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姬慧洋
檀香燃起,丝丝缕缕,氤氲着漫过眼眸,入鼻息,到心底。琴台前端坐一人,起手,拨弦,声声如诉。一曲《凤求凰》演奏完毕,琴室内响起阵阵掌声。“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流传至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今天我将这30台古琴和10台古筝捐献给张庄小学和文昌中学,希望咱们周口的孩子也能接触到国粹。”说起古琴与教育,马冬冬饱含深情。
为省住宿费图书馆前坐一夜
马冬冬是个90后,他出生在商水县袁老乡的一个普通家庭,幼时,兄妹三人靠父母种田养育。高中毕业后,马冬冬考取了一所大专院校。暑期,他去外地打工,挣得1000元钱。揣着这些钱,马冬冬踏上前往郑州的求学路。
在郑州汽车站下了车,马冬冬被眼前的繁华景象震惊了。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让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满怀新奇和憧憬。前往学校需要乘坐公交车,从未坐过投币式公交车的马东东显得有些拘束,挤上车后他等着有人来收费,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发现每一位上车的乘客都往一个立着的箱子里投钱,他好像明白了这就是他听说过的“自动投币”。他艰难地穿过人群,挤到投币箱前,拿出1元钱庄重地投了进去。虽然他身上的钱还不够支付学费,但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本性纯良的马冬冬还是选择诚实做人。
从未来过郑州的马冬冬换乘了两次公交车终于来到他心心念念的大学校园。已近晚上8点,绵绵秋雨让他觉得倍加寒冷,学校接待处的工作人员早已下班,举目无亲的马冬冬数了数身上仅有的930元钱,这些钱还不够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哪里还有钱去住宾馆呢?想到这些,马冬冬裹紧外套,在校园的图书馆前坐了一夜。就在这一夜,马冬冬想了很多,他立志要在郑州站稳脚跟,买一套房子,把爹娘接来过上好日子。
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有了目标的马冬冬,浑身充满了力量,课余他就做各种兼职。在上大学的3年时间里,马冬冬推销过袜子、做过培训代理、卖过水果、送过快餐、当过企业的保安、发过宣传页、开过服装店、做过劳务派遣、做过桶装水代理等工作,用自己挣来的钱交学费,养活自己。
2010年暑假,同学们大多选择回家或去旅游,而马冬冬和学生会的几个同学,利用自己曾经外出打工的经历,为200多名家庭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帮他们解决了下学期的学费难题。
由于受同学们信赖,马冬冬上大学的第一年就当了班长;第二年当上学生会主席;2012年,马冬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那年,马冬冬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谈起过往,马冬冬稍显激动,“那时候就想着努力过好每一天,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小试牛刀赚得“第一桶金”
2013年,“网购”风靡一时,有丰富社会经验的马冬冬敏锐地捉住这个商机。就在这一年,马冬冬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负责“网店托管”,顾名思义,就是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商铺进行托管。一些中小型企业有商品但是不懂网上销售的流程和管理,马冬冬就帮这些商家管理网店,商家按照合同约定付给马冬冬一定的费用。最多的时候马冬冬替65家企业管理线上商铺,凭着自己的勤劳和细致,马冬冬赚得人生“第一桶金”,顺利在郑州买了房子、安了家。
“网店托管”让马冬冬暂时衣食无忧,但“不甘寂寞”的他却在内心发问:“我为啥只能给别人做托管?我有技术懂管理,为啥就不能做老板?”这个念头就像一粒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想好了就去做,经过市场分析,马冬冬很快发现了一个商机。马冬冬认为,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而有着至少3000年历史的古琴更是会被越来越多人喜爱。
致富不忘乡亲
虽然马冬冬将致富的目光瞄准古琴,但是从未接触过古琴的农村娃甚至连古琴和古筝的区别都不知道,为了能够加深对古琴的认识,他跟随老师学习古琴乐理知识、弹奏技巧,短短两年他就能弹奏古琴八级考级曲目。而他的网店也从每天能够卖出一两台古琴到现在每天能卖出几十台,客户遍布全国。如今,马冬冬已经把他中意的古琴事业做成了“产、销、教”一体化销售模式,在开封兰考和扬州,他拥有两个大型琴厂,自主研创了“莫奈”、“寻音”等数个品牌,在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上铺设了8家店铺,并开设了线上直播讲堂,聘请知名讲师教授古琴知识和弹奏技巧。
豫东平原劳动人民朴实、能吃苦、能拼搏的精神,在马冬冬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带着对古琴的一腔热爱,马冬冬发了家致了富。致富后的马冬冬心里想得最多的是和他一样从小生活在农村、很少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家乡几所学校想给孩子们开设古琴、古筝课程,但因为经费不足搁置。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主动与学校沟通,要免费赠送自己厂里生产的古琴和古筝。“我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点燃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孩子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只要肯努力,坚持朝着幸福的方向奋力奔跑,就能到达幸福的彼岸。”马冬冬说。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