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郑州10月31日电 (记者 韩朝阳 王林园) 农民外出务工不签用工合同,造成讨薪难;农村借贷随意,债务纠纷多;儿女不尽赡养义务,独居老人较多……这些看似是小纠纷、小矛盾,却制约乡村治理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西华县用百姓能接受、易接受的“土办法”在全县普法,利用法治文化宣传广场进行法律宣讲,借助村里大喇叭让老百姓明白利益相关的法律政策,或者在集市上做咨询、搞普法,百姓关心什么就讲什么。西华还扎实推进“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提出“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整合普法力量,怎么普法有效怎么搞。
走进西华县红花镇龙池头村,法治文化宣传广场上排列着醒目的普法宣传展板。龙池头村村委会主任宋海生说:“我们村外出务工的多,现在村里普法宣传到处可见,村民们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懂得了怎样维权,外出务工也放心了。”
除了法治文化宣传广场,村里的大喇叭也成了“普法利器”。“最近老村在拆迁,我们就宣传相关法律政策,谁能建新房,能有几块宅基地,喇叭里讲的都是和村民利益相关的事。百姓爱听,听明白了,各项工作就好开展。”宋海生说。
普法工作点多面广,只靠一个司法局远远不够,西华提出“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目前,西华县在普法过程中整合资源,利用36个城区小游园、25个乡村文化广场等休闲场所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宪法宣传、安全生产、党建文化、廉政建设、孝道文化等不同主题的普法教育融入游园建设,阵地建设不断向社区和乡村延伸。
“虽然西华县的普法活动搞得火热,但不是大水漫灌,群众关心什么讲什么,怎么普法有效怎么搞。”西华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登攀说,“比如到学校普法,我们会先向师生征集他们关注的法律问题。父母偷看孩子的手机、日记违不违法?怎么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这些是校园普法中常涉及的问题,孩子们也愿意听。” 近三年来,西华县共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300余场,发放法制宣传书籍10万余册。
“农村普法也不一定非要专门跑到村里,把大家集中起来正襟危坐搞普法。”西华县司法局副局长谢磊说,“农村每周有集会,我们就组织人员到集会上搞普法,群众自愿领取法律宣传册,有问题还可以现场进行法律咨询,这种形式符合农村实际,在农村受欢迎、效果好。”
在西华县址坊镇蔡庄村,法律顾问高霞正在给40多户贫困户讲解入股种植合作社到年底怎么分红。提起“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村民蔡保初说:“自从村里来了干警和法律顾问,矛盾纠纷比过去少多了,治安也越来越好,群众有事都愿意找她们,村里人对两个女同志都敬服。”
“村里有了法律顾问,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个讲理的地方,理通了,气顺了,矛盾纠纷就能从源头上及时化解。”西华县司法局局长郭庆说。
在西华县从业近18年的律师郑学领说:“与当事人接触的过程中,确实感到他们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了,首先知道有什么纠纷要找律师,其次知道打官司要保存证据。”
据介绍,西华县已着力打造了集法律援助、社区矫正、调解指导、法律咨询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搭建起“一站式”全方位法律服务平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了“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