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孙智) 9月7日晚,川汇区城北办事处西张楼行政村热闹非凡,挑花篮、竹马、腰鼓、快板、戏曲、服装秀等民间艺术相继上演,精彩的节目把群众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今年82岁的竹马项目传承人李凤英坚持上阵敲起那面最大的鼓,劲头儿丝毫不减当年。
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忠说:“村里每周一、三、五、六晚上都会演节目,已经坚持了近20年。这些‘草根’艺人不断学习新的艺术形式,创作编排新的节目。同时,区文化部门给予了演出服装、道具上的支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业务指导。他们去过香港演出,还拿过一等奖哩。”
西张楼行政村“草根”文艺的繁荣,只是川汇区发展“草根”文艺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基层公共文化强起来、活起来,川汇区积极实施公共文化强基工程、民间文艺团体结对帮扶工程、“草根”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和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等,先后建成9个办事处文化服务中心、5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按照“七个一”标准建成了17个村级文化广场和百姓文化大舞台。同时,该区规范民间文艺团体,培养基层“文艺明星”、文化能人,出台了《关于培育民间文艺团队的意见》,把城区11个有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站点和120家民间文艺团队纳入政府管理视线,采取以奖代补、结对帮扶、强强联合等方式,扶持、强化民间文艺团队建设,更好地发挥了其聚民心、领风尚的作用,让“文化阳光”点亮群众的幸福生活。
群众参与,“菜单式”管理。该区120家演出团体统一制作了文艺演出节目单,演出之前提前到社区(乡村)征求群众意见,群众在“菜单”上点单,演出团体正式演出时会根据群众需求调整节目单,让群众看到真正想看的节目。
目前,川汇区辖区内民间文艺团队、站点每年为社区居民和当地群众演出近2000场次。具有10年演出历史的民间文艺团体——群星合唱团,参加了全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汇演,并获得优秀表演奖。小清芬豫剧团参加中央电视台戏剧大赛,一举斩获“闪亮民营剧团”银奖,并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专题报道。
“有了正规化的管理、培训,这些民间文艺团体就成了川汇区文化部门的编外‘正规军’,他们活动在川汇区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为抢占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高地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川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景军说。②6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