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来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唐朝时期,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多次组织大规模留学团队作为“遣唐使”来我国学习交流,使我国周边出现了“中华文化圈”,大大提升了中华文明广泛认同感。 留学生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化、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关乎国家发展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双一流建设下的“引进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确立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原则,使留学生教育事业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化、国别不断增多化、专业选择广泛化等新局面,加快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2015年,我国启动双一流建设方案,来华留学生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汉语言文化教学、专业理论教学,而是一项促进高校国际交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础性工程。因此,高校以深化改革为内生动力加快来华留学生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已是当务之急。 在“双一流”建设新形势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就必须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着重把握好三个维度:一是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认识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国家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构造国际交往桥梁的重要途径,是行业特色型高校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外交战略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二是把来华留学生教育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为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大本地化和专业化人才支持,力争与优势行业企业“抱团出海”。三是将来华留学生教育与学校自身建设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学校加快国际化进程,实现内涵式发展新突破。 四大囧境不容小觑 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服务和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依然是影响大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主要因素,四方面问题成燃眉之急。 竞争加剧,“边缘化”风险日益凸显。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仍占有留学生教育市场的绝对优势,对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形成巨大压力。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虽已形成鲜明、稳定的办学类型、学科特点与服务面向,但缺少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科和艺术类专业,弱化了来华留学生专业选择机会,导致短板效应愈发明显,缺乏竞争力。 重视不够,“功利化”思想仍存。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贡献更多体现在提升学校软实力上,短期效益不够明显,导致各行业特色型高校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缺乏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未将其纳入学校改革发展主渠道和办学主流指标体系。多数高校仅依靠国际教育学院等相对独立单位负责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缺乏互动和延伸,对学校国际化进程的推动和贡献度也大打折扣,来华留学生教育合力亟待形成。 规模偏小,“浅层化”问题突出。形成规模是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先决条件,而我国大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来华留学生规模较小,培养类型相对单一。加之语言类师资缺乏,教师开展留学生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课程体系不健全,教材等办学资源有限,来华留学生教育和普通学生教育之间呈现“两张皮”,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陷入“完任务”的怪圈。特别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办学水平较低、专业特色不突出,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和攻读硕士博士等更高学位的学生、攻读自然学科的学生比例更低,陷入“浅层化”困境。 缺乏协同,“碎片化”问题要重视。各行业特色型高校间缺乏统筹协调,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划分不清晰,造成无谓的竞争,导致资源消耗、教材等办学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对本不占优势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又添掣肘。此外,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缺乏互动,协同机制未落实到位,导致行业特色型高校依托行业、熟悉行业需求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被无形削弱。 顺势应变补短板 站在“双一流”建设的新起点,具有深厚行业背景和突出学科优势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准确定位、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行业兴奋点进行研判形势、补齐补强短板,成为打造特色鲜明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核心竞争力之关键。 电子信息领域行业特色型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年来通过学校优势学科与行业优势企业结合,找准电子信息行业优势企业对大批既熟悉当地语言文化又掌握专业技术的专门人员的现实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实施“双优战略”,使学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由原来的50人增至700余人,累计培养300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和专业课程。贴近行业发展前沿、熟悉行业市场需求是行业特色型高校重要办学优势,该类型高校应重点围绕优势学科专业,结合行业企业海外市场拓展需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新机制,彻底解决留学生专业选择面窄、就业难度大等问题,打造本行业来华留学生教育品牌。 由于地处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与本地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行业特色型高校开展校校协同,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双优’战略,改革电子信息类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为依托,探索行业特色型工科院校留学生培养的新型发展模式,推进课程、教材、师资、学生信息等资源共享,建立来华留学生教育联盟,有效解决了招生面窄、汉语师资薄弱等问题。这种寻求各行业特色型高校间的深度合作,破除了封闭办学的壁垒,也使高校各展所长。 面对教育竞争激烈化、发展全球化、手段信息化等一系列新变化,行业特色型高校制定实施更加有利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深入推进的有效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2150门课程,其中620门视频公开课和1400门资源共享课向社会免费开放。这种通过“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获取更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开放,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面相对较窄的“短板”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大。以最快速度适应新发展动向,开发推出本行业领域在线开放课程和反转课堂设计,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新一轮留学生生源竞争中占得先机之关键。 目前,大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和实现经济效益上,而质量高低才是参与竞争的核心指标。因此,行业特色型高校实现从重视规模和经济效益,向质量与规模并举、办学层次与人才培养质量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更高层面转变,才能打破各种培育模式间的藩篱,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高新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