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士强:商海弄潮奏响周口好声音

李士强:商海弄潮奏响周口好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5-04-22 09:15:07 
分享到

   李士强

    李士强(左三)与“出彩周口人”采访团合影

     晚报记者 张志新 文/图

    最近和两位朋友聊天,其中,家住周口市经济开发区的一位朋友说,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建好后,他们购买蔬菜、水果比去其他地方便利许多,就连附近菜农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记者另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说,自2008年他把自己的出租车“油改气”后,每年都能省下不少钱。

    4月,在草木将绿未绿,花儿将绽未绽,荒芜与繁盛转换时节,记者和两位朋友先后不经意间聊天时所谈起的话题,都让人禁不住想到这位从四处打拼无人问津的乡村推销员,到周口地区经销标兵、业界精英;从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乡村窑厂工人,到创造数以亿计财富、不忘回报乡亲的领头人——李士强。在周口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李士强“掌舵”的河南亿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拥有天然气利用、农产品物流、国家储备、燃气发电、糖酒经营、金融投资六项支柱产业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凭借周口人身上拥有的勤劳、朴实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烈的进取意识,李士强蹚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目前,他所经营的民生项目,惠及周口千万家庭,他用另一种大爱光耀着整个三川大地。

    满身朴实

    比常人更坚韧

    4月17日下午,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带着些许期许、些许忐忑、些许仰慕,记者见到了年近六旬的李士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李士强谈吐谦和、思路开阔、眼光高远,让人肃然起敬。

    上世纪50年代,李士强出生于周口沈丘一个贫困的村庄。由于家境贫困,李士强从小就帮助父母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初中毕业后,家里实在没钱供他学习了,他便辍学跟着二哥在生产队里拉活。他们常常拉着满车的货物往返于沈丘县城及周口市区、临泉、界首、漯河、平顶山等地,历经两年酷暑寒冬,从未喊过苦叫过累。

    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士强来到湖北省阳新县七峰山林场打工。虽然李士强并不强壮,但生性倔强的他可以用扁担挑200斤粮食翻山越岭,走二三十里路都不停歇。

    1975年后,李士强回到了家乡,在一家乡办企业做推销员。有一年冬天,李士强到东北的林区、煤矿、劳保商店推销劳保棉线手套。刚去的时候,他带了两双样品,可一天下来,两双白手套被人摸来戴去,变成了“黑手套”。第二天还要到处推销,怎么办?在东北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下,李士强把乌黑的手套洗得雪白,睡觉时放在身子下面,用体温将手套暖干,第二天继续走街串巷推销。就这样,他在东北奔波了一个多月,这两双手套一次又一次被洗净、暖干。凭着惊人的毅力,他完成了既定任务。

    1996年,李士强和他的团队创立了“周口地区商业副食品公司”。这年冬天,为尽快拿到公司需要销售的货物,李士强亲自带人开车去安徽淮北口子酒厂取货。但他们刚进入安徽亳州境内,天空中便飘起了雨夹雪。由于道路泥泞难走,车总陷进坑洼里,李士强不得不冒着雨雪推车,到达安徽淮北口子酒厂时,他已是满身泥水,冻得瑟瑟发抖。

    人们常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这些经历,只是李士强人生拼搏中微不足道的几件小事而已,但是就是从这些小事中,让记者感受到了李士强一路坎坎坷坷走到今天,身上所拥有的一种独特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有周口人的勤劳与朴实,还有常人所没有的坚韧与执着。

    把天然气引进周口

    惠及千万家

    2002年,国家西气东输天然气工程全线铺开,沿线各个城市都面临历史性机遇。当年10月1日,郑州点火通气,引来百万市民欢呼雀跃。随后,焦作、驻马店、信阳等地的天然气工程上马,为当地群众生活带来巨大利好。

    虽然国家西气东输天然气工程的管道途经周口境内136公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时间没有人敢把天然气接通到周口。李士强知道,周口是农业大市,地上没有矿产,地下没有石油,能源匮乏。国家西气东输天然气工程路过周口,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抓住,将给千万周口人民带来福祉。为让周口人用上天然气,本着发展企业、反哺社会的精神,李士强开始了苦行僧似的项目争取旅程。

    自从收到周口市政府面向社会广泛公开招标,从招标中确定城市天然气项目法人的消息后,李士强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奔波于周口、郑州、北京三地。为上报审批材料,李士强可以在一日内往返郑州与北京多次。

    有一次,为了一个批文,李士强到北京向一位专家型领导汇报工作并争取支持,不巧的是,这位领导当时正在休假,李士强辗转找到他时,他正在和别人打乒乓球。李士强没有冒昧打扰这位领导,而是在一旁默默地捡球。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那位领导打完球才发现,身边有位浑身大汗的“老球童”。得知李士强做项目的决心和周口1000万人民对天然气这一新型能源的渴求,该领导深受感动,很快帮李士强办好了批文。

