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郸城县:“爱心超市”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精准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2-28 13:21:56 
分享到



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洪驰

近年来,郸城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扶贫办的支持指导下,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做到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相结合,围绕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爱心超市”,并实现全县19个乡镇“全覆盖”,切实解决了特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有序进行。

截止1月16日,全县19个“爱心超市”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488万余元,接收各种捐赠物资1392批次1.6万余件。对全县筛选确定的4460个特困户、12507人进行爱心救助“兜底”保障,共发放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163.2万元,实现了特困群众“吃穿两不愁”,“爱心超市”的建设,使郸城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更精准。

政府推动创新兜底保障模式

“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自己不拿钱就能在超市里买到所需品,原来哪有这么好的事呀。”宁平镇常和行政村61岁的贫困户杨天凯,由于妻子常年患有精神病,平时吃药及日常费用全靠他一人在工地打零工维持,虽然政府给他家办理了低保,但是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今年5月份,宁平镇爱心超市建成后,杨天凯通过个人申请,村公示、乡审核后,纳入到了政府兜底保障贫困户,他每月可领取100元的生活所需品,基本解决了全家的日常所需,杨天凯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了。

“两不愁 三保障”是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一些特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特困贫困户,如何建立起长期供养模式,解决他们吃穿问题,如何使这部分需要政府兜底贫困人口享受到更多的照顾,让他们在众人面前抬起头来,更有尊严的生活,成了郸城县各级领导的一块心病。

“只有通过创新兜底模式,才能解决这部分人的长期供养问题。”汲水乡是郸城县创建爱心超市的发起乡。谈起创建爱心超市的初衷,该乡党委书记罗明党深有感触地说道。汲水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论证,对政府兜底贫困户的兜底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2016年6月份,该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谋划建设“爱心超市”,当年10月建成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总投资30万元的“爱心超市”并“营业”。超市主要向贫困群众免费提供粮油、被褥、服装鞋帽等生活必需品,有效解决了群众吃穿“两不愁”问题,赢得了受助特困群众的好评。

“创办爱心超市,不但解决了特困群众的生活难题,还唤起了各界人士的爱心,有了这些爱心人士的捐款,超市长久办下去就有了资金保障。”汲水乡乡长梁辉说。通过测算,全乡200多特困户每年所需资金30多万元。于是,该乡对乡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扶贫资金进行整合打包使用,随后又向企业、汲水乡在外务工成功人士等发出扶贫济困倡议书进行募捐。“扶贫济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困难群众我们奉献绵薄之力是理所应当的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纷纷捐款捐物。很快,汲水乡“爱心超市”就累计接受到各种捐赠物资11批次3000余件,接受捐赠现金20余万元。

2016年底,郸城县委、县政府在总结汲水乡爱心超市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支持、鼓励全县所有乡镇建立爱心超市。到2017年10月份,全县19个乡镇先后建起了“爱心超市”,实现了乡镇“爱心超市”全覆盖。各乡镇的爱心超市也先后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捐款捐物。2017年8月18日,石槽镇“爱心超市”开业当日,许昌周口商会动员会员捐款捐物,他们一次性向石槽镇“爱心超市”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蚕丝被400多条。宁平镇首批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4.06万余元。

“爱心超市”向兜底贫困户提供全天候服务,供应米、面、油和棉衣、棉被、棉鞋等生活必须品,全县政府兜底贫困户和特困户都可凭借“爱心购物卡”,每月在超市凭借“爱心购物卡”免费领取价值100元的爱心物品,基本解决了兜底贫困户的吃穿问题。  

导向明确爱心超市有序运转

“我已经在这里(爱心超市)领过7次东西了,都是缺啥领啥,可方便了。”近日,郸城县汲水乡东街66岁的贫困户王化平在汲水乡爱心超市一边选购所需物品,一边对记者说道。

王化平老人和老伴张师连常年患病,儿媳妇因重病也失去了劳动能力,孙子、孙女最大的才6岁,小的只有两岁,全家平时的支出全靠儿子王成友在外打零工挣的钱,逢年过节就要靠政府救济。“爱心超市”建成后,通过群众评议、公示,他家成为政府第一批兜底保障对象。

