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混(379年-412年11月1日),字叔源,小字益寿。 东晋大臣、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会稽内史谢琰幼子,太保谢安之孙,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
历任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曾为时人认为“风华江左第一”,工于诗,钟嵘《诗品》评谢混诗,谓“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南齐书·文学传论》称“谢混情新”。被晋孝武帝司马曜看中为女婿,王珣说:“卿莫近禁脔。”,即“禁脔”一名的由来,后娶晋陵公主。
谢混在政治上支持北府兵将领刘毅,与刘裕抗衡,谢混堂兄谢澹,常为此担忧,因而逐渐跟谢混疏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谢混被捕入狱,隔天刘裕即赐谢混在狱中自尽。其妻晋陵公主被贬为“东乡君”,被迫改嫁琅琊王练。刘裕受禅时,谢晦告诉刘裕:“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刘裕也很后悔说:“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作品早佚,今存诗3首,收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简介
谢混少有美誉,善属文。人称江左风华第一、东晋第一美男。历任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因与刘毅关系密切,晋安帝义熙八年(412)九月十二(11月1日)为刘裕所杀。
江左第一风华
众所周知,魏晋是个盛产帅哥的时代,"王家书法谢家诗",王谢两家作为东晋的顶级豪门,在男色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后,谢混祖父谢安被誉为"风神秀彻",父亲谢琰是出了名的"美姿容",谢混本人更是被时人称之为"江左风华第一",对此《宋书谢晦传》、《南史·谢晦传》记载:"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谢混因政治原因被刘裕赐死后,"谢晦谓刘裕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裕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另据《南史》列传第十三载:"(王)智无子,故父僧朗以景文继智。幼为从叔球所知怜。美风姿,为一时推谢。袁粲见之叹曰:"景文非但风流可悦,乃哺歠亦复可观。"有一客少时及见谢混,答曰:'景文方谢叔源,则为野父矣。'粲惆怅良久,曰:'恨眼中不见此人。'"当听到尚书令袁粲称赞太常王景文"非但风流可爱,就是吃饭喝酒的样子也很好看"时,他的一位早年见过谢混的朋友却说:"拿王景文比谢混,则为一介野夫了。"弄得这位宰相惆怅不已,恨不得一睹其风采,只可惜未能如愿。
与清华大学的渊源
谢混姿容无双,却并非绣花枕头,史载他"少有美誉,善属文",风流"不减王子敬",清华大学的校名即出自其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现有部分学者认为推动玄言至山水诗转变的诗人应首推谢混,其次为谢灵运,只可惜谢混诗集多已遗失,故无法采信。此外,谢混还是位卓越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评判西晋文学家陆机、潘岳时,即引用谢混之言:"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据《宋书》卷五十八《谢弘微传》说:"混尝因酣之余,为韵语以奖劝灵运、 瞻等曰: '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可谓眼光精准。
禁脔
谢混妻子是东晋孝武帝女儿晋陵公主,据《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载:当年孝武帝择婿,跟王珣商量说:"我知道像当年王敦、桓温这样才能卓越的驸马是找不到了。不过这种人也麻烦,老是干预别人(指帝王)家事,我也不喜欢。我对女婿的要求也不高,像刘惔、王献之这样的人就可以了。"王珣一听,估摸着暗自扶额无力:陛下,您果然条件不高!上述这四人,都是晋室驸马,在世时鼎鼎有名的人物,只不过前两人都有威胁皇权的动作,而后两人比较乐于谈玄、怡情山水而已。于是王珣选啊挑啊比较啊挠破脑壳啊--其实也不必假装挑得很辛苦,最好的驸马人选,当然是谢混了。他进宫报告选婿的结果:"谢混虽然不如刘真长,但是绝对不会比王献之差。""刷"的一下,谢混的名字被盖上了皇章--名草有主!只等着择下好日子,就办喜事。可没多久皇帝驾崩。这事就搁一边了。高富帅在任何时代都是抢手货,又有一个叫袁山松的大臣也看上谢混,想把女儿嫁给他。这个人恰巧也跑去听王珣意见。王大笑,说:"你还是不要靠近禁脔。"("禁脔"由来:当年晋元帝刚刚建政江左时候,财政紧张,每次有人送出猪肉,都觉得是美味,特别猪颈上有一块肉味道最美,群下从来不敢吃,得来,就送皇帝,当时称为"禁脔",所以王珣戏称谢混是皇帝碗里的肉,他人妄想染指)
