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淮阳黄集乡:打造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18-11-09 09:40:10 
分享到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高洪驰 通讯员 雷乃运 曹广河

今年以来,淮阳县黄集乡党委政府靠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各行各业技术能人,土专家和外出务工回乡创业能人,企业家等“乡土秀才”,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当地贫困群众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广宣传,营造人才回流氛围。以乡情亲情为桥梁、政策为引领、服务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鼓励支持当地“乡土秀才”,为脱贫攻坚贡献才智,积极帮扶。他们印制了《致黄集乡在外务工人员的一封信》5000多份,邀请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参与扶贫帮困。重点向他们宣传好家乡的发展规划,创业优惠政策,返乡创业项目和发展前景等,帮助他们算好亲情账,经济帐,让他们带着浓浓亲情、乡情、热情积极主动助力扶贫攻坚战。

建机制,帮助乡“乡土秀才”创业。乡党委,政府依托乡组织、文化、统战部门和扶贫办、文化站、农业中心等单位为载体,建立“乡土秀才”人才资源库。乡扶贫办在郑州、北京、广州、上海等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设立"黄集老乡联谊会",定期开展见面会,恳谈会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感情。同时,建立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奖励机制和公益活动助力脱贫攻坚机制。利用扶贫车间和全乡三十多个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乡“乡土秀才”、返乡创业人士提供平台。王营子扶贫车间老板李军,在广州从事卫生纸营销行业,回乡利用电商模式在扶贫车间生产卫生纸,安置劳动力66人,其中贫困人员23人,日销售卫生纸1000多单,经济收入2万余元。

重服务,助力乡“乡土秀才”帮扶。积极联合县扶贫办、农牧局等职能部门,争取政策资金,对各类“乡土秀才”进行帮扶,鼓励他们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并在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为“乡土秀才”提供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黄集村村民李海军,在外从事服装加工十多年,2018年在老家创办硕泰服装加工厂,年安置劳动力200多人,其中贫困人员50多人,年生产各类服装20万件,经济效益400万元,在该厂工作的贫困人员年收入3万多元,均高于当地脱贫标准。

目前,该乡各类“乡土秀才”依托扶贫车间、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场所创办企业32家,帮扶贫困人员就业300多人,真正成为了当地“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 责任编辑:张艳丽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