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化广场“点燃”群众幸福生活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18-09-15 13:24:32 
分享到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卢好亮

“今天的节目真攒劲!俺们不仅吃得好、穿得好,天天心情也好!”郸城县白马镇胡寨村脱贫群众胡恩仓的脸上堆满笑容。他说,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村里邻里之间和睦了,群众的心情好了,致富的劲头也大了。9月12日傍晚,胡寨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一片欢声笑语,村民们自编自演的一场文艺“精神大餐”精彩呈现。

胡寨村地处大别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核心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集中。2017年11月,市商务局选派郭景鑫到胡寨村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从此,村里变了样……

“如果说精准帮扶是‘滴灌’的话,驻村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管道铺设得好不好,能不能真正发挥效用,直接决定着扶贫效果。”郭景鑫一边看演出一边扯大噪门开心地说,“扶贫必扶智”,驻村帮扶工作不仅仅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用掉“穷帽子”,更要立足长远进行“扶智”,使群众精神面貌彻底改变,让内心的劲儿“蹿”起来,唤起内心发展动力。

郭景鑫从驻村第一天起,就逐户走访,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确定了扶贫、扶智齐步走“两条腿”发展思路,一手帮群众脱贫致富,一手大力开展精神扶贫。

胡寨村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村里有不少人能吼上几嗓子豫剧,玩魔术、说快板、拉弦子、吹响器的也比比皆是。郭景鑫带领工作队逐户串门,把会唱、会跳、会拉、会吹的村民组织在一起,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农闲时组织大家演出,让胡寨村的文化味“浓”起来。

“宣传队建起来了,而且加入的村民越来越多,但胡寨村没有文化广场和文艺演出舞台,也没有像样的娱乐、健身设施,村里经费又紧张,咋办?”郭景鑫说,群众所需所想,就是驻村干部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为此,他和村委班子多次到县、镇向相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同时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今年2月份,胡寨村文化广场和文艺演出舞台顺利建成,又配套安装了照明灯,栽植了绿化树,在广场周边绘制了“文化墙”。

尤其是今年入夏以来,每天晚上,胡寨村文化广场都聚满了人,村民们自编自演一些小节目,天天热闹非凡。“我们刚买了30套腰鼓装备,报名的五六十人,腰鼓队也正式成立了。”郭景鑫得意洋洋地说,“下一步计划与市、县专业的演出团队结对子,把科学种田知识、孝道文化、扶贫政策等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等村民们演出水平高了,还可以组织外出‘走穴’挣钱呢!”

“以前没有文化广场,村里的妇女整天除了干农活,就是窝在家里做饭、洗衣。尤其是到了晚上,她们总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扯是非、看笑话,经常闹得邻里不和。如今,每天晚饭后,她们纷纷来到文化广场跳舞、打腰鼓、演节目,是非少了,笑声多了,邻里关系也和睦了,真正撑起了俺村的半边天。”刚下舞台的“台柱子”陈庆标一边擦着脸上的汗,一边乐呵呵地说。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繁荣发展群众文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胡寨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建设先进村,村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们的“精神乐园”。村民们的精气神好了,脱贫致富的干劲也大了,走出家门创业、就业的也越来越多,全村人均收入逐月攀高,群众的幸福感指数明显提升。截至9月份,胡寨村仅有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无劳力致贫的贫困户13户、28人,有望今年底又有4户、8人脱贫。

“在唱唱跳跳中,村民们增进了感情,提振了精神,同时也解决了留守老人‘老有所乐’的问题……”村支书陈飞说话爽朗,朴实真诚,说话间,一幅文明、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他的思绪中徐徐展开。

[ 责任编辑:宋馨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