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民党起义将领---王锡龄将军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1-29 16:17:48 
分享到

王锡龄简介

王锡龄(1908--1982)少将。河南项城人。

中文名 王锡龄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8 逝世日期 1982

行伍出身,1940年11月任第国民党68军暂编36师3团上校团长,1944年任南舞师管区副司令,1945年10月任河南省军管区少将参谋,1946年5月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8年6月任豫北师管区副司令,1949年1月任第40军264师少将师长,5月5日在河南新乡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战术研究员,河北省水利厅副科长,民进河北省委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1982年在北京病逝。


王锡龄今项城市高寺镇王营村人。国民党少将师长,全国解放前夕组织新乡起义,为和平解放新乡立了首功。建国后,曾任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战术研究员、河北省水利厅农田水利局副科长,系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省委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靠三叔父种拉编地、二叔父和五叔父做木工活为生。在项城读过高小,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流浪中他跑到北京,时逢冯玉祥驻军南苑,他就投入西北军当了一名普通士兵。中原大战时,已经是冯玉祥的上尉副官了。蒋介石的军队逼他母亲要他投降,结果他母亲在蒋军的枪托下被吓死。抗日战争时期,王锡龄已经是第五战区68军暂36师3团的上校团长,驻守南阳一带。

当时,第五战区顾问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王葆真(号“卓山”,人称“卓老”,与周恩来、董必武等共产党人往来频繁,对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表赞成和信服),正在南阳一带开展反蒋抗日联共工作,经南阳武侯祠园艺场场长程次喜介绍,王锡龄与王葆真有了关系。日寇向豫西鲁山进攻时,王锡龄团奉命进驻鲁山南部的四十里冲南口铁牛庙,相机阻击南犯之敌,一举击毁日军坦克三辆。由此,王锡龄被提拔为河南师管区少将副司令。有一天,王葆真通过武侯祠方丈找到王锡龄,二人推心置腹,谈了各自的情况。王葆真对王锡龄说:你在鲁山打了一个漂亮仗,中央提升你为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官是升高了,兵权却没有了。以此策动王锡龄的反蒋情绪。日寇从唐河大举进攻南阳时,五战区的68军溃败南逃,王葆真力劝王锡龄也逃离南阳,自己去了内乡暂避。  1945年12月,以爱国反蒋为宗旨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革前身)宣告成立,王葆真是民促会最早发展的会员之一。他当时担任国民党河南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参谋,后改任国防部部员,均为闲职。1946年夏,已经回到南京的王葆真与王锡龄恢复了联系,约王锡龄去南京面见李济深(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济深联络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曾两次在庐山与蒋介石面谈,批评蒋的内战政策。1946年3月至4月,李济深联络李章达、蔡廷锴等先后两次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李济深并当选为主席)。在王葆真和李济深动员下,王锡龄正式加入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接受了民促会在河南组建筹委会及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相应策动刘汝明及豫北40军反正起义的任务。1948年初,民促会在香港改组为“民革”,王葆真写信告诉王锡龄:生意改组了,下面扩大啦,总经理很有本领,不久生意一定会大发展。

王锡龄入会后,开始在河南组织民进筹委会,积极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展进步力量,1948年6月,他改任豫北(新乡)师管区司令部副司令后,因管区归属四十军,他又以师管区副司令的身份,打入驻守豫北的40军(该管区)。

国民党陆军40军军长李振清,兼任郑州绥靖司令。王锡龄到任后,先见了李的密友王国光,由他引见军长和副军长李辰照。王锡龄和两位军长均系西北军旧属,见面后畅叙友情,格外亲切。从此王锡龄在共产党领导和关怀下,开始在40军上层策动起义。 1948年10月,郑州、新乡已处于人民解放军包围之中,蒋介石电令李振清率部突围南逃。李经过反复思考,仍难作决断。王锡龄力劝李拒绝南调,准备起义,且主动将师管区的两千余人和武器并入40军。李于是任命王锡龄为264师师长。此时,王锡龄已与黄河北小集车站的14纵队政委甘渭汉取得了联系。甘要求他做好三件事:第一,能早起义早起义;第二,不能早起义,也不能率兵出城与解放军打仗;第三,想方设法不让40军过黄河,以便各个击破。王锡龄看到营长以上军官,都在想法把家属送过黄河。他急中生智,反而让人把自己的家属从开封接到了新乡。他对别人的不解解释说:现在是战争时期,哪里都不是安全的地方,一家人住到一块反而好照顾一些,彼此也都放心。他让自己的爱人主动去接近参谋长的爱人,劝说她留在新乡……经过这一番工作,许多军官家属打消了南逃的想法,甚至一些已经去了郑州的又返回新乡。

