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沈丘:回应社会关切教育改革持续发力成典范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韦伟

2019-03-20

□记者 韦伟 通讯员 迟驰

2017年8月以来,沈丘县教体局认真落实县委巡察整改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呼声,开出“动位子、扎笼子、打板子”三联药方,强力打通教育系统“中梗阻”,盘活用人机制,弘扬新风正气。县委书记皇甫立新对教育系统人事改革举措及时作出批示,号召全县各单位学习县教体局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的精神。2017年11月23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题以《为官不为“动位子” 为官乱为“打板子” 河南沈丘教育作风大整顿动真碰硬》为题作了大篇幅报道,引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刊发专期简报面向全国介绍沈丘经验,引起强烈反响。沈丘教育改革一年来成效如何?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2018年,沈丘县顺利脱贫摘帽,教育系统作出重要贡献;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验收;周口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现场会在沈丘召开;“吃空饷”治理成效显著;教育质量逆势提升;在全省“全面改薄”、基础教育工作等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一年多来,有了人事改革的强力支撑,沈丘教育系统工作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兄弟县市纷纷前来学习交流。

中原大地的小县城出了大经验

“去年,一场教育系统作风大整顿,在中原大地的一个小县城掀起风暴。河南省沈丘县……开出‘动位子、扎笼子、打板子’三联药方……教育系统神经末梢上的一场手术,不是偶然。”2018年2月2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题发表教育部的年度总结,以沈丘为案例大篇幅介绍“以作风建设推进教育改革走向深入”的沈丘教育改革经验。

2017年4月,沈丘县委巡察组对县教体局开展专项巡察,指出该局存在“执行组织纪律不严格,干部人事管理问题突出,交流不畅、年龄结构老化,工作作风不实不严、纪律涣散,违反廉洁纪律,农村学校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针对巡察组的整改意见,沈丘县教体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明确规定“重要职权股室负责人任职满5年者必须轮岗;在调整时年满55周岁,任满一届,即将退休者必须轮岗;涉及项目的股室负责人必须轮岗”,教体局股室站长一次性交流轮岗20人,解决了个别股室存在的政策棚架、政令不畅、地盘主义、为官不为等问题。

乡(镇、办)中心校校长关系盘根错节,有的认为自己“没功劳有苦劳”,有的把办学当经商,占着位置不干事、少干事,消极怠工,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县对22个乡(镇、办)中心校长一次性调整19人,安排到教育系统适合他们的岗位;22名中心校会计一次性全部异地交流;22个中心校一次性核减编制45人。自此,中心校不再是关系户的“疗养院”。

该县研究制定了《关于教师资源合理调配的实施意见》《关于对调配分流人员妥善安置的实施细则》,合理调配教师资源,2017年以来,将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教体局勤管站240名教师分流调配到基层学校任教。去年以来,22个乡(镇、办)中心校从本乡(镇、办)超编学校调配1336人到缺编农村学校任教。队伍年轻了,活力迸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凸显。

治理“吃空饷”不是技术活,就怕不担当

“治理‘吃空饷’不是技术活,就怕不担当!”2019年1月14日,副市长王少青在周口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会议(沈丘现场会)上说。

沈丘县坚定不移以作风建设推进教育改革走向深入,定期召开全县教育系统作风纪律查处通报大会,围绕中心工作,利用微信在线督查、不定期督导巡查、明察暗访、新闻中心采访、纪检监察案件查办等方法,问责了一批顶风违纪、作风不实的人员,通报批评20人,谈话提醒12人,诫勉谈话6人,纪律处分35人,大会检讨发言10人。

为持之以恒治理“吃空饷”,该县实行制度约束、日常监督、定期检查、案件查办、通报曝光、层级查究和检讨发言等综合手段,严查脱岗和顶岗等“吃空饷”行为。2017年以来,全县共处理“吃空饷”教师577人,其中,通过案件查办处分107人,辞退17人,主动辞职203人,长期“小病大养”返岗250人,每年可为财政节约资金2200多万元。

沈丘县在全省第一个成立教育执法大队,发挥行政职能优势,依法控辍保学。他们根据全县辍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达到复学条件不复学的依法下达《责令复学通知书》,采取法制手段强制复学。此举在校外辅导机构专项治理、“吃空饷”专项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时任副省长徐济超对该县的经验作出批示;市委书记刘继标作出了“沈丘的经验好,既转变了教育系统的作风,又促进了工作落实,扩大了正面影响,树立了良好形象”的批示;副市长王少青作出了“抓作风建设,促教育质量提升,是抓住了关键。教育工作的核心不是方法与手段,而是思想与作风”的批示。

该县灵活运用政策,正确解读上级政策,实施教师关爱工程,打造一支“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教师队伍。该县研究制定了《沈丘县特殊困难教师群体“一事一议”实施办法》,解决了因身体原因、经济困难、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引起的过去想解决而未解决的26名教师的实际困难;持续不断申报和建设农村学校周转房,目前,全县95%以上的农村学校教师均有房可住;改革乡村学校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工作,降低乡村教师评先晋级门槛,增加乡村教师考核加分权重,近两年来,乡村教师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分别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91%、80%。

只要教育需要,我们不差钱

“教育是民生,只要教育需要,我们不差钱,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在沈丘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上,县长刘国庆说。

该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7.22亿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投入8.86亿元改扩建、新建城区学校;地方财政投入1.85亿元,让乡村学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各种装备“旧貌换新颜”;投入1.87亿元,使农村学校操场、围墙、厕所等附属设施“鸟枪换炮”。

如今,沈丘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优质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蝶变,成为沈丘县教育的生动实践。第一批建成的10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布局均衡,覆盖全县22个乡(镇、办),覆盖率100%。去年秋季以来,全县共有3920名学生回流到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年可为农村学生家庭节省教育支出约4000万元,既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化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农村“空心校”等问题。

“几年前,这里仅有10多个宿舍,仅有80多名学生住校……”沈丘县范营乡二中校长李继业介绍,如今这里宿舍楼建成投入使用,学生比原来增加150人,260多名学生住校。

该县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78所,改建为普惠性公办幼儿园,解决了布局不合理、规模较小、办学效益低、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依托寄宿制学校,全县设立38处“希望之家”,将354名困难孤儿、困境儿童集中起来,衣食住行费用全免,接受全县最优质的教育;对建档立卡兜底户贫困学生,建立公职人员、教师、爱心人士、心理咨询师“四帮一”爱心帮扶机制,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失学;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办公室,供餐运营成本每生每餐约1.33元,全年约需1740万元,全部由县财政补贴,确保每生每天3.99元的饭吃到嘴里;投入80万元在全县107个加工点安装监控摄像头,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模式,食堂供餐加工全过程监督“无死角、全覆盖”,各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随时入校监督;依托“三通两平台”、城域网、多功能录播教室、县级资源平台等教育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实施“一卡通”工程,学生一卡在手,可以全程消费。

“学校真漂亮,有图书室、书法室,还有大操场!”11岁的高镛是莲池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一名住宿生,他和99名学生已经住进“新家”。宿舍焕然一新,食堂、洗浴房和活动中心也都经过改造。校长刘贺军说:“我们在管理上下功夫,让农村留守学生住好、吃好、学好。”在体育和音乐老师指导下,拍手舞、武术舞、兔子舞“三合一”大课间,已成为该校学生们喜爱的活动。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