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徐松 刘华志 通讯员 张本宝
11月14日,记者接连接到信息,郸城一高、第二实验中学、第三实验小学、北关小学20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在当天上午先后受到了“红旗下的好儿郎”的捐助,当场收到善款3万元。“红旗下的好儿郎”是谁?怎么想起来捐助这些孩子?
“人家不让说,不让宣传。今天是第二次来俺学校了,10月25日已经来捐助过3名学生了,今天上午又捐助了5名学生。”首先接受捐助的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陈勇的话更增加了记者的好奇。
“我那天去二实小办事,他们正在给3个困难学生捐款,听说我是二实中的老师,就问我们学校有没有家庭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我把我班牛思凡同学的情况介绍了之后,他当即给牛思凡的监护人打电话进行了核实,之后就到学校给牛思凡同学捐了3000元,并与牛思凡交谈了很久。这之后还经常打电话问牛思凡的学习生活情况。前天,他说还有几个朋友也想捐助困难学生,让我再帮助推荐。我向学校汇报之后,学校推荐了6个学生,他们电话核实之后,今天上午到学校捐了钱就走了。”郸城县第二实验中学是第二家接受捐助的学校,杜森老师说起接受捐款的经过,听起来好像也很偶然。
“给俺学校2个学生捐款是二实小的晋老师介绍的——我是二实小的学生家长,我们推荐的2个同学他们调查后符合他们的捐助条件,就给每个孩子捐了3000元。捐款座谈结束就快中午了,留他们吃饭怎么也留不住。”郸城一高团委的周从海老师说起受助经过,听起来也很简单。
记者再次来到郸城第二实验小学,见到了晋娟老师,据她介绍,“红旗下的好儿郎”团队牵头人李警庭老家是郸城人,她们是小学同学。李警庭当过兵,在部队就一直做好事,转业到地方之后初心不改。前一段他联系晋娟,说是想帮助困难学生,晋娟就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校长。晋娟还介绍,北关小学的张华老师和李警庭也是同学,这次捐助北关小学就是与张华联系的。
听说李警庭在部队就一直做好事,记者在网上试着搜索了一下“李警庭”,几百条链接都是他的事迹,他曾省吃俭用资助多名孤儿一直到就业,20年前就是部队的“学雷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驻地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河南省表彰的“十大拥政爱民模范”。《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媒体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
几经辗转,记者终于联系上了李警庭。“这有什么好说的?支持家乡教育,关爱贫困儿童,是一个军队培养出来的干部的职责。10月25日,我首次捐助了4名困难学生6000元之后,身边的朋友都有这个意愿。于是我们就成立了‘红旗下的好儿郎’公益团队,团队成员自愿认捐一名困难学生,基本上是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2000元、高中3000元,一直到大学毕业。学生心理、精神等问题以及家庭其他困难,也努力帮助解决。‘红旗下的好儿郎’这个名是我起的,我们都是在国旗、军旗、党旗指引下长大的,虽然不富有,但是捐助一两名贫困儿童的能力还是有的。”李警庭通过微信语音留下的话让记者动容。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