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瓶颈制约让美育难以落实 反思美育难以落实的瓶颈制约,有助于我们改革创新并重建学校美育。 第一,应试教育叠床架屋的知识课程挤占了美育应有的时间和心绪。当前,被呼吁“减负”的应试教育其知识量、作业量有增无减,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已经向学前教育广泛渗透。形式多样的校外“培训”更变相剥夺了学生的课外时间;无休无止的题海战、连篇累牍的背诵赛占满了学生校内外时间。美育应当具备的从容心态、悠闲节奏和脱俗雅趣,都失落在上学族“班”匆匆步履、闪烁一瞥之中。 第二,评价指标日趋数量化和刚性化偏废了需要“质性评价”的美育。这与应试教育的考核直接关联。评价学生生命质量除了标示其知识水平的分数外,当然应该包括人格体系中的情意要素,诸如审美情趣的雅俗、道德情操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强弱等等。而实际上,新课标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评价三维度,常常流于形式。量化评价,固然容易操作、表面公平,但是它并不适合于评价学生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意要素和创美能力,后者更多、更普遍适合于“质性评价”。“质性评价”的几乎缺失,使美育教学与评价陷入机械和狭隘的循环。 第三,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如色情泛滥的的行为主义艺术)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如何建设和谐健康的学校美育 通过对各种审美内容与形式的感知、体验来洗礼学生的审美之魂,使之以审美之眼来感受对象世界林林总总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灵魂趋向崇高、纯粹和完美的卓越境界——这就是美育的实质和目标。质言之,美育关乎置身世俗世界中年轻人的灵魂如何“净化”与“升华”,由此走向“审美创造”的更高境界。 首先,凝炼并提升学校美育中“生命本位”的核心理念。美育立足于作为审美主体的“生命本位”,是一项旨在“铸魂”的人文主义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全面和谐地促进每一位学生洋溢活力的身心成长,铸就其一生持续发展的健康人格。其中,提高每位学生主体的“审美商数”(即是对其综合性审美能力的概括),就是美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通过“审美”和“创美”来洗礼学生主体——美育的时代理念正在于此。 其次,自觉地创生铸魂在先、全面贯通的美育内容和评价。美育课程虽然包括美学理论课和艺术技能课两类,但美育的课程覆盖应该超越普通的课堂边际,“审美”的内容与“创美”的范畴,更是遍布校园的一切时空,需要教师“点亮”学生的审美之眼、放飞其创造美的渴望。美育的过程需审美主体的灵魂始终保持宁谧的清醒与活力迸溅的激情,教师则是履行使命的“创美唤醒者”——这就是贯穿美育内容的最高教学理想。同时,努力融通一般“量化评价”与发展性、激励性和多元性为特征的“质性评价”,使审美、创美和教师前瞻性的激励真正融为一体。 最后,注重更新美育原则、方法与落实课时。我们常常龟守在“城居”中而不能发现和体验“身边的美”,其后果导致对审美“发现”与美育原则和方法创新的遮蔽。审读“身边的美”,并不仅仅在于对课程与课堂内外边际的精确把握,而在于刷新美育的原则和方法。在美育原则上,“创美”观念领先、激情意境融通、拓展想象空间——这应是超越课堂、横跨学科的美育通则。在美育方法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则是其潜隐化、渐进化和细微化诸特征,值得涵咏;而开展走向野外、投入自然的活动,更是有助于学生与大自然的美丽景观相亲相拥、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对“天地大美”最鲜活、最亲切的直接体验。 另外,学校具体落实美育的课时,最简洁的办法是将目前美术、音乐等技能课合并且扩展为必修课“美育与艺术”,倍增课时、拓宽内容,配备一专多能的教师,使学生天天享受净化灵魂的“美感”。 美育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精神合力 学校美育需要家庭、社会三者形成紧密的精神合力。社会有责任净化全面的人文生态。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优美生态,从来就是政府提升国民心灵文明程度之重任,必将有效促进学校美育。家庭更需要为学校实施美育创造必要的“微环境”。家庭是学校美育的基本起点和补充。落实美育就是重新审视世界、品味生活并且创造新美。 上述三合一的美育精神合力,将帮助青少年学生完整感受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成长为品行美好、思想美丽、情操美妙的“最美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