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战地之声”多嘹亮——沈丘文化扶贫纪实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04-24 08:36:05 
分享到

记者 孙智 韦伟 通讯员 郭力铭 肖飞

激昂的歌曲,如涓涓细流,把党的扶贫政策传到大街小巷、千家万户。

奋进的旋律,如阵阵号角,使广大群众在脱贫战场上斗志昂扬。

励志的小品,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贫困群众的心田,让贫困群众在低迷状态中振作起来。

听,这是唱响在沈丘县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战地之声”。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沈丘把脱贫攻坚当成一个大战役来打。特别是被省委确定为2017年脱贫摘帽的4个贫困县之一后,沈丘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级请战,立誓摘下贫困县的“帽子”,吹响集结号,汇聚起全县党员干部磅礴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沈丘县脱贫攻坚是一个大战役,现在全县3.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脱贫、4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89%,离率先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除了各级干部齐上阵,风雨兼程、夙夜在公,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外,唱响在这场战役中的“战地之声”,功不可没。

“精准扶贫,文化先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宇聊起文化扶贫,对记者侃侃而谈。他说,在脱贫攻坚战中,县委、县政府领导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经济要上去,还要坚持立志为本,用文化引导风尚,激励群众奋发向上,让全县贫困群众站起来、干起来、富起来。为此,全县宣传部门积极响应,发出脱贫攻坚战中慷慨激昂的“战地之声”,为脱贫攻坚“鼓与呼”,将激昂奋进的文化“软实力”,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硬支撑”,为实现率先脱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脱贫攻坚战犹酣,“战地之声”更嘹亮。该县专门成立由宣传部统领的脱贫攻坚宣传组,按照“宣传扶贫政策、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思想共识、坚定脱贫信心”的总体要求,组织人员编写脱贫攻坚宣传剧本,组织专业、业余和民间艺人排练,深入全县各乡镇(办)的重点贫困村,宣传脱贫政策,讴歌脱贫典型,讲好脱贫故事,凝聚脱贫正能量,把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百场巡演”气势恢宏。2017年6月30日,沈丘县正式启动脱贫攻坚“百场巡演”活动。该活动依托完善的文化阵地和优秀的文艺队伍,以戏曲、歌舞、小品、沙河大鼓、快板书等艺术形式,将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政策法规等内容巧妙融入其中,在全县进行巡演。

快板书《王瑞琴扶贫小唱》展现了扶贫工作者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小品《送羊》讲述了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改掉陋习,最终实现小康梦的故事;沙河大鼓《扶贫政策好》语言平实质朴,讲述政策通俗易懂;小演唱《第一书记》展现了扶贫工作队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好事的感人一面……一个个优秀节目,100多场文艺巡演,歌唱脱贫攻坚好政策,舞出圆梦小康新生活。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程成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介绍“百场巡演”情况:“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文艺轻骑兵摩拳擦掌,行装甫卸即投入‘战场’。”

2017年7月6日晚,天降大雨。尽管如此,该县“脱贫攻坚百场文艺巡演”宣传队依然按计划赴王营居委会演出。两个小时过去了,乡亲们都舍不得走,一直看到最后。“节目演得特别好,你看虽然下着雨,大家看节目的热情很高。特别是快板书《扶贫政策好》、小品《蒸馍争气》,故事生动,情节感人,俺听了很受教育。”北城办事处王营居委会居民王进堂说。

“过去俺认为,上面派‘第一书记’来村里,是走过场哩。看了《第一书记》这个节目,俺啥都明白了,他们真正是为老百姓办好事的‘第一书记’。”赵德营镇农民郭心明说,他主动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请求帮助寻找一个致富项目,尽快脱贫。

据了解,“百场文艺巡演”是沈丘县脱贫攻坚文化宣传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宣传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增强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4月16日,沈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河大鼓传承人王振山,携自己为宣传脱贫攻坚而创作的新作品《唱响新时代》,来到莲池镇为群众演出。

王振山,虽年已古稀,却精神矍铄,气宇轩昂,声若洪钟。今年春节前后,按照县委宣传部的要求,他给老唱腔赋予新内容,创作出《蒸馍争气》《敲起大鼓唱扶贫》《扶贫政策好》等优秀节目,深入全县乡村演出。他“说”起来行云流水,唱起来铿锵悦耳,接地气、有味道,既能让乡亲们欣赏,又能让乡亲们受到教育。群众称赞说,听着王振山的沙河大鼓,就像听到战场上的冲锋号一样,越听越上瘾。

一位农民举例说,王振山创作并演唱的沙河大鼓《蒸馍争气》,就是激励乡亲们战胜贫困、致力脱贫的好段子,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这段子来自真人真事。话说北杨集镇赵桥村有一个农民叫赵子轩,上有老下有小,老母亲年迈多病,妻子还半身不遂,贫困的生活让他抬不起头来。县里扶贫工作队驻村以后,帮助他买了一部蒸馍机。从此,赵子轩鼓起一股气,专心蒸馍卖馍,慢慢地脱了贫。

王振山根据这个故事编写了沙河大鼓《蒸馍争气》。今年春天他在洪山镇演出时,一位名叫刘海中的农民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你这战鼓一敲,像警钟一样敲醒了我。我也是贫困户,不能再沉迷下去了。我要振作起来,脱贫致富。”

立体宣传铺天盖地。该县组织县内媒体统一开设“脱贫攻坚进行时”专栏,推出“脱贫先锋”系列报道。同时,将中心城区及各乡镇的公益广告牌拿出一定面积来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引导、教育贫困群众自强、自立,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创作微电影《一个扶贫书记的苦乐悲伤》《驻村女书记的“得与失”》和MV《我心何求》,鼓舞全县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扶贫干部的工作干劲。

该县以宣传干部为班底,组建“理论宣讲团”,组织成员深入研读中央、省、县的扶贫政策,围绕政策解读、脱贫标准、致富技能、乡风文明等四大内容,走进乡镇村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巡回宣讲,帮助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吃准吃透扶贫政策,为他们解疑释惑,引导他们奋发图强,坚定脱贫信心。

文化设施应有尽有。为补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提供便捷服务网络,满足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尽快改变贫困乡村文化落后的面貌,沈丘县着力实施“非遗”文化保护、广播电视户户通、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县基本实现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初步建成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县已为所有贫困村建设标准化文化广场,舞台、音响、灯光等一应俱全。每到晚上,聚光灯下,老百姓主动走出来,坐下来,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自娱自乐,十分热闹。

不少群众高兴地说:“文化广场成了全村最有人气的地方,村民打牌的少了,看书的多了;打架的少了,打篮球、羽毛球的多了;赌博酗酒的少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多了。”

宣传部门以文化为引领,把舞台搭在田间地头、把电影送进农家村落、把图书摆到乡间集市。先后组织了面向农村以“文化扶贫进万家”为主题的才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广场舞、器乐、戏曲、歌舞比赛,为贫困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点亮了沈丘县的乡村,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县现有民间文艺团队20多个,文化志愿者100多人。他们在乡村或舞蹈、或唱歌、或奏器乐等,既提高了群众的精神修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又彰显了文化的魅力,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宣传基础。

“扶贫先扶志、扶贫需扶技、扶贫必扶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沈丘县利用“战地之声”鼓起贫困群众的斗志,利用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开展农村形势政策学习、实用技术培训,对贫困群众进行农业技术“充电”,使贫困群众掌握技术脱贫致富。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田秀才”“土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引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一道靓丽风景。

[ 责任编辑:金月全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