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唐运华
晨光初照,鸟鸣叽啾,家在任集乡冯桥村的李艳丽早晨六点起床,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给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做好早饭,全家人吃过饭,把家务事交待婆婆后,和村里几个妇女一起,一路说笑着骑电瓶车到距家1公里的鹿邑县健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班。
在健佳公司车间,正在干印刷的李艳丽说:“我在这里上班4年了,计件工资,每月平均能拿到3000元工资,多时能拿4000元。在这上班离家近,最主要是能顾家,小孩有人看。这里晌午管饭,我喜欢这里。”
艰苦创业,小乡村诞生大企业
李艳丽工作的鹿邑县健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位于鹿邑县任集乡李湾行政村。任集乡是鹿邑县最偏僻的乡镇,距县城百里,西临淮阳县,南靠郸城县。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的乡村,诞生出一个全靠自身力量发展壮大的全国知名企业。公司年产400万个高档足球和300万个玩具球,带动2000多人就业,年总产值达1亿元,创利税2000余万元。在全国同行业中,该公司为河南省最大、全国前五名企业。2017年,公司被定为全县产业扶贫车间。
据公司总经理刘彦宏介绍,他今年43岁,任集乡均朱村人,14岁下学便去新疆打工,摘过棉花、种过地、搞过建筑、带过工、当过小贩。2005年初,他回乡创业,刚开始他从事白羽王肉鸽养殖,因缺乏技术、利润低,开局不顺。2005年底,他又只身前往浙江义乌打工。在义乌一家加工训练用球的工厂里,刘彦宏从做平车、高车、机修等学徒工、普工做起,踏踏实实,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当上车间生产线主管,而后又不到一年时间成为生产厂长。熟练掌握下料、印刷、上平车、高车、装胆、裁小嘴修小口、手缝、打包等各个生产环节和流程后,刘彦宏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有一次,我从浙江回任集探亲,看到老家一个个村头聚集了很多闲人在打牌、拉呱,当时我就产生这样一个念头:如果能把这些农村闲人充分利用起来,一定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刘彦宏说。他在浙江义乌从事的足球加工业,恰恰需要大量劳动力。2009年,在家中只有4万元积蓄的情况下,刘彦宏向亲朋好友借款16万元,开始在任集乡李湾村建厂。2010年6月,公司正式成立,按照合同订单生产经营模式,专业生产足球、机粘足球、再生革足球、高档无缝足球、机缝足球、手缝足球、排球、橄榄球、篮球等体育用品。公司属于出口创汇型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厂房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玩具球类生产线9条,足球生产线10条,包装机、手缝机、电动缝纫机350台套。
诚信经营,打开世界体育用品市场
刘彦宏给记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2018年9月29日,浙江宁波市一家外贸公司来健佳公司考察,检查了每一道生产工序,看到该公司生产规范,管理科学,仅半个小时就与公司签下90万元的订单,随后立即打来25%%的定金。
刘彥宏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偏僻乡村,凭什么让客户与我们签订单,说得再好没有用,只能靠质量。”
长期以来,公司以“诚信经营,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赢得广大客户的信赖。公司生产经理王中平,有着30年的球类生产管理经验。为与国际接轨,特别是通过欧盟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公司有一套与国际质量认证接轨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每个产品达到国际市场要求。通过多年艰苦打拼,公司逐渐打开意大利、阿根廷、墨西哥、智利、俄罗斯等地市场。每年分别为意大利、澳大利亚市场供应各80万个球,为美国市场供应10多万个球,是西班牙豪门巴萨罗那足球俱乐部中国唯一授权生产企业,与台湾“坚柏”、德国Gillette、reima、南美“沃尔玛”、法国“欧尚”等大型超市长期保持固定合作关系。
生产经理王中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俄罗斯足球世界杯期间,国内有一家俄罗斯市场经销商来健佳公司考察,签订79万个球、价值1000万元的订单,限期2个月交货,并专门派质量检验员现场检测。健佳公司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提前10天完成订单任务。
龙头带动,扶贫车间遍地开花
健佳公司采取“公司+加工点+贫困户”模式,利用村小学旧址、原村级活动场所和闲置民宅等,建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就业。例如鹿邑县健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部,利用原来废弃的养猪场建成。很多群众不出村便能在家门口就业,有的甚至全家人都在扶贫车间就业,从而脱贫致富,盖新房,购家电,供应孩子上大学。
在健佳公司的带动下,任集乡及周边地区陆续建立“村级扶贫就业点”20多个。如位于任集乡杨堂村的鹿邑县宏冠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拥有淮阳黄集、郸城县李楼2个加工点,工人230名,产品远销非洲、南美等国家地区。另外,任集乡武店、后张、北代、均朱、杨堂、王寨行政村设立6个皮球加工点,辛集镇辛发居委会、毛庄村、田集村设立皮球加工点3个,唐集乡唐集街上、贺店村设立皮球加工点2个,生铁冢街上设立皮球点1个,在试量镇设立皮球加工点1个,在沈丘县设立球类加工点4个,务工人员2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76人,残疾人20余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任集乡扶贫办主任代志旭说:“我最大的感受是,通过一个个扶贫车间,吸纳了很多不能外出的妇女在家门口上班,让孩子得到母爱,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媳妇有钱了,拿出一部分钱孝敬老人,减少了家庭矛盾,形成家庭关系良性循环。”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