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风正扬帆正当时

——记国家级特色小镇商水县邓城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08-28 09:08:18 
分享到

县委书记马卫东到邓城镇调研工作

县委副书记闫冬梅等领导参加邓城“爱心超市”启动仪式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本磊在“巧媳妇”工程加工点调研

副县长单正义到邓城调研农村公路建设

邓城代表队亮相省十三届运动会商水分赛场

邓城镇扶贫干部帮贫困户养鹅致富

天力葡萄园员工在采摘葡萄

一年一度的邓城炸油条大赛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付永奇 通讯员 张纪东 文/图

商水县邓城原名嘉禾,三国时魏大将邓艾在此屯兵,故名邓城。1956年设邓城乡,1988年撤乡改镇。邓城历史悠久,境内古迹较多,著名的有饮马台、千年白果树、叶氏庄园等。古镇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智慧,邓城猪蹄、杠子馍、麻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闻名遐迩。近年来,邓城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镇”“河南省环保生态镇”“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镇”“国家级特色小镇”。

初秋时节,炎热刚退,迎着习习拂面凉风,记者到邓城镇采访。 

休闲旅游吸引八方来客

从周口沿沙河西行16公里,就来到中原名镇邓城。邓艾塑像依河雄踞,目光如炬,巡视着兵屯相望、鸡犬相闻、繁荣富庶的三国时代的大中原。

信步进入叶氏庄园,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斑驳陆离、方正厚实的墙砖,幽深绵长的小巷,栩栩如生、匠心独运、美轮美奂的砖木雕刻,悄无声息地向人们诉说着叶家诚信发家的历史、恤民勤政的家训、煊赫荣光的家世、济弱扶困的业绩。

这个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地方,是目前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民间庄园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600余亩,耗资百万白银,用时76年建成,当时分三个院落,结构严谨,多为硬山四合院建筑风格,历经风雨400年,现存楼宇殿堂200余间。叶家大院的内外装饰非常考究,门头、山墙、走廊、房檐、梁檩等处,砖雕、木雕、石雕比比皆是,工艺精湛、技法娴熟。专家认为,叶氏庄园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民间庄园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位于邓城镇许庄村境内的白果树也是商水一景,它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仍然枝繁叶茂。树身的中部有一道细腰,好像勒出的痕迹,东面突出地面的树根上有几个脸盆大的马蹄形印,树身的西南面有一个巨大的鞋形印。美好的历史传说和人文景观,给白果树带来了几分神奇的色彩。人们来此观瞻时总要抚摸一下马蹄印,意为“马到成功”;用脚蹬在刘秀留下的鞋印上,意为“一步登天”;背靠在大树或在树前留影,认为“背靠大树好乘凉”。

好玩更好吃。邓城猪蹄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豫菜系。它以清滑爽口、柔韧脱骨、味醇酥嫩,香气浓郁出名,独具风味。吃过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奇特的香味会使你产生一种不可抵挡的瘾欲,让人吃了永难忘,吃了还想吃。

商水航运在此扬帆启航

商水因水而兴,境内沙河自古以来就是水上运输的“黄金通道”。位于沙河边的邓城镇,因位置优越成为明清行旅商贾及货物的集聚地。著名的邓城叶氏家族便是依靠水运发家,成为当地巨富的。

近年来,国家加快沙颍河复航步伐,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被列入河南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航运项目之一。经过数年努力,位于邓城镇邓东行政村东部的商水港区已经初步建成。

该项目占地300亩,岸线长700米,总投资 3亿多元,建设泊位12个,预留4个泊位,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吞吐量可达1000万吨。这里优良的深水岸线,能满足500吨级至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进出港。港区建有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及附属用房4000平方米,建设仓储3.5万平方米、堆场硬化6万平方米。商水港目前已具备正式通航条件,不久的将来,商水航运将在邓城书写通江达海新的篇章。

航运兴,百业兴;港口兴,经济荣。内河航运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它较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有着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的优势,在平原地区和渠化河流上,优势更加明显。商水港西连漯河港、平顶山港,直通豫中矿产资源区,东承周口港,经安徽东联“长三角”经济圈。邓城镇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商水港区,做大做强“水”文章,发展“水运”产业,全面扩大开放,助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该镇还将借助商水港区,发挥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比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快递物流、智能仓储、生产加工、第三方服务外包等临港产业,吸引外资内资来商水投资兴业,促进经济布局的调整优化,推动商水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带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港口运营后,可带动安置就业5000人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广阔。

“油条之乡”香飘万里

炸油条是邓城人在生活困难时期谋生的手段。近年来,油条又成为全镇人发家致富的平台,成为该镇的一张明片,为中国特色小镇锦上添花。

对于一般人来说,早餐吃上两根油条,喝上一碗汤就能填饱肚子,可是对于勤劳的邓镇人来说,靠卖油条不仅能填饱全家人的肚子,还能脱贫致富奔小康。邓城镇镇长陈书超告诉记者,这个炸油条的群体有2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邓城镇当地人称“油条大军”。

在邓城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几个村的村民靠祖传炸油条手艺,外出经营早餐摊。当地党委政府发掘这一资源后,邓城镇的“油条大军”迅速崛起。邓城镇如今有一个响亮的称呼——“中原油条之乡”。全镇有6万多人,其中2万人靠祖传炸油条手艺,外出经营早餐摊,每年能带回来近9个亿的收入!

