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学钢琴,10岁娃娃离家出走;父母给的学习压力大了,孩子宁愿呆在派出所……重庆的小学已开始放寒假,可不少孩子却愁眉苦脸,因为家长给他们报了各种假期“兴趣班”“特长班”,这让孩子们感到无异于是另一种“开学”。 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邱驷说,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时,根本就没有体谅过孩子的心情,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这种过于功利的心态,会让孩子的兴趣变成一种负担,甚至会抹杀孩子本来的兴趣。 读读这几个故事,家长们,也不妨认真看看树人小学发给家长们的一封公开信,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5日傍晚7点过,沙坪坝区中梁镇派出所走进一对男女,二人神色慌张,语无伦次,连声说道“小孩不见了,小孩不见了,怎么办,怎么办?”报警求助的是中梁镇居民曾先生,他的儿子小康(化名)今年10岁,读小学四年级,当天下午从家中出发准备去学钢琴,按时间算应该早就学完回家了,但到傍晚7点过都 没有到家。一家人找遍了学校、市场、网吧、培训点等每一个小康可能去的地方,但一无所获,最后只好求助公安机关。 民警了解到小康离开家的时候从妈妈那里拿了一张公交卡,由此判断小康很可能是乘坐公交车到了其他地方。随后,民警立即联系公交车站,调取视频监控录像,结果发现15日下午4点左右,小康坐上了前往沙坪坝双碑方向的296路公交车。民警跟随线索开展调查,又发现小康曾在沙坪坝区三角碑附近出现过。 原来是逃避学钢琴跑去看书了 民警在与小康的家人沟通中了解到,小康的家教很严,平时也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学习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课外书,家长也常带他到图书馆。通过这些信息,民警分析认为,小康很有可能会去沙坪坝的某个书店或图书馆。随后,民警和小康家人赶到位于凤天路的市图书馆、三角碑附近的新华书店蹲点守候,期盼小康在书店里出现。16日晚9点过,守候在新华书店的民警果然发现了小康,此时距小康离家已过去近30个小时。 10岁大的孩子为啥突然离家近30小时?民警了解到,原来,小康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本以为可以好好放松放松,没想到父母却要他去学钢琴,心里颇不情愿。15日下午本应是小康去学琴的时间,但看书的念头最终在他头脑中占据了上风,他不由自主地选择去了书店。整个下午小康都一直在书店看书,直到关门。 所幸碰上好心人,孩子平安无恙 15日深夜,一过路的好心阿姨看见独自在外游荡的小康,经过一番询问后,阿姨将小康带回家中休息。第二天,阿姨要上班,小康也说自己要回家,于是阿姨将他带出后就上班去了,小康则继续独自一人到处闲逛,担心被责骂,所以不敢回家。直到16日晚上9点过,小康又来到书店附近时,正好碰到在着急寻找自己的家人和警察。 18日,小康的父母向警察表示,他们已经耐心地和孩子进行了沟通,将给孩子更多的假期休息时间,小康也表示自己愿意继续学钢琴。而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小康的母亲还给他买了一块带GPS定位功能的儿童手表。 寒假生活·提醒 父母给的学习压力太大了 男孩不愿回家愿住派出所 1月13日,渝北两路附近,一个11岁的小男孩在街头走丢,民警发现后,急忙将他带回派出所,帮他寻找家人。但奇怪的是,这个男孩并不配合民警帮他回家,似乎还很喜欢呆在派出所。经过民警的开导和了解,孩子的“隐情”才浮出水面:父母给他的学习压力太大,他感觉呆在派出所比在家里还好。 13日晚上9点过,渝北区公安分局两路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在街头迷路,不知道如何回家了。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可是小男孩在民警面前什么都不说,更不愿告诉自己的家庭住址。随后,民警将他带回了派出所。 来到派出所后,孩子依然是一问三不知,始终保持沉默。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记不得家长电话、不知道家庭住址及就读学校的情况非常罕见,民警认为,这孩子一定是有一些事情没有说出来。除了不提家庭的情况外,这小男孩其实挺活泼,他还好奇地问民警们是怎么值班的,并和值班民警打得火热。这种反常的现象让民警们既心痛又着急。 14日早上,小男孩睡醒后,民警给他买来了汉堡和牛奶,吃过早餐后,他的心情似乎又好了许多,慢慢地开始给值班民警讲自己的事情。小男孩说,他的名字叫小龙(化名),今年11岁,考试成绩很好,语文、数学的分都很高,民警趁热打铁,立即从小龙的口中打听到了小龙就读学校的名字。随后,民警通过校方联系上了小龙的家长。 不过,让大家意外的是,小龙家长来到派出所值班室后,更多的是抱怨小龙不懂事、成绩不好,进派出所就是不愿意写作业,并称小龙已经进过很多次派出所了,每次都是派出所联系家长,孩子回去后还很高兴地给家长说,派出所民警给他买好吃的好喝的,没有精神上的压力。这一次,小龙又极不愿意地跟着家长走了。不过,现场的民警都感到心酸。 渝北警方提醒市民,基层民警直接接触群众,常会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警方的温暖,但现在这种温暖竟然成为了一个孩子喜欢呆在派出所的理由,那么,家长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了?