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两次电令40军南下。李振清集合团以上军官紧急开会,王锡龄在会上虽然没有发言,却在会后邀请李去检阅他组建的军官队,在检阅的空隙,他单独与李密谈,说队伍南调有问题。他坦诚地对李振清说:40军驻扎新乡已经多年,不少军官已经就地成家生有儿女,现在到处都打败仗,谁还愿意离开家?再说,解放军军民一体,消息灵通,善于设伏。如果40军离开新乡的城防南下,结局可想而知。还有关键的一点是,40军不是蒋的嫡系,属于杂牌军。嫡系部队打了败仗,是你杂牌军援助不力;你杂牌军打了败仗,是你作战不力。到哪说理去?听了王锡龄的说辞,李振清心有所动,竖起他的右手拇指向北方摇了几摇,问:“咱们向这靠?说说你的看法。”听了王锡龄的分析,李振清认为见解很对,并当场约请王锡龄以后到40军任师长职务。不过李振清仍未消除南窜的幻想,第二天又亲率三个团赶赴郑州,企图北运粮弹,补充40军。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甘渭汉政委布署:对敌运输部队予以伏击,对李振清本人只伤其筋骨,不毁其性命。果然李率运输部队至黄河铁桥南岸时,被解放军伏兵击溃,李的腿部被击伤两处。蒋介石派飞机来接他去南京疗伤,他一再坚持不去;可是蒋介石派人把他母亲接去了南京为“人质”,他才不得不上蒋的专机。李振清走后,军权实际上交给了副军长李辰照。这时有谣言说,美国出兵助蒋,正沿陇海路西下。面对这么复杂的局势,王锡龄开始为40军的起义前景担忧。正在这时,40军接到了蒋介石任命王锡龄为该军264师少将师长的委任状,他及时向解放军14纵队的甘政委通报了情况,并请甘政委派人协助他工作。

不久,人民解放军拟经新乡渡黄河南下,蒋数次电令四十军截击。王锡龄力排众议,劝说副军长不要阻拦,以尽早起义为上策。李辰照也认为该给自己留条后路,决定按兵不动。解放军南下部队,得以从新乡顺利通过。当年10月6日,邓小平、陈毅率领的中原解放军主力解放郑州,新乡之敌完全失去南部屏障,成了翁中之鳖。不过,李辰照在起义问题仍有顾虑,他同军长关系甚密,军长在南京养伤,颇似蒋扣留的人质,如自作主张率部起义,恐于军长不利。王锡龄遵照解放军甘政委的指示,抓住时机,不仅对副军长反复晓以利害得失,而且首先率领264师起义,城内地方民团也随之放下了武器。1949年5月5日,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14纵队,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新乡宣告和平解放。第二天,人民解放军程子华司令员派王锡龄作为起义将士代表,到国民党40军柴世烈师给全体官兵讲话,不料有不愿起义的顽固分子,竟然在会场向王锡龄射击,幸亏他的传令兵刘觉生和柴世烈的传令兵掩护,王才幸免于难。当讲到“中共政策伟大,起义道路光明”时,反动分子又突然向他开枪,幸未射中。

王锡龄将军以国民党将领和民进党成员的双重身份,在40军上层开展统战工作,协助解放军拔掉了国民党政府在冀南、豫北地区的最后一个据点,为大军渡河过江扫除了障碍。建国后,王锡龄曾在北京军事学院学习,退役后在河北省水利厅任职,1965年离职休息,1982年病故于北京。著有回忆录《起死回生》,记录了民进党在新乡策动蒋军起义的详细经过。


[ 责任编辑:李鹤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