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龙都网讯(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付永奇 通讯员刘飞 魏红 尚慧珍)“大月嫂,这是咱村合作社自己种植的褐灵菇,摘些让你尝尝鲜,对恢复身体有好处?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在村贫困户邝大月家里,李庄村第一书记郭力握着她的手,嘘寒问暖。
“郭书记,谢谢你又来看我,俺家里一切都好。”邝大月赶紧起身让座,心里暖暖的。
今年52岁的邝大月患有糖尿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雪上加霜的是,去年9月份,丈夫在外出务工中又不幸遇难,造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邝大月也因此成为郭力最为牵肠挂肚的一家。为了改善她家的经济状况,郭力介绍她到大棚基地打零工,还安排她到村里的服装加工厂剪线头,工作既轻松又能挣到钱。
李庄村是商水县人防办重点帮扶村,底子薄、基础设施差、村干部软弱涣散,是全乡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9月份,身为县人防办副主任郭力主动向单位领导申请到袁老乡李庄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身为一名女同志,到了李庄村以后,面对的困难超出了郭力的想象。既要克服水土不服、独自一人住宿心理上的恐惧以及对老人、孩子的牵挂等难题,还要不辞辛苦地奔走于李庄村脱贫的道路上。驻村两年多来,她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上了年纪的人称呼她为“好闺女”,年龄相仿称呼她为“大妹子”,小孩子们则喊她“郭妈妈”,俨然忘记了她是村里的“第一书记”。
村里有一位五保老人叫曾庆祥,因为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郭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驻村期间,每当自己做好饭,她都会给老人端去一碗。看到老人衣被破旧,她就从家中拿出被褥、衣物给老人送去,女儿嗔怪她成了“隐形人”,家里成了“救济院”。面对女儿的责怪,郭力只能愧疚的一笑。在郭力的帮助和影响下,老人的弟弟和弟媳找到她,羞赧的说:“郭书记,我们错了,从今往后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大哥的。”根据老人的意愿,郭力多次跑到县里和练集镇政府反映老人的情况,苦口婆心的坚持,终于打动了练集镇医养中心的负责人,他们特意为老人开通了“绿色通道”,为老人办理了入住手续,使老人得以安享晚年。
今年38岁的张香,因患有神经官能症,经常骂人、找茬,村里人都很嫌弃她,再加上孩子多,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郭力了解到她家的基本情况后,及时联系到一位心理医生,做她的心理疏导工作,并组织志愿者到她的家中打扫卫生、送衣送被等。逢年过节,郭力还自掏腰包为她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每次,郭力入村开展工作,还没到张香家,邻居们就会喊她:“张香,你姐来看你了。”张香动情地说:“郭书记待我比亲姐姐还亲。”
群众要脱贫,支柱产业是关键。在一次参观考察中,郭力了解到发展菇菜轮作大棚种植效益十分可观,便产生了带领村民们种植褐灵菇的想法。由于李庄村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公司不愿合作。为了争取该项目,郭力一次次找公司负责人沟通、协商,一腔真心实意终于打动了公司负责人,使“菇菜轮作大棚种植”项目终于落户李庄村。该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村委”的经营模式,农户只负责种植管理,公司负责提供菇种、技术和销售等,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村里的贫困户贺苏童3个孩子都在上学,因学致贫,经济拮据。为了改善家里的境况,他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郭书记引进的项目,我信得过她!”短短半年的时间,他便从1个大棚发展到2个大棚。如今,他种植的褐灵菇已经卖了5000多斤,乐得老贺喜笑颜开:“今年1个大棚可以收入3万多元,不仅能还清贷款,贫困户这顶帽子也可以‘摘掉’了。”
既要扶贫,还要扶智。为了解放群众的小农思想,让群众及时掌握到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郭力多次到市县劳动、农业等部门协调,邀请技术人员来村里授课。许多农民听到这一消息,一大早便来到村室听课。村民邓建立高兴地说:“听完专家的讲课,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这场培训真是太及时了。”
李庄村群众有加工渔网的习惯,可是由于缺少致富带头人,群众只是零星加工,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郭力把发展渔网加工厂的想法和村干部李立昌一说,李立昌正苦于没有致富门路,当即便应承下来说,项目好是好,只是没有场地。郭力一拍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经过多方协调,郭力终于帮助李立昌置换出了一块空地。去年10月20日,春荣渔网编织厂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开业了。经过几个月来的发展,渔网加工厂就近安排贫困群众35人。在春荣渔网厂里,65岁的贫困户苏凤英一双巧手象春燕一样上下穿行,她边织边笑容满面地说:“在家门口务工真好,不仅能够照顾老人、孩子,农忙的时候也不耽误干农活,每天还可以收入50多元,一举三得。”如今,李庄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劳动能力,就有挣钱机会,真是“昔日无钱招人嫌,今日有钱乐开颜”。
为健全村级班子,补充新鲜血液。郭力了解到本村在郑州从事建筑开发的杨俊峰有返乡创业的念头,便多次到他的家中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励他担任村里的扶贫专干,带领村里的乡亲们一起致富。如今,李庄村新建的洋畅服装加工厂、玉龙服饰有限公司、菇菜轮作种植基地等项目都活跃着他忙碌的身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蔚然成风。
脚下多沾些泥巴,心中才能常念着百姓。“郭书记不是在农户家中走访,就是在为农户办事奔波的路上,她脑子里想的是村庄发展,心里装的是老百姓的冷暖,这样的驻村干部大伙都欢迎!”今年85岁的老人阮桂枝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
如今李庄村,新修了5180米的水泥路,安装了80多盏路灯,新建了标准化的村室和文化活动广场,环境设施改善了,农民的钱袋子也鼓了,一幅“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经济富足、舒适宜居”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村民们的眼里,郭力就是他们的“好闺女”。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