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龙都网讯(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光林)项城市有两个贫困村按照国家标准脱贫退出,其中一个是张老家,听市里的同志说比较典型。清明节前夕,记者慕名前去采访。
引进产业扶贫
在高寺镇张老家村,松鑫服装厂很热闹,车间里100多台机器前坐满了工人,正在抓紧赶制订单。这些工人大都是本村留守妇女,工作在村里,吃住在家里,十分方便。贫困户杨令在这里工作快一年了,每月收入1800余元。她对此很满意:“虽然工资比外面少些,但开支小,又能顾家,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松鑫服装厂是张老家引进的第二个扶贫基地,投资100多万元,于2017年4月建成运行,吸纳全村贫困户3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村里引进的第一个扶贫基地是联隆种植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200万元,一期投资600万元,已于2016年年底投产运行,效益很好,安排贫困户入社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去年年底,刚刚揭牌入驻的河南中冠藤编厂,是手工编织藤椅项目,更适合村里人就业。包括老人在内的全村50多名村民学会了这门手艺,既可在厂里编织,也可把原料带回家编织,工作方式灵活,每人每月收入1000多元。
作为村里三个项目的引资人、周口市委办公室驻村第一书记赵亚涛可谓费尽心血。他说:“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要下足绣花的功夫,拓宽农民致富渠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落实政策精准
在张老家村委大院,张贴着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且每户下面都附有二维码。记者用手机扫一扫,详细信息一目了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人、联系电话号码等。谁是贫困户?怎样把上级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户?赵亚涛与村委一班人走遍全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真正让贫困户享受到扶贫政策——以项城市红旗合作社扶贫基地为依托,把财政扶贫资金5000元作为贫困户的股金入股,7户贫困户年底按比例分红900元;落实金融扶贫,利用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企业向银行每户贷款5万元,企业每年按本金的6%向贫困户支付3000元收益,签订3年合同;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村级集体用地、废荒地,免费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通过向国家电网并网销售,每户贫困户收益3000元,享受20年收益。此外,村里还引进了河南广播电视台“互联网+就业”打工直通车终端设备,使村级集体经济得以壮大,并落实了“雨露计划”、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惠民政策。
自主创业脱贫
“脱贫不仅靠帮扶、靠政策,更要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赵亚涛说。于是,他帮助贫困户张勋冬搞起了养殖业,生产的“脱贫鸡”“脱贫鸭蛋”十分畅销;引导贫困户张国红办起了变蛋加工厂。前不久,“国红五香变蛋”还登上了2018年春节郑州精品年货博览会暨河南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成果展。
路修好了,路灯亮了,一座新桥架起来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他们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的建起了花卉大棚,有的种植了优质核桃。目前,全村有核桃种植户36户,发展核桃园86亩。
如今,70多岁的张勋冬一提起脱贫就很激动:“今年春节,周口市委办公室、项城市委的领导冒雪来慰问我,我不脱贫怎么对得起他们?”于是,张勋冬当起了全村脱贫带头人,联合7家贫困户一起宣布脱贫。
在村里干了两年多的赵亚涛,在年前周口市驻村第一书记统一轮换时,硬被村里的乡亲留了下来。群众代表专程到周口市委表达他们的诉求:“没有赵书记,就没有今天张老家的脱贫。”
刚从周口参加会议回来的赵亚涛,领回了张老家“2017年度全市文明村镇”的匾牌。他与记者相约,等今年夏季张老家建成美丽乡村后,再请记者来看看。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