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5年9月,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扶沟县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来到汴岗镇贡士庄行政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我对做好驻村工作最大的体会就是,首先自己要当好一个“村里人”,只要诚心和贫困群众掏心窝子,真心为他们着想,群众就会和你贴心,把你当亲人。
刚驻村时,当我了解到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且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时,我脑袋一下子就懵了,精准扶贫帮什么、扶什么?怎么帮、怎么扶?脑子里一片空白。为尽快进入角色,我和队员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把工作的第一步放在摸清村情民意上。“请进来”就是把村组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请到村委会,听取意见建议,摸清贫困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商议村里发展计划。“走出去”就是入户走访,特别是坚持做到老弱病残户、困难户、有意见建议户和种植养殖户“四必访”,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里,拉家常,摸实情,找准致贫原因和问题症结,确立扶贫思路和发展规划。
群雁高飞靠头雁。我注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和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制度,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学习扶贫政策,增强责任和参与意识,提高带贫致富能力。只有威信高,说话群众才会听。我从一件实事上嬴得了群众信任。刚驻村时,有群众向我反映,村里的土地租出去多年没有收到租金,村民们准备集体上访。我带领工作队经多方努力,圆满解决了两起土地承包纠纷事件,为村民追回承包款16.5万元,为驻村工作夯实了群众信任的基石。我除了组织党员干部和贫困户结对帮扶外,还利用每月的“逢六接待日”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提升了村“两委”的威信。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我十分注重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两年多来,共组织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12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激发了尽早脱贫的内生动力。
扶贫就要做一些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在事。两年多来,我们着力解决出行难和浇地难,协调资金260万元,新修路8000多米,5个自然村的大街小巷都铺设了水泥路;协调资金12万元,新打机井13眼。帮助村里新建了光伏发电站、文化广场、冲水厕所和标准化村级医疗室,对村里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门前屋后全部进行硬化绿化。
我们在“精准”两个字上下功夫,打好了教育、医疗、科技扶贫组合拳。部里对扶贫工作一直全力支持,从紧张的办公经费里挤出3000元资助孤儿司静珂圆了大学梦,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捐资15000元发放给贫困大学生。在走访时我体会到很多贫困群众不缺信心但缺技术和资金,以致于致富无门。我和县科协、县职教中心等单位联系,多次举办种养殖、电气焊、服装裁剪、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125名贫困群众实现了靠技术脱贫。除积极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办理大病医疗保险外,我多次组织医疗单位对敬老院老人和贫困户义诊,免费发放价值5万多元的药品、食品。我们还注重发挥自身统战优势,组织工商联会员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如牧原牧业等爱心企业积极安排贫困户子女就业。在县科协、农牧局等单位的帮助下,我们村新建200亩蔬菜园区,带动3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建立了“藏香红”养猪基地,贫困户既可以就地打工增加收入,也可以领养小香猪实现脱贫。
一次驻村,一生情怀;三年帮扶,终身牵挂。这句我写在日记里的话是对近3年驻村工作的真实感受。能有幸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是上级对我和驻村工作队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和激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接下来的帮扶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确保2018年底实现脱贫摘帽的工作目标。
(记者 谢永静 整理)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