为了让更多的人利用炸油条走上致富路,邓城镇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炸油条大赛,或者是技能培训,请到一些炸油条的大师或者面点专家,免费提供技能培训,给想学炸油条的人搭建一个平台。这个活动也成了当地最为盛大的美食节。目前,炸油条大赛已经举办了6届,参加的人数不断增加,比赛的代表队从刚开始的十几个增加到30个。

如今,邓城镇的群众早已不是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思想观念的农民,他们靠学到的炸油条技术,不但在走南闯北中开阔了视野,创造了可观的物质财富,还以独到的眼光在全国各地寻觅着新的商机,为明天的幸福生活带来了希望。

“爱心超市”助力脱贫攻坚

邓城是商水县经济强镇,交通便利,村民生活富裕。邓城又是一个民风淳朴,人人讲团结友爱,个个能热心互助的乡镇,这一点在全县脱贫攻坚行动中表现尤为突出。

商水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贫困人口较多,在探索如何让更多贫困群众切实得到帮助,如何引导贫困户向懒惰说“不中”过程中,创造了“爱心超市”扶贫扶志模式。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规定,贫困群众只要主动学习一技之长寻求致富门路,以及做到家庭和睦、尊老孝亲、邻里团结等,都可以根据情况获得相应的爱心积分,贫困群众可凭积分到“爱心超市”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

由于邓城镇在这方面工作扎实、效果显著,今年7月,商水县“爱心超市”现场会在邓城镇召开。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闫冬梅,县政协主席孙培忠为邓城镇“爱心超市”揭牌。该镇党委书记戴向阳号召全镇干群伸出援助之手,为“爱心超市”捐助资金和物资,汇聚全社会的爱心建设“爱心超市”,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募捐现场群众群情激昂,爱心捐赠一波高过一波,全镇社会各界现场踊跃捐赠资金75万元。

工作有实效受称赞主要是因为邓城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爱心超市”工作,他们成立领导组,书记、镇长主动过问,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镇民政所所长李学兼任办公室主任。为保证邓城镇“爱心超市”可持续运营,该镇积极探索“爱心超市”社会化运营新模式,与商水万果园签订了供货、经营协议。万果园派3名同志负责“爱心超市”的日常管理和正常运营,镇民政所负责台账资料完备、监督工作。做到货源随时补充,在确保物品质量的前提下零利润运营。

“爱心超市”在物资发放上采取积分卡的方式运营,贫困户可通过参加治安巡逻、打扫卫生等公益活动,通过学技术、打工等自强自立活动,通过学习脱贫攻坚知识、服从村支部管理等方式增加积分。每个月,贫困户可以凭积分卡到“爱心超市”领取100元左右的物品。“爱心超市”的建立,能够鼓励贫困群众自强自立,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开辟扶贫兜底新途径。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积分卡管理制度,强化对‘爱心超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超市受赠物资、财务支出、运营管理等情况的督查检查,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运营管理制度,确保超市良好运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该镇相关人员表示。

“四好农村路”修到家门口

“建了错车道,行车更安全,政府为我们想得真周到!”8月22日,记者在邓城镇采访时,一个司机高兴地对记者说。

前几年,商水县开展了“村村通”工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乡村道路仅有三四米宽,由于这几年机动车增加迅猛,出现了乡村道路会车难,特别是春节期间,个别地方出现了会车安全事故。

“全镇动员,上下一心,培护好路肩,建设好错车道,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彻底决群众行车安全难题。”面对群众期盼,邓城镇领导郑重承诺。

春节过后,该镇不等不靠,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政府主导、镇村实施、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脱贫攻坚为重点,加强路肩培护、道路绿化及环境整治工作。他们对各村公路名称、路线长度、错车道个数、路面宽度、绿化及障碍等情况进行详细普查。建立健全“四好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制度,实行定人员、定里程、定标准、定质量、定奖罚的“五定”管理办法,整体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该镇还把“四好公路”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交通扶贫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镇政府和村委会明晰职责,各尽其力,做到养护主体责任到位、养护措施到位、养护目标落实到位、组织领导落实到位,齐抓共管道路养护工作。

今年以来,该镇投资近100万元,培护县乡道路路肩11.6公里、村道路路肩69.986公里,动土方17.1万立方米;田间道路路肩培护32.5公里,动土方5.2万立方米;栽植桐树1.65万株、红叶石楠8100株、大叶女贞2100株、银杏210棵。境内所有农村公路由“窄”向“宽”、由“通”向“畅”、由“秃”向“美”转变。

“农村公路是农村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推进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对镇内所有硬化道路再提升,实现“路宽、树绿、坡净、水清”的良好格局,打造道路畅通、出行安全、环境宜人的美丽乡村,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该镇党委书记戴向阳告诉记者。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镇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邓城镇党委、镇政府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该镇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举全镇之力,汇干部之心,融民心之情,凝聚全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建设富强、和谐、幸福邓城而努力奋斗!①9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