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诗歌之乡”花落太康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5-24 10:05:22 
分享到

中华龙都网讯(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郜敏)5月23日,由中国诗歌学会,太康县委、县政府主办,太康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承办的太康县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七十六周年暨“中国诗歌之乡”授牌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中国诗歌之乡”花落太康。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曾凡华,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兼常务副秘书长大卫等领导参加授牌仪式。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长城文论主编刘向东,河南大学教授、著名诗人耿占春,《中国作家》杂志编辑部主任方文,《绿风》杂志主编、著名诗人曲近等嘉宾应邀出席。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萍子,周口市文联主席李泽功,周口市作协主席王相勤等陪同。

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太康县政协主席王建林,太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等县领导参加授牌仪式。

当日上午9时,授牌仪式热烈、清新、庄重地演出中拉开帷幕。白庚胜在讲话中,对太康县的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和诗歌创作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前,伴随着热烈地掌声,王国玺从曾凡华手中接过“中国诗歌之乡”牌匾。谢成营代表太康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辞。会上,还向太康县颁发了河南诗歌创作基地牌匾。下午,与会嘉宾还深入到家印高中、四通锅炉、老冢刘寨、谢安文化园等地进行了采风。

太康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艺术资源丰富。自古就是文献之区,礼仪之邦。《尚书·夏书》中的《五子之歌》记载了太康的五个兄弟在高台上吟歌规谏太康王,后人为纪念五子作诗的高台,命名其为“五子台”。现在,太康常营镇的五子李村、五子王村就是当年五子吟歌的地方。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陈风”中,有《防有鹊巢》篇,就是太康民间的诗歌。防地即今天太康县南部的老冢镇一带。由此见证,早在西周时期,太康地域上就广泛流行诗歌了。

两汉魏晋以来,陈郡阳夏(今太康县)袁氏、谢氏名家辈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作出重大贡献。明清时期,太康在诗歌上又创奇迹。围绕“八景”创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写景抒情诗篇。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太康文人雅士辈出。五千年文化奇葩再绽新枝,涌现出了大批诗人群、作家群。全县所形成的作家圈成了诗人、作家的精神家园。文朋诗友经常聚在一起,谈诗论道,碰撞创作灵感,讴歌时代精神和美好生活,极大地促进了太康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目前,太康籍中国作协会员8人、省作协会员40多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4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41人、民间诗人、文学爱好者多达数千人。作家圈的作者们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3100篇(首),出版诗集120部,133人次获得国家省级以上的文学创作奖,在创作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近几年来,在太康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太康县文联相继成立了太康县作家协会、太康县诗歌学会、太康县诗词楹联学会。县直单位成立了教育系统诗歌学会、诗歌朗诵社、老年诗社、企业诗社、学校诗社和班级小诗社。社会上办起了诗歌朗诵写作学校。真正实现了诗歌进生活、进乡村、进工厂、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同时,多次组织诗人作家走近历史古迹,深入农村扶贫扶志,踏入田间地头去采风。全县掀起了一场读诗歌、评诗歌、写诗歌的全民诗歌热潮。

2018年3月,应太康县文联邀请,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正式落地太康。实现让诗歌作品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回归诗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诗歌文化,再现太康诗歌文化辉煌,打造太康文化品牌,助力脱贫攻坚,中共太康县委、太康县人民政府向中国诗歌学会提出了创建“中国诗歌之乡”的申请,顺利通过考察和验收。


[ 责任编辑:王松涛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