“为让爱心超市健康有序运转,建设过程中就必须有明确的问题导向。”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说。为加快爱心超市建设步伐,让更多的政府兜底贫困户更有尊严的生活,在爱心超市建设过程中,郸城县委、县政府明确了“三个导向”,即目标导向,首先通过行政村推荐、群众评议,向全体村民公示等方式,确定目前尚没有解决吃穿难题的孤寡老人、残疾群众和特困群众,先解决这些人的吃饭、穿衣问题,保障他们吃饭、穿衣两不愁;问题导向,以往在帮扶中注重向困难群众送米、面、油、衣服、被子等,但是由于群众所需不同,有的需要棉衣、棉被,有的需要米、面、油等,虽然东西送去了,然而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没有解决,没能很好地解决群众所需,对于这类问题,就要按需解决;责任导向,始终坚持解决群众的吃穿问题是政府的责任,当群众有困难时,政府就要担当起替群众解忧排难这一重任。

同时,郸城县委、县政府对爱心超市的建设进行及时有效引导。由县扶贫办牵头,成立了郸城县社会扶贫协会,负责监督管理各乡镇“爱心超市”运营、调配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等,定期召开募捐会,引导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各乡镇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爱心超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建设、资金筹集、运行管理和监督审计4个工作组,建立健全特困群众筛选、资金监管、物品出入、服务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资金筹措组负责爱心超市所需资金的筹措与募捐,确保运行中的资金保障。他们向所辖乡镇在外务工成功人士以及辖区内大中型企业老板等发放倡议书,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奉献爱心;运作管理组以乡民政所为主体,负责接受社会捐款、捐物以及货物的整理、上货、进货和群众领取中的登记、刷卡等;审计监督组负责对所有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发现问题提前介入,确保资金管理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符合扶贫攻坚工作要求,预防违规违纪情况的发生,实现了“爱心超市”长期、长效运转运行,筑牢了社会兜底的安全网。各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共同推动“爱心超市”的健康发展。

为确保爱心救助“公平、公正、合理、合情”,郸城县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公开评议“兜底”对象,努力实现应“兜”尽“兜”。行政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所有未脱贫户中评议筛选出愁吃愁穿的特困户,并在村级公示栏中公示后,建立“爱心救助”档案,报请乡(镇)政府审核;乡镇政府根据行政村提交的“爱心救助”档案,对符合兜底的贫困户直接“兜底”,专门备案,发放“爱心卡”。目前,全县筛选确定4460个特困户、12507人进行爱心救助“兜底”保障。每年为“爱心卡”充值1200个购物点,“爱心超市”一点标价,社会捐助的衣被等以洗洁成本标“点”,根据贫困户需求,供应米、面、油和棉衣、棉被、棉鞋等吃、穿、用等生活必须品,物品以“点”标价,其中购买的物品以批发价标“点”,保证“爱心卡”的购买力。对社会捐助的衣服、被褥等,特困户可凭爱心卡免费领取,1200个点远远高于1200元现金的购买力。

针对因灾因病返贫的困难户的保障问题,郸城县委副书记崔卫国说:“我们县对兜底特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对突发灾难、大病造成的确有必要兜底保障的贫困户,随时纳入‘爱心超市’给以兜底保障。”

三个转变兜底户购物有尊严  

“原来都是政府给什么,我们就只能接受什么,现在我可以根据需要,缺啥领啥,可方便了。”春节前夕,记者在汲水乡爱心超市看到,几十名贫困群众有的在选购过年必需品,有的在排队等待结账。

贫困户徐翠兰领取了两袋大米、卫生纸、洗衣粉等物品。徐翠兰说,她全家5口人,两个女儿正在读大学,自己由于眼疾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丈夫就在附近打零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大儿子高中毕业后没有参加高考就外出务工。“原来根本不想出门,怕被人瞧不起,现在我光明正大的到超市购物,感到很有面子。”正在等待结账的徐翠兰说。

“爱心超市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当前帮扶工作中贫困户由原来被动接受物品到主动选领物品的转变,由原来领导和民政部门节日慰问到贫困群众根据需要,随时到超市领取的转变,由贫困群众自卑接受到有尊严的自由‘选购’的三大转变。”郸城县扶贫办主任柴建振说。

郸城县“爱心超市”坚持直接、高效、及时帮助特困群众,有效整合社会慈善资源,是一个集社会捐赠、接受、整理、仓储、免费发放等功能一体的爱心平台。郸城县县长李全林表示,在“爱心超市”的运行过程中,将进一步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将物资供给、精准帮扶、集中性捐赠与经常性捐赠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实现对特困群体“按需帮困”目的,让需要帮助的特困家庭能够有尊严地到“爱心超市”选择、领取自己生活需要的物品,让爱心成果惠及每位特困群众和每一个特困家庭。


[ 责任编辑:李鹤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