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华大王庄乡:产业扶贫遍地开花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6-03 19:32:53 
分享到

中华龙都网讯 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猛)6月2日下午,西华县大王庄乡东孙庄村清河农业合作社标准化蔬菜种植园里,呈现出一派忙碌的劳动场面。客商开来的货车就停在地头,周边的群众正在菜地里忙着收摘白菜、剔除烂叶,并把整理好的白菜码到货车上。

当前,白菜价格合适、行情看涨,盘算着这笔可观的收入,清河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小宾心里很高兴。而附近的贫困群众在这里帮着装车,也能比平常在菜地干活多收入二三十元,大家心里也很高兴。

清河农业合作社是周口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命名的的第三批“周口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用工首先想到贫困群众,分红尽量让利贫困群众,技术及时教会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清河农业合作社的帮扶效果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大王庄乡位于西华县东南部,素有西华“南大门”之称,由于历史基础制约或临时性家庭变故等影响,该乡目前仍有406户贫困群众未实现脱贫。今年以来,大王庄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本乡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全面推进产业扶贫结出丰硕果实,实现了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逐步脱贫、稳定脱贫的目标。

周口润发农牧有限公司占地210亩,现有标准化牛舍30栋,饲料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系被农业部认定的“国家标准化示范养牛场”,是河南邦杰控股集团全力打造的从草原到餐桌生态有机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该乡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把产业扶持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投到周口润发农牧有限公司,公司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能繁母牛寄养协议,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寄养或领养方式,入股后每年可以有稳定收入,而且不承担任何风险,对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大王庄乡老寨村贫困群众王永标已经60多岁了,他本人年龄偏大,老伴身体也不好,没有什么挣钱的门路。周口润发农牧有限公司落户该乡后,王永标来到这里养牛,公司包吃包住,每月他还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

在该乡扶贫基地河南华升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何彦标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以食用菌产业为平台,带动帮扶40多户贫困户脱贫。现在公司正在扩大经营规模,准备帮扶40户贫困户就业。

帮扶贫困户,何彦标采取了因势利导、分门别类、一户一策的方式。对那些有劳力、缺技术、少资金、愿意栽培食用菌的贫困户,何彦标提供资金、菌种、传授技术,指导他们栽培食用菌,并且回收包销产品。丁口村60多岁的村民胡顺民经常患病,因病致贫。何彦标就让胡顺民找了几间破旧民房,给他资金、菌种,帮助他栽培了1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胡顺民没费太大力气,年增收1万多元。

对那些有劳动能力,不愿意栽培食用菌的贫困户,何彦标安排他们到公司打工。根据身体状况、劳动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拌料、装袋、采摘、加工、包装、装车、运输等,男工月工资2600元,女工月工资2000元,让11户贫困户通过打工,稳定增加收入。李庄村的杨四海家有8口人,他的老伴经常患病,大儿子患有癫痫病,二儿子离异,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何彦标让杨四海和他的大儿子到公司打工,两人月工资超过5000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杨四海家已达到脱贫标准。

依托刘草楼韭菜种植合作社、华泰养殖合作社、清河农业专业合作社、李楼草莓种植合作社、龙达面业公司、双晨电子科技公司、冀阳毛巾厂等扶贫基地和扶贫工厂,大王庄乡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正渐次铺展开来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 责任编辑:张雪婷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