    通过李士强不懈地努力,河南亿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天然气在周口的特许经营权。2003年7月1日,隶属于河南亿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周口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1月23日,周口市天然气利用工程顺利点火通气。天然气这一清洁、环保、经济的新能源终于走进了周口的千家万户。

    如今,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河南亿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建成贯通周口全市220公里的高压输气管线,率先在全省各地市中实现管道输气“县县通”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河南亿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发展居民天然气用户19万家、工商业天然气用户1600家、天然气车1.2万辆,实现销气规模1.3亿立方米;代燃煤近80万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9000吨,减少各类粉尘排放量2.5万吨,为周口民生改善、百业发展、生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李士强看来,以上这些还远远不够,今年,他们全年计划建设燃气基础设施项目21个,总投资8.0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推进省“十二五”加气站建设规划剩余的10座CNG站、8座LNG站的建设运营。全年累计实现投运CNG/LNG加气站36座。形成覆盖8县1市1区,满足周口出租车、私家车、公交车、客运班车、大货车等用气需求的加气站布局;全力推进长达103公里、总投资6亿元的周-漯长输管线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气化周口”的大气源优势;全力推进港口物流园区1000万立方米LNG储气调峰接收站建设,解决我市小时、日和月高峰用气问题。

    李士强坦言,亿星人的担子还很重,但是全体亿星人一直抱定“气化周口尚未实现,同志仍需奋力前行”的宗旨,设定时间节点、划清责任,一定要把这些事关周口1000多万人民的民心工程、环保工程,建好、维护好、运营好,为建设天蓝水清、生态宜居的美丽周口作出应有贡献。

    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

    丰富市民“菜篮子”

    岁月在慢慢流失,时间悄悄来到2008年。当李士强看到周口及周边地区农产品“卖难买贵” 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群众时,河南亿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了经营场地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营后,不但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还促进了农民增收。

    目前,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已入住商户3000多户,交易额突破120亿元,辐射周边十多个省市,有效满足了方圆200公里、6000万人口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先后被评为“商务部综合流通试点市场”、“农业部重点市场”、“国家工商总局全国诚信示范市场”,位列全国农批综合类市场50强。

    为了将周口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效益,更为了让市民“买的便利实惠、吃的安全放心”,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还将下大力气进行周口中心城区便民菜场建设,在汉阳路便民市场建成运营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东新区万庄、八一大道等标准化惠民菜场。此外,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还精心打造豫东南最大的冻品水产专业市场,真正让进口牛羊肉,阳澄湖大闸蟹,连云港对虾、海参、鲈鱼,湛江鲍鱼,湖北中华鲟等走向市民餐桌,让周口市民吃上放心、原生态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给企业的经济运行和管理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它是世界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变的转换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商务活动的主导形式,在企业运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对这种现状,李士强思想并没有落后、僵化,反而比常人想得更多,走得更远。

    李士强说:“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重头戏是开拓互联网+周口农产品、深加工产品走出去的线上渠道,宣传和打造周口农产品品牌。目前,黄淮农产品物流市场已经启动运营农产品电商网,并积极争取运营阿里巴巴周口特色产业项目,还计划开工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的农产品电商大楼,全力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最终建成中原首屈一指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周口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通过网络推介走向全国的梦想。 ”

    探索“精准扶贫”路子

    让农民脱贫致富

    饮水思源,不忘乡亲。2012年,李士强响应省委千企帮千村号召,回村兼任沈丘县冯营乡李寨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说:“生我是农民,养我是这块土地,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我的企业规模有多大,我都不能忘自己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忘恩重如山的父老乡亲!”

    为了履行自己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李士强先后对李寨的6个自然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李寨行政村贫困户占有相当比例。全村873户、3000多村民中,人平均年收入仅为3700元,村民生活状况长期在温饱线上徘徊。一些特别困难的农户,收入尚不能维持生计,家里常年有病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李士强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决定带领乡亲们向贫困宣战。在他心中酝酿很久的“三帮一”、“二帮一”、“1+1+兜底”、“精准扶贫”的建设发展思路由此拉开帷幕。如今,李士强和他的团队探索并实践着的“精准扶贫” 的建设发展思路,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筹措各种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受益贫困户达260多家。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李士强并没有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李寨行政村这片狭小的天地,而是心系天下“三农”。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士强提交的18条建议中,涉及到“三农”问题的有15条。比如《关于完善和创新农业支持政策的建议》、《关于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关于积极推动农村垃圾处理的建议》、《关于加大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建议》等。

    “关注民生,心系‘三农’,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为新农村建设不遗余力,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尽管我们为农民兄弟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尽管我们投入了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但这些工作仅仅是开始,距离我们的目标,距离乡亲们的期盼还有很远。我知道,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惠民、为民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李士强坦饱含真情地说。相信在这个美丽的春天,没有比这更为动听的声音了。

[ 责任编辑:金鑫鑫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