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融入“一带一路”发展临港经济走笔
□记者 李莉
周口,历史上原称“周家渡口”,因水得名、因港而兴,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史载明清时期,周家口“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
2009年,沙颍河周口以下复航成功。从那时起,沙颍河周口以下89公里的航道常年通航,直通长三角,直达连云港和上海港。
周口,成为河南省唯一拥有通江达海内河航道和港口的省辖市。
周口中心港,成为河南省(内河)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码头。
2010年12月10日,我省首次通过水路实施跨国境运输大宗内贸货物,该批货物从哈尔滨入松花江,沿海而行,后经内河运输到达周口,彰显了周口航运通江达海的能力。随后,周口港先后完成8次南阳1000伏特高压电力大宗货物运输中转任务和驻马店燃气电厂燃体本机和定子、全省首台500千伏三项一体变压器等货物的运输任务。
2015年3月,一艘千吨级沥青专业船历经十多天的航行后,顺利抵达周口港。
2017年,中航网联公司2个单体370吨装备大件通过周口港运出,创造了沿海至中原腹地超大件运输的新纪录。
目前,全市有9个港区,本地航运企业18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货运船舶共1482艘,载重吨位超120万吨。2017年货物运输量2471万吨,是2010年85万吨的29倍。
“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无论回望过去的航运历史,还是着眼现在的运输发展,周口这个与水结缘的城市,注定要在“水”上大做文章,注定要走发展临港经济的路子。
发展临港经济 周口有地利天时
地利主要是指周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的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有2000多年航运历史,曾是著名的鸿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划水运主通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工程采用4级航道标准,正在积极实施,预计2019年主体工程完工,年通过能力将达1.5亿吨,船闸通过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尤其是“引江济淮”工程完工后,周口到达长江主航道的航运里程缩短400公里,届时周口港将成为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沟通的水上门户,极大方便了周口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武汉城市群之间的货运交流。
不仅是通航能力强,辐射和支撑空间也是巨大的。以周口市为中心,1小时高速经济圈涵盖商丘、许昌、漯河、驻马店、阜阳、亳州等地区,人口近6000万;2小时高速经济圈涵盖开封、新乡、郑州、平顶山、南阳、信阳、淮南、宿州、淮北、徐州、菏泽等地区,人口近2亿。宁洛、大广、商周、永登、机西5条高速公路过境,漯阜铁路东连京九、西接京广,郑合高铁将于2019年通车,周口通用机场正在加快建设,民用运输机场已列入国家布局规划,“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格局基本成型。
与公路、铁路运输相比,水运有其独特的成本优势。以我市粮油深加工龙头企业益海粮油为例,每年需要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大豆80万吨,通过水路运输,年运输成本不超过2800万元,加上与水路相辅的短途运输等因素, 水路与公路运输差价9000多万元,与铁路运输差价6000多万元。周口作为全省第一产粮大市,粮食每年外运量近百亿斤,已成为中原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集散中心。
天时主要是指周口面临难得的机遇。“一带一路”对内河航运提出新需求,新时期开放战略聚焦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把目光也投向了广阔的中原腹地。省委、省政府把支持发展临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把周口和郑州一起,推荐为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为周口发展临港经济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
另外,临港经济起步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已经在产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供我市充分借鉴,少走弯路。
“发展临港经济,打造内河国际港,周口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基础,更有政策东风。”市委书记刘继标说。
发展临港经济 周口有现实需要
周口是个典型的内陆城市、农业大市,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滞后,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亟需调整结构,亟需“牵一发动全身”的产业去突破带动。临港经济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周口需要的经济形态。
港口意味着对外开放,意味着要素流动,意味着产城融合。今天的港口建设赋予周口无限的商机和空间。
港口绝不仅仅是装装卸卸的码头,临港经济也绝不仅仅是吞吐运输的简单产业,是关联带动全市产业转型的新引擎,是城市建设提质的加速器,是周口扩大开放的新窗口,是从内河拥抱海洋的前沿站。
正是在这样一种共识下,2017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提出了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造港城,以“公铁水”多式联运为基础,推动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建设“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的总体思路。
“我们将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以港促城,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市长丁福浩说。
发展临港经济 周口在积极行动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临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周口市发展临港经济指导意见》《周口现代物业转型发展意见》《创建多式联运枢纽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启动了周口港口总体规划、多式联运发展规划、临港产业园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对周口临港经济发展进行规划设计。
规划坚持高标准。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按照河南省“三区一群”战略的要求,统筹考虑码头、园区、物流、文化等要素。
规划坚持重全局。以周口港为中心,以商水、项城、沈丘等港口为支撑,科学规划功能,实现错位发展。对沙颍河产业进行布局,形成产业隆起带,打造特色发展黄金轴线。
2017年7月7日,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上午,以“以港兴市、通江达海、联动发展”为主题的“2017临港经济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来自中国临港经济区、陆港产业(商贸)区、港口集团、港口企业、口岸办等港口行业的300余人参加。在本次论坛上,市政府与合作单位签约了12个重点招商项目。论坛的成功举办,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大大提升了周口内河航运知名度,也在全市形成了加快临港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7年10月,我市成为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并以此为抓手,打好“港口牌”。
2018年将夯实基础。建成中心港中部作业区8个挖入式港池、47个千吨级泊位,实现年吞吐量1400万吨以上。谋划建设集装箱、钢材、粮食等专用码头以及公共泊位、锚地、堆场、岸电等设施,提高配套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打造智慧港口。
2018年将推动合作。深化与郑州航空港及沿线港口的合作,建立“空水”联运平台,推进集装箱运输、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发展。深化与河南物资集团合作,规划建设周口国际港、跨境电商产业园、云数据产业园等项目。依托现有的港口和18家航运企业,组建周口港航集团。
2018年将组装项目。围绕“产业向临港经济靠拢、产品向航运市场看齐”的目标,开工建设安钢产能置换项目,开工建设粮食产业园,加快河南大梁装配式建筑、蓝城养老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推进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升级,积极培育一批冶金、新能源等产业。
目前,临港粮食产业园、葛洲坝兴业再生资源、三一重工、远大住工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纷纷签约周口,即将召开2018年临港经济高峰论坛,为临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就像市长丁福浩说的那样,“集聚生产要素、打造黄金水道、联通内陆海洋,促进观念解放、结构调整、模式创新、城市提质,这就是临港经济的目的”。
地球是蓝色的地球,陆地是海洋的大岛,内河是海洋的延伸。临港经济,就是周口走向海洋的快速路,是周口迈向新时代的幸福路。在这条路上,周口一定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