希望家长在强化孩子教育的同时也能多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而不只是学习成绩。 两熊孩子在家玩火 点燃被子后被熏晕 18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5岁的双胞胎小兄弟——小平和小安,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上不时流露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恐惧。两天前,独自在家的两兄弟意外翻出打火机,并且点燃了棉被。所幸的是,大火没有蔓延,两兄弟只是被熏晕,没有性命之忧。 孩子的父亲秦刚至今仍因后怕而惶惶不安。秦刚说,由于他要上班,两个双胞胎孩子幼儿园放假后只好被留在家,“那天不晓得啷个回事,他们无意中翻出了打火机,就想去放鞭炮,但两兄弟没找到鞭炮,于是就商议烧被子,看火耍。”最后的结果是,棉被点燃后,火势越来越大,完全没法控制。滚滚浓烟把两个孩子熏晕了……直到中午秦刚赶回家,这才赶紧拨打120,将孩子送往渝北区人民医院抢救后再转院至儿童医院。 秦刚说,当时床和被子被烧焦后,火就熄灭了,其他东西没有烧起来,否则两个孩子就麻烦了。 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主任代继宏教授介绍,这两个孩子送来时全身被熏黑,有十分明显的缺氧症状,好在送得及时,输氧后都渐渐苏醒。 代继宏提醒家长,每年冬季特别是春节期间,家长要严防孩子受五种“伤”:高温烫伤、鞭炮炸伤、一氧化碳中毒、气管异物、电击伤。 寒假生活·观点 把休息和童年还给孩子 树人小学的这封信,家长们读读吧 18日,重庆市中小学正式进入寒假时间,树人小学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们一起探讨“玩”、“奥数”等相关话题,并倡议把孩子休息的时间,还给休息;把孩子实践的时间,还给实践;把孩子童年的时光,还给童年。这封信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反思。 “我也想让孩子开心过寒假,但他学习成绩不理想,马上快升初中了,所以寒假只能让他好好补补课。”家长黄女士说,虽然孩子没有报奥数班,但确实报了补习班,看了这封信后,她也觉得有点心塞。 罗奇既是一名老师也是家长,除了孩子从小喜欢的绘画班外,他没有给上初一的儿子报其他补习班。“放假了就该让孩子放松放松,也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安排时间,既要完成作业又要留出玩的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树人小学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节选) 尊敬的家长您好: 十几年前,孩子们的寒假是这样的:三五成群的小伙伴,或玩躲猫猫,或玩跳格子,或玩跳皮筋,然后在父母悠远的呼唤声中回家,鞭炮声声,寒夜守岁,玩耍是“假”的主题,快乐、温馨、难忘、精神成长。而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难觅此景,补习班让小区里已见不到玩耍的小学生。“玩耍”这一当年的家常便饭,成了今天比乐高、迪斯尼还要奢侈的礼物,这种奢侈还浓郁地塞满家长的焦虑与不安。 众多补习班中,奥数最热。四年前,有位国内顶级高校的数学系主任曾这样评价奥数补习班:它就像滔滔江水一样,你的孩子只是江里的一小朵浪花,你不跟着它走,你就无路可走……四年来,这一观念蓬勃到家长和学生一起迷失,全民覆没。小学毕业时的那次选择成为了我们耗尽孩子童年休闲时光的最好理论依据。然而,这些能为孩子的一生带来什么,又能改变孩子的什么。我们用甜蜜的爱,“榨干”了孩子的精力和时间,如果还有剩余,我们就会充满不安和焦虑:我的孩子在玩,别的孩子都在做什么? 可是,谁思考过,这种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资源,不加分析地穷尽孩子的学习乐趣的行为,是福还是祸? 这种全民“集体无意识”,让心理焦虑成为从儿童开始的全民行为,进而“遗传”给后来人。 然而,孩子的一生,终究还是他们自己的。学业成绩是其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一个向善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好奇的人是社会更需要的。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公布,这是中国教育从“人”出发做出的顶层设计,也是中国教育培养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的历史性回归。“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旨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着眼一生,而非眼前,快乐的童年、自由的假期是孩子永远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向您发起倡议: 把孩子休息的时间,还给休息 把孩子实践的时间,还给实践 把孩子童年的时光,还给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