乌衣名士
据《晋书》列传第五十三载:"(袁)湛字士深。少有操植,以冲粹自立,而无文华,故不为流俗所重。时谢混为仆射,范泰赠湛及混诗云:"亦有后出隽,离群颇骞翥。"湛恨而不答。"谢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善于识人而闻名。《世说新语雅量第(42)》说:羊绥的次子羊孚,少年时就才智出众,和谢益寿很要好。有一次,他一大早就到谢家去,还没有吃早饭。一会儿王齐、王睹也来了,他们原先不认识羊孚,落了座,脸色就有点不高兴,想让羊孚离开。羊孚看也不看他们,只是把脚搭在小桌子上,无拘无束地吟诗、观赏。谢益寿和二王寒暄了几句后,回头仍旧和羊孚谈论、品评,二王方才体会出他不同一般,这才和他一起说话。一会儿摆上饭菜,二王一点也顾不上吃,只是不停地劝羊孚吃喝。羊孚也不大答理他们,却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便告辞。二王苦苦挽留,羊孚按道理不肯留下,只是说:"刚才我不能顺从你们的心意马上走开,是因为肚子还是空空的。"二王是王孝伯的两个弟弟。他敬重和优待后进之士的举动,提高了他在士人中的威望,成了一时瞩目的人物。
乌衣之游,叔侄情深
据《宋书》说:"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晦、曜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诗所言'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姓'者也。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尝因酣之余,为韵语以奖劝灵运、瞻等曰:'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
谢混是个家族观念很强的人,常与族侄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以言辞文辞欣赏聚会,在乌衣巷游玩,成就了另一个成语"乌衣之游",在这里他曾作诗积极评价了谢灵运的诗文,说颇有创意、又有通达风度,名家风格,如果能加以雕琢、渲染,分明就是篇篇美文琼诗,这为谢灵运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谢灵运"负才傲俗,少所推崇",甚至连殷仲文这样的前辈,也用似扬实抑的口气加以讥嘲:"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谢混正是意识到了这潜在的危险,曾经批评过他"无检"、"诞通度。--出自于《南史·谢弘微传》但没有收到多少效果,所以又让谢瞻加以劝告。
谢混曾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众心;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常云:「阿远刚躁负气;阿客博而无检;曜恃才而持操不笃;晦自知而纳善不周,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至如微子,吾无间然。」又云:「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辅。」对几位子侄的性格进行了精准剖析,而谢混最欣赏谢弘微,说他没有缺点,必成大器,而事实证明谢混的眼光是正确的,谢弘微后受刘裕重用,而谢混死后,晋陵公主改嫁时将家业交付于谢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迁通直郎。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以混得罪前代,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东乡君叹曰:「仆射平生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中外姻亲,道俗义旧,见东乡之归者,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后因"东乡君葬,混墓开,弘微牵疾临赴,病遂甚。十年,卒"
门阀背景
刘宋皇室一方面需要借用像谢氏家族这样的高级世族来装点门面,同时又怕他们与自己分权秉政,于是便留出一批高官显爵来,专门来供养这些高级世族。
家族巨变,支撑门户
