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救援 周口“蓝天”在行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01-17 09:23:58 
分享到

整装待发

□记者 韩志刚文/图

去年,一张九寨沟地震救援现场的照片刷屏了微信朋友圈,感动了无数人。这张照片上,烟雾滚滚,山石滑落,一名群众正在经过塌方体向外转移,而一名武警战士却逆行奔向塌方地域。这位在乱石飞泻处涉险逆行的战士被赞为“最美逆行者”。

在周口,也有这样一群“逆行者”。山地救援、水域救援、溺水打捞、大型赛事救援……接到各种救援任务后,他们就会披上蓝色“战袍”,化身成无畏的英雄,面对危险,迎难而上。任务完成后,他们又悄悄消失在人群中,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来自周口蓝天救援队。

2016年7月27日,经蓝天救援总队授权,周口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这是一支以山野户外、意外事故救援和大型公益活动应急医疗保障为主,逐步充实城市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援能力的民间救援队。队伍成立以来,他们先后出队260次,平均3天出队一次。由于表现出色,2017年12月19日,周口蓝天救援队在400多支分队中脱颖而出,被总队评为“全国优秀救援团队”。

对于周口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来说,他们不仅要自掏腰包承担救援费用,而且还会面临各种危险。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公益救援?近日,记者走近这群“逆行者”,倾听他们的心声。

建队不是心血来潮

今年38岁的杨树森(绰号:小神)是周口蓝天救援队队长,也是一名资深驴友。“我们成立周口蓝天救援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其实,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成立了类似的救援组织。”

在加入蓝天救援队之前,杨树森是河南户外联盟救援队分队队长。他说,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和发展,野外遇险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便自发成立了野外遇险救援的民间公益团体。后来,周口十几名热心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成立了河南户外联盟救援队周口公益救援队,主要参与山地救援和大型灾难救援。

“在参加救援任务时,来自不同地方的志愿者会集在一起。大家只想尽己所能,多做一些事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杨树森说,尤其是在亲手拯救一个个鲜活生命之后,心中那份自豪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由于河南户外救援联盟没有涉及水域救援,杨树森等人一直考虑着加入救援范围更广、更符合周口实际的救援组织。在查阅众多资料后,他们了解了蓝天救援。成立于2007年的蓝天救援(BSR)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后逐渐发展壮大,在全国很多省市都授权设立了分支。2016年,杨树森和队员商议后,决定申请成立周口蓝天救援队。

如今,周口蓝天救援队已经拥有队员55人、预备队员65人、志愿者260人。市民遇到意外事件,可以随时拨打蓝天救援的24小时公益救援热线400-600-9958(谐音“救救我吧”),周口蓝天救援队会就近安排人员前往救援。

频频上演生死救援

建队以来,周口蓝天救援队可谓“战功”赫赫: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开展水域救援130次、山地救援27次、跨省救援16次,出队频率之高,在所有蓝天救援队中并不多见。

随州搜救行动是一次多地蓝天救援队合作完成的搜救行动。2016年10月31日0时42分,南阳蓝天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称湖北随州市新城镇清水寺附近有一驴友走失,请求帮助搜救。当晚,南阳蓝天救援队立即启动搜救程序,连夜赶赴搜救现场,并上报总部。搜救条件相当不利,山里雾重露湿,能见度极低,再加上接近5级大风,队员们在山头搜救时,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搜救环境中,队员们依然向前挺进,搜集失联人员信息。河南蓝天联络官指派周口蓝天救援队支援前往搜救。21时44分,周口蓝天救援队由杨树森带队,两车9人携带装备集结后前往增援。11月1日3时35分,他们到达随县万和镇,与南阳蓝天救援队会合。次日一大早,他们立即展开搜救行动。在此过程中,救援队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群众的大力支持。即便如此,救援工作的推进也异常艰辛,山里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加上下雨,道路极其湿滑,许多地方需要借助绳索前行。经过不懈努力,11月1日10时50分,周口蓝天救援队员在清水寺与桐柏县交界处发现轻度脱水的失联人员。他们将失联人员安全送到前方指挥部,医务人员对失联人员进行了简单检查,确认失联人员无大碍后,将其交与家属。完成搜救任务后,全体队员撤离搜救现场。

