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党建强筋骨 产业富口袋 环境提颜值

美丽高集的乡村振兴“三部曲”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18-12-21 12:05:24 
分享到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李瑞才 文/图

绿树掩映、街巷清洁、庭院美丽,楸林花海,金菊飘香。无论是春天或是秋天,当你从楸树之乡——鹿邑县高集乡走过。看到的是一条条宽阔平坦道路,一泓泓清澈见底塘水,一行行楸树郁郁葱葱,一盏盏路灯明亮闪烁,一曲曲歌舞激荡乡韵,一帧帧田园风光让你应接不暇……目之所及,皆为诗画,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如果不到此地,可能好多人不敢相信这仅仅是鹿邑县一个偏远的农业乡镇,而在几年前,这个乡还曾以脏乱差闻名。彼时的高集,私搭乱建严重,基础设施薄弱,河道坑塘垃圾遍布,村容村貌脏乱不堪,干部不管不问,群众怨声载道。自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开展以来,这个穷乡僻壤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带全局,统筹抓好乡村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成功人士捐款、群众出义务工”的创建新路,成为全县知名的“美丽乡村振兴”样板乡,成为周边乃至全县、全市乡镇学习赶超的对象。

党建奠定文明底基

“路通了,灯亮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起了,大家到村办事再也不会找不到人了,就连晚上跳广场舞都有地方可去了!”说这话的是高集乡丁河行政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东,回忆起2017年初他刚来驻村时的情景,陈东是连连摇头 “彼时的丁河村是个有名的软弱涣散村,村室破旧破败不堪,院内杂草丛生,门上常是铁将军守门,群众办事经常找不到人。”如今再看,新修缮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宽敞明亮,服务标志美观醒目,党员活动室干净舒适、党建内容丰富,文化广场宽敞漂亮、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村头公园渐露芳容,一年时间不到便攀升至全乡二类村第二名。“丁河村能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有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

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付强表示,丁河村仅仅是高集乡全面提升村级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高集乡在美丽乡村振兴工程的具体实践中,着力构建扶贫领导、保障、帮扶、“造血”、带动等五种机制,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通过阵地标准化建设,筑牢了基层战斗堡垒,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形成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建带扶贫、以产业促发展的“双赢”格局。目前全乡23个行政村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就达到41个(每村最少有一个群众文化广场,其中19个已达验收标准),累计配套安装健身器材106套,栽植花卉、绿化树62000多棵;治理坑塘66个、可利用水面200多亩;免费粉刷墙体,免费制作舞台墙画,达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免费配备音响器材、服装道具、灯光设备……马炉村的楸树林游乐园、王屯的村中公园、枣园村的乡村大舞台、枣树公园,柳庄的亲水亭台、双堂的寨海子公园、新王、刘花、大冯、大河等乡村大舞台,已成为高集的一道道风景。

楸树带旺产业发展

“坚持打造楸树之乡不动摇,建设生态宜居乡镇。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付强表示,他们在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时就发现,村庄需要美丽,村外也需要美丽,自2016年春季开始,高集乡党委、政府通过近三年的不断努力,探索了一条“政府与公司合作造林,农户与公司共同受益”的楸树之乡建设模式,政府投资治理沟渠,整修路肩,负责栽树和管护费用,润禾楸树公司提供树苗,行政村负责栽植。他们充分运用河流众多、沟渠成网的便利条件,连续3年在田间和道路两侧种植26万棵楸树,并于去年投资6万多元购买油菜籽,免费发放给群众在河坡栽种;利用辖区菊花、油菜、蔬菜、苗木花卉、中药材种植较多的特点,在全乡境内打造田园综合观光体,取得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达到了村内美、村外更美的和谐统一。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付强说,在打造楸树之乡过程中,他们严格落实乡干部和乡直机关干部分包路段管护,管理区包片;行政村干部属地管理原则看护;聘用护林员专业管护、分段看护、定期集中巡逻,统一治虫防病;农户义务管护“四级”管护机制,无论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常年坚持巡逻看护楸树。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修复全乡50多条道路路肩、治理辖区20多条河沟,在所有路旁河边栽植楸树26万多棵。同时发展楸树产业3000多亩,6个楸树生产基地。大河、朱桥、侯洼、魏店等村的围村林,已改造成楸树林200多亩,逐步形成了河沟与道路相互交织,各村游园广场相通相连的田园综合观光体系,楸树之乡建设已初见成效。在楸树产业的带动下,目前全乡种植产业涌现出马炉村楸树、党桥村菊花、大河村西瓜、丁河村蔬菜、刘集村紫丹参等多个千亩以上的种植基地,高集乡的“美丽效应”凸显,一幅“环境美、产业旺、生态美”的文明宜居新画卷正铺展开来。

乡贤点燃美丽梦想

近年来,高集乡党委、政府致力于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以“三大评选”活动为载体,带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通过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涌现出一批备受乡人推崇的乡贤。他们中有关心关注家乡发展,出资出力支援家乡建设的“不在乡”乡贤,有不忘初心,始终投身村民公益事业的或返乡创业,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在乡”乡贤,他们不同形式加入到家乡发展中来,助力美丽乡村振兴。

乡贤是什么?汉语词语释义为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而今,乡贤存在两种:一种是不忘初心,始终投身村民公益事业回报桑梓的“不在乡”乡贤,如马炉行政村郭庄村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在校生郭威言,从亲友微信群、朋友圈里,看到家乡的党员、干部夜晚义务巡逻、看家护院,深受感动,用自己多年积攒的6万多元,购买警服棉袄100余套;张庄村的张连友两次回家捐款7万元、柳庄村的李红兵出资15万元、枣园村的刘继东捐款100万元,为家乡修建村室、文化广场、道路、公园、改造人居环境,助力家乡发展……

另一种是不忘初心,在家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或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的“在乡”乡贤,像大世界超市时国涛,看到乡村干部每晚巡逻、看家护院,不惧寒冷,十分感动并出资4万余元为全体乡、村干部购买御寒棉衣近400套;马炉村马祥泰,创办润禾公司并设立楸树基地,结对帮扶28户贫困群众,带动群众靠发展楸树苗繁育致富;王屯村王洪涛,返乡创办花卉基地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收;王屯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力,98岁的老支书秦超众、老党员王超德,72岁的老党员王可彬,张庄村党员张廷杰,枣园村党员刘伟等选择从环境整治入手,组织群众拓宽旧道路,整修旧坑塘,栽植绿化树,既富了村民口袋,又美化村容环境。 

“我们持续通过举办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等形式,吸引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积极出力流汗、纷纷捐物捐款。其中在去年第一届成功人士座谈会上,现场捐款捐物在万元以上的就有80多人。”付强表示,抓产业升级富村民口袋,抓环境升级提乡村颜值。通过坚持按照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美丽经济造福群众原则,持续围绕群众期盼,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田园综合体……目前,高集乡正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的态势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乡贤文化成为美丽高集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 责任编辑:张志新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