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不能让祖宗传下的绝活在我们手里失传!”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3-13 08:45:33 
分享到


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永静 


如果单论付出与回报,杨耀雨他们对舞狮子的坚守很让人费解。


“姐,这是我们今年舞狮子的账本。”杨耀雨递过来的一本日记本里简要地记着大岗村狮舞队正月初六至十六的收支情况。

“一共演出了有三四十场,收入总共有3万块钱。”“10天左右挣3万块也不少了吧?”记者问。


“我们每次表演至少得20多人,除去吃饭、给车加油这些费用,分到个人手里也就千把块钱。而且演出主要集中在年前年后这一段,正月十六以后一般就没有了。”


“说实话,表演舞狮子真不如出去打工挣得多。”一旁的杨新亭插话说。杨新亭平时在县里缸盖厂打工,一天能挣个100多块。


杨耀雨有两个身份,扶沟县韭园镇大岗村党支部书记和村狮舞队队长。3月11日这一天,是记者与他和狮舞队在短短几天里的第三次见面。头两次见面是在3月2日扶沟县元宵节唢呐、广场舞大赛和3日韭园镇“孝子孝媳”和“最美家庭”表彰会上。他们把狮子舞得活灵活现,集诙谐幽默和杂技般惊险于一体的精彩表演让现场观众叫好不断,也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1日,记者来到大岗村,与狮舞队几位成员一起聊起了有着县级非物质文化“光环”的大岗狮舞的前世今生。


大岗狮舞起源于清末战乱时期。一位密县的艺人逃荒至大岗村相邻的雾烟山庙院时,被村里人好心收留,为答谢村民,他将自己独门舞狮演技传授给了村里的年青人。从此后,大岗舞狮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已是第5代。今年64岁的杨连印说起大岗狮舞的历史渊源时如数家珍。


“我们那时候村里给记个工分,自己带着干粮就去表演了。”杨连印难忘几十年前的荣耀,“我年轻时,俺村的狮舞队在许昌、周口和开封都有名得很。只要咱去了,无论当时是谁在演,都会停下来让我们先演!”


大岗狮舞最辉煌的时刻定格在1998年。在那一年扶沟县政府主办的花灯节上,县电视台录制了狮舞的全部节目,并在电视上全程播放。但辉煌过后往往就是落寞。打工经济的兴起和付出与回报的失衡,让大岗狮舞自1998年后渐渐消于无声。直至2016年,杨耀雨挑头去会舞狮手艺的人家中挨个动员,大家一拍即合,大岗狮舞终于又一次重出江湖。


“虽然那么多年没玩,但大家心里其实一直都放不下,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活不能在咱这辈人手里给丢了。”今年58岁的杨春亭的话代表了众人心声。再次组建时,他们“一穷二白”,所有的行头,狮子、锣鼓、桌椅板凳、演出服等家伙事儿都要重新添置,大家你100、他200兑钱给置办齐了。狮舞一众乐器里有一对天然形成的大鳖螺(大螺号),吹奏起来,声如洪钟,为老辈人所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曾被文物贩子倒卖到新疆,刚好被村里在新疆打工的人看见,大家就凑钱给赎了回来。


“大家对舞狮子真是从心底里喜欢,干这个不仅仅为了钱!”杨耀雨说起了去年发生的一件事。狮舞队里最年轻的成员叫杨华伟,今年19岁,自己买了个半挂车在浙江跑运输。去年夏天,县里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他一接到电话,二话没说,把货车一停,坐上车就回来了。还有杨春亭,女儿在村里办了所幼儿园,有辆接送孩子的校车。因狮舞队外出演出没车拉人,被“租”用了半个月,给了女儿600元租金。“用半个月车给600块钱,闺女也没说啥,咱村人都喜欢舞狮子,有这个传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或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舞狮子的传统也为大岗文明乡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可能是大家平时都忙着训练和演出,俺村里从没人打牌,派出所也从没有在俺村里抓到过赌博的!”提起此事,杨耀雨颇为自豪。


其实狮舞队有些事也挺发愁,最主要就是队伍的青黄不接,虽说队内老中青都有,但现在总数40人的队伍里30岁以下的只有两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对不挣钱还需要刻苦训练的狮舞没啥兴趣。像一些狮子爬凳楼、过大桥、沿长绳过河这些高难度动作濒临失传的危险。


狮舞从地域上可分南狮和北狮,从性情上可分文狮和武狮。大岗狮舞兼具南狮之清秀、北狮之威猛,文狮之灵巧、武狮之凶悍,集众家狮舞之所长,惊险、滑稽、惟妙惟肖。“如果这么好的民俗传统文化在我们手里断了,真是对不起先人,不管咋样,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杨耀雨说。

 

[ 责任编辑:赵文琪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