有成功救援的喜悦,也有面对生命逝去的深深遗憾。“七八月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天气炎热,溺水事件多发。溺水救援成功率微乎其微,几分钟内溺水者就会失去生命。”杨树森说。

2017年7月11日11时,周口蓝天救援队接到通知,距离周口中心城区约230公里的信阳新县小潢河河段有人溺水死亡。由于现场水域开阔,河道复杂,一直没有找到落水者,家属急切要求蓝天救援队增援。周口蓝天救援队立即组织5名队员,携带冲锋舟、应急照明及专业打捞工具自费驱车前往事发地点。他们到达现场后,不顾一路辛苦,立即检查装备、判定落水区域、制订打捞计划……由于河面水流湍急,水下杂物较多,冲锋舟螺旋桨几次被缠绕熄火,有几次急流将冲锋舟冲到坝下,但队员们依然坚持搜寻近6000米河道。22时,由于天黑水急,打捞暂时中止。次日凌晨5时,他们展开了更细致、范围更大的搜寻。最终,8时30分,他们在距离疑似落水点约1500米处发现溺水者。在当地公安、消防官兵的共同参与下,他们将溺水者打捞上岸。全体队员脱帽致哀,为溺水者送别。据当地村民介绍,溺水者是一位十几岁的学生。学校和家分别在河两岸,不远处有座大桥,但是更多时候人们习惯走桥下的一座小堤坝通过。这名学生就是在补习回家的路上不慎落水的。谁也没有想到,这条熟悉的小路竟然成了孩子的不归路。

每次参与打捞任务后,周口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总会泪流满面。这让他们更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也让他们更坚定了从事公益救援的信念。

面对生命必须专业

公务员、医生、司机、企业老板……周口蓝天救援队的队员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点:投身公益的热情、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的救援技能。

与其他救援组织相比,蓝天救援更强调专业化。“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必须做到专业。”周口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尚艳清说,男队员一分钟做20个俯卧撑,女队员一分钟做15个俯卧撑,12分钟跑完2400米,这是周口蓝天救援队每一名新加入者必须跨越的门槛。

据介绍,新人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完成200小时的志愿服务,并在考取无线电操作证书和红十字救护证后,才能从志愿者成为预备队员,进而成为正式队员。

尚艳清说:“欲救人者先自救。在救援现场,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只有平时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胜任高危救援任务。”目前,周口蓝天救援队开展培训200多次,2人获得“地震救援技术员”资格,15人获得“民政部紧急救援员”资格,12人获得“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员”资格,120人获得“红十字急救员”资格。

除个人素质外,装备也很重要。周口蓝天救援队自筹资金数万元,购买了救生艇、救援绳索等装备,提高了救援能力。

针对溺水打捞事件较多的情况,杨树森发明了一种打捞工具,被队友们成为“小神”牌打捞器。与传统打捞工具相比,这种打捞工具使用方便、效率更高,目前已在蓝天救援队内推广使用。

期待发挥更大作用

周口蓝天救援队在救援中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引起了我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相继与周口蓝天救援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2017年9月22日,受周口市港航管理局邀请,周口蓝天救援队参加了在沈丘纸店码头举行的2017年周口市港航管理局水上应急搜救联合演习。演习模拟客船与货船相撞,客船4人落水。周口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接到协助通知后,迅速组织人员携带冲锋舟等装备配合海事部门救援事故船只、搜索失踪人员、打捞溺水人员,圆满完成演习救援任务。

周口蓝天救援队坚持“防大于救”的理念,与公安、消防、妇联、团委等部门联合,先后走进40多所学校,开展预防溺水、火灾逃生自救、地震逃生等安全教育活动,向孩子们传授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受益者上万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郑开马拉松、周口慈善马拉松、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西华桃花节……在一项项重大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周口蓝天救援队队员的身影。他们应邀为活动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如今,周口蓝天救援队已经成为公共救援的补充力量之一。杨树森表示,周口蓝天救援队坚持走纯公益之路,执行紧急救援、应急安全保障等任务,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出队产生的费用由队员均摊。队里的装备小到绳索、队服,大到救生艇,全部由队员自费购买。

作为一支公益性质的民间救援队伍,周口蓝天救援队在向别人提供帮助的同时,自身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帮助。“希望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支持我们的发展,使我们能在未来的各项救援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杨树森说。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