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没想到我们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在敬老院里听到熟悉的大鼓书和坠子书的声音,真让我们这些老人过了一把瘾。”孙店镇敬老院60多岁的老人孙国庆在听到大鼓书《小五义》和坠子书《王祥卧冰》后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是河南省项城市文化馆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节目“走进全市各镇敬老院”系列巡演中的一个缩影。
项城市是“千年古县”,多年来,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保护资金130多万元,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60多万元,全部用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为全面掌握全市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生存环境等问题,该市分别于2009年和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次拉网式非遗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图片等各种方式,对全市非遗资源进行了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建立了档案和数据库,绘制了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对濒危状况突出的非遗项目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
为了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深在闺中人未识”的局面,项城市利用中国文化遗产日、传统庙会、重大节日庆典等开展了一系列展演、传播活动。全市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共举办各类非遗培训班20余次,参加培训学习近千人次,举办报刊专栏13期,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5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10余场。
作为中国毛笔发祥地的孙店镇汝阳刘村,近百户家庭400多人重新投入到传统毛笔生产销售中,整个毛笔生产制造业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实现了由小而散的家庭作坊式提升为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的企业化生产。省级非遗项目余家杂技代表性传承人余帅,投资4700万元,成立了项城市越野杂技团有限公司,2005年建成了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占地38亩,是全国最大的民营杂技艺术培训学校,曾多次在全国杂技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如今,汝阳刘毛笔、余家杂技已经成为在全国、全省的知名文化品牌。
“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项城的全面发展增光添彩。”项城市委书记刘昌宇说。
(秦涛)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