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高洪驰
东新区许湾乡于庄行政村村民张洪太每天早上一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儿子洗脸、穿衣、喂饭,照顾双腿瘫痪、智力受损的儿子。然后,匆匆吃点东西,把孙子送往学校。多年来,张洪太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不离不弃,还靠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幸福日子一天天“火”起来。
厄运:儿子儿媳同时遭车祸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6月,张洪太的儿子张华和儿媳在文昌大道遭遇车祸。昏迷10个多月后,张华醒了过来,但是已经神志不清、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为尽快让儿子康复,张洪太数次带着儿子去北京的大医院治疗,最终由于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又回到周口。同年底,张华的妻子经治疗出院后,携带部分赔偿款离家出走,放弃了曾经朝夕相处的家庭,撇下了瘫痪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
命运好像有意捉弄这个贫困的家庭。就在张华住院治疗期间,张洪太的妻子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最终导致心包积液,治疗无效不幸离世。儿子瘫痪、儿媳出走、妻子病逝,三道惊天霹雳击中了同一个家庭。一个原本幸福、欢乐的家庭,瞬间只剩下张洪太一个人苦苦支撑,昔日的欢乐突然不再。
2016年5月,东新区扶贫工作队进驻于庄行政村。扶贫工作队在对该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中,将张洪太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家庭主要致贫原因是因残,家里一共3口人,孙子在村内小学就读。张洪太本人思想比较保守,缺少发展动力。在纳入贫困户之前,家里收入全靠张洪太一人在村内打零工赚取,难以维持家庭正常开支。
筑梦:勤劳让日子“火”起来
在张洪太的悉心照料下,张华终于可以拄着拐杖慢慢走路了,张洪太的脸上也有了点点笑容。扶贫工作队抓住时机,决定尽快帮助张洪太脱贫致富。
扶贫要“扶志”。帮扶队员及脱贫责任人不厌其烦地与张洪太沟通,鼓励他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张洪太慢慢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决定靠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根据张洪太的实际情况,扶贫工作队决定帮张洪太种植小杂果,发展特色农业。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张洪太将自家的两亩多地全部栽种上了品种桃树。大胆的尝试和辛勤的劳动让张洪太看到了希望。
去年8月份,扶贫工作队为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激励贫困户自主勤劳致富,筹集资金购买了一批鹅苗,由贫困户自愿填报养殖数量,免费发放。张洪太认为自己的小杂果园具有林下养殖的优势,就申请领养了200只鹅苗,加上东新区制定的养殖补贴政策,仅养鹅这一项,张洪太的家庭收入就增加了1万多元。张洪太还在家中学做各式各样的卤肉小菜在村中进行售卖,家庭收入从以前的年收入几千元,变成了数万元,日子逐渐红火起来。
欣慰:穷老汉成“脱贫之星”
“政府帮我的太多了,扶贫工作队对我太好了,但是如果自己不动手,帮扶政策再好也没用。”2017年,张洪太种植的桃树获得了丰收,每亩收入达到5000多元。东新区的入股分红政策,也让他实实在在得到了红利。家庭收入的增加,让张洪太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年底,张洪太被于庄行政村和扶贫工作队评定为“脱贫之星”。为帮助乡亲脱贫致富,逐步富裕起来的张洪太免费为愿意种植小杂果的乡亲提供树苗和技术,在他的帮助下,于庄行政村小杂果发展到近百亩。今年刚开春,张洪太又申请成立了“东新区世外桃源农民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一起种植小杂果,共同走上致富路。村民们感激地说:“我们也没有想到,一个经过村民选出来的贫困户,现在却教我们技术、帮我们增加收入。”
张洪太通过勤劳的双手,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华丽转身,由贫困户变成“脱贫之星”和致富带头人。张洪太说:“是党和政府给我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我要像扶贫工作队帮我一样,帮助和带领乡亲靠自己的双手共同致富。”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