社区,第二批60多户村民目前也搬进了小集文明新区。该文明新区占地24亩,规划住房230套,计划3年内全面建成,切实为村民营造了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2
200多位的哥跑出村民致富路
小集村有不少村民常年外出打工。在这些外出务工的村民中,许多人把开出租车当成发家致富的第一选择。他们从传统靠土地致富的方式中走出来,逐渐走向城市,融入城市生活。随着小集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的哥,现已形成200多辆规模的出租车队伍,常年活跃在厦门、深圳等地。
“我开出租车已经两年了,刚开始感觉很新鲜,每天整个城市来回载客跑,一天就能挣好几百块钱,一年就能挣七八万元。在这儿有好多的哥都是我们小集的老乡。以前,我们农民都是靠种地吃饭,现在,我们都找到发家致富的新途径了。”在福建莆田开出租的孙宁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孙宁对记者说,他们村有好多像他一样“家在农村、工作在城市”的村民。听说家里规划了新农村社区,很多人买了新房,过上了有钱有房的好日子,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家乡发展得那么好,孙宁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3
爱心小学点亮孩子们求学路
走进小集村光汇烛光学校,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两栋崭新的教学楼。在中心甬路两侧,有4个花池,里面种植了雪松、广玉兰、月季、黄杨、茶梅等多种花草,花池的四周分别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镶边”,虽时值冬季,校园里仍是满园碧绿。从花木的种植来看,该校为营造一种集教育与休憩为一体的校园环境,在花木的选择上十分讲究,主要以环保型植物为主,兼配本地特色,花木的种植形成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立体化绿化格局,以达到除尘、降噪、杀菌的良好效果。
该校校长雷震介绍,光汇烛光学校是一所爱心捐赠学校,原名小集小学,该校之所以风景怡人,得益于民盟河南省委和商水县委的大力援助。几年前,小集小学房舍破旧,校园里连个花草都没有。为了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民盟河南省委援助该校资金40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教学楼建设,10万元为学校配置了20台电脑、20套电脑桌椅、大批图书、150套课桌凳、体育器材等教学仪器和设施。后来,商水县委、县政府又拨款65万元,建设了集老师办公、学生阅览、电教实验为一体的综合楼,修建了大门、厕所,路面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及高标准绿化美化。目前,学校有6个教学班,任课教师11人,在校学生260人。
“在这样美丽的学校里读书学习,我们感觉很幸福。”该校四年级学生孙瑞星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