谢混成长在陈郡谢氏家族鼎盛时期。淝水之战,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先锋的 "北府军"成功击败前秦,使江南免受左衽之祸。此后,谢氏家族一门四公,同时受封,家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世事难料,孙恩叛乱,父亲和两位长兄共同出战,会稽一朝兵败后,三人同时罹难,谢混悲痛欲绝。为维持家族地位,撑起谢氏家族,他接受了封赐沿袭父爵蔡望公,居中书令职。当时,门阀氏族垄断北府要职,北府军的领导权已然落入别人之手。而谢氏家族人丁凋零,谢混祖辈、父辈大多已长眠于荒冢之下,要想恢复"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艰难可想而知。谢混虽有经世之才,但想要涉足朝政,困难重重,中书令本是闲职,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掌握朝政,排除异己,压制谢氏家族。他们搬弄是非,造谣诬陷,不容谢混参与政事。谢混传世的诗文,都有明显的苦闷感。在刘裕等人刚刚匡复晋室的时候,他曾经积极参与国家制度建设,提出礼制方面的意见--礼学是有关国家制度的根基,当时人乃至后人眼中经世致用的学问。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然而他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时候,他好像只能写诗。
手刃仇敌,祭父慰姑
会稽兵败后,谢琰帐下都督张猛惨杀主帅,屠戮眷属,丁口不留。谢混初闻其信,悲痛欲绝,恨不能手刃仇人,以报杀父害兄之仇。他上书朝廷,请求前往会稽安排父兄丧事,并以平孙恩之事为己任。然而朝廷不允其请,使其留职京都。
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勾章太守刘裕筑垒为战,大败孙恩,活擒张猛,并将其送至谢混手中。谢混问罪用刑,"生啖其肝",总算大仇得报。
及祖辈、父辈大多陨殁之后,谢混尚有姑姑谢道韫独居会稽。彼时乱臣孙恩陷会稽,朝廷紧急宣诏刘牢之率北府军抗之。忌惮北府兵威,孙恩复奔入海。刘牢之屯兵上虞,刘裕兵镇守勾章,会稽方得安宁,太守刘柳奉命坐镇地方。
谢混上门拜访姑姑,请其来乌衣巷老家居住。谢道韫矢志为夫君王凝之守节,寸步不离会稽,婉言拒之。而后,谢混亲去刘柳府,拜托其多加照顾姑姑谢道韫,以尽子侄之情。
匡卫晋室,含冤去世
改元当年(402年)桓玄起兵,杀死司马道子父子,控制了中央政权,既而于元兴二年篡政。据《晋书》和《世说新语 规箴第(27)》中有关谢混的记载:
桓玄在攻入建康后,曾经想把太傅谢安的住宅要来修府第,谢混时年二十左右,对他说:"召伯的仁爱,尚且能给甘棠树带来好处;文靖(指谢安)的恩德,难道再也保不住五亩大小的住宅吗?"桓玄听了很惭愧,就不再提了。召伯,即召公,周文王的儿子,封于召地,和周公一样成为一方的首领,所以又叫召伯。召伯巡视南国,住在甘棠树下一所房子里处理政事。他走后,百姓想念他的恩德,就不忍损伤那棵树。
桓玄得势时,谢安已死,他想把谢安旧宅夺过来,遭到谢安孙子谢混的反抗。谢混用这个典故谏止桓玄,很有说服力,这正是他的博学多才和机变之处。
谢混身为晋室驸马,尚书仆射,是谢安之后第二个出任宰相的谢家子弟,在谢氏家族和文臣中居于领袖地位,刘裕封公爵、拜太尉后,开始自作威权,谢混竭力匡卫晋室,且与刘毅私交甚好,是刘裕的强劲政敌,甚至在刘裕拜为太尉的仪典上,故意迟到,衣冠倾纵,两人的关系似乎有点神似当年的嵇康和司马昭,刘裕不顾北府兵跟谢家的交情,在登基前为铲除异己将谢混赐死狱中。而当谢混死后,刘裕终于能以公正的态度来评价昔日的对手"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
琴瑟和鸣,好景不长
晋陵公主尚未出嫁,孝武帝却被谋杀,晋陵守孝三年方才得嫁谢混,而不久后谢混又父兄罹难,两人可谓命途多舛。谢混死后,晋陵公主被贬为"东乡君",被迫改嫁王练,两个女儿只有"数岁","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与谢氏离绝",晋陵虽身在王家,却不断请求回归谢氏,终于在九年后"以混得罪前代,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
诗坛成就
钟嵘《诗品》评谢混诗,谓"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也说"谢混情新"。
他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胡应麟认为可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清辉能娱人"等名句媲美。西晋末年兴起的玄言诗,复经东晋孙绰、许询诸人相扇扬,其风愈盛。诗歌"皆平典似《道德论》"。
唐朝孙元晏《谢混》:尚主当初偶未成,此时谁合更关情。可怜谢混风华在,千古翻传禁脔名。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可见谢混的诗歌对东晋诗风的推移有一定影响。至刘宋谢灵运继起,以清新的山水诗取代了枯燥的玄言诗,遂完成了诗风的变革。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