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晚报
2019-05-09
——记省人民检察院驻商水县瓦房庄第一书记王继峰
王继峰(前右)到扶贫车间调研
□记者 付永奇 文/图
王继峰,1970年出生,1990年入党,本科学历,法律硕士学位,现任省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处长,2017年11月担任商水县城关乡瓦房庄行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王继峰驻村以来,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在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开发微心愿软件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发展地域特色支柱产业、探索文化帮扶等方面大胆实践,使昔日穷村、乱村、落后村的面貌发生巨变。去年,该村被周口市评为“市级文明村”“六村共建示范村”。
实行党员分类积分管理
破解农村党员管理难题
王继峰刚驻村时,瓦房庄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仅有2人,乡党委从机关选派1名干部临时主持工作。全村17名党员中,10人是在部队或上大学时入的党,许多党员常年在外打工,全村10多年没有发展新党员。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要依靠党支部。“要补齐村党建工作短板,不仅要把村党支部建好,把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而且还要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王继峰说。
2018年4月,他协助乡党委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推荐党性强、威信高,有责任心、有号召力的“能人”进入“两委”班子,增补1名支部委员和2名村委委员,培养1名党员发展对象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
2018年6月,王继峰和帮扶工作组研究制定了《瓦房庄行政村党员干部分类管理量化积分考核办法》,将本村党员分为4类:担任村“两委”职务的党员、留村无职务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70周岁以上老龄党员。针对不同类别党员,确定不同的基础分,将日常参加集体活动、认领公益岗位、服务群众等工作分别量化计分。每月底对4类党员积分进行公布,每季度末组织评比,把在本类别积分第一名的党员评为“党员干部之星”,披红戴花,进行表彰。对得分不到60分的党员干部,由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
这种管理模式实行一年多来,党员干部参与支部活动、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5名外出流动党员不仅按时交纳党费,每季度末还向党组织书面汇报工作、学习等情况。流动党员王艳博在汇报今年第一季度思想工作时动情地说:“村里的环境一天天变好,党员和干部的心思都用在村里建设发展上,我也想回村发展,与大家一起建设乡村,为家乡作贡献!”
2018年10月,商水县抓党建促脱贫暨党员积分管理工作会推广该村党员管理经验;当年12月,周口市委组织部在商水召开现场会,对该村的党建工作进行现场观摩。
开发微心愿服务平台软件
实现精准扶贫全员扶贫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继峰深知,驻村队员是代表,单位是后盾,必须得到单位甚至社会的支持,才能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
省人民检察院对帮扶工作倾力支持,每月派1名院领导或厅级干部到村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单位主要领导带头协调项目,投资500万元的村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已经竣工,中铁两个企业帮助建设的3座生产桥和1个活动广场已经投入使用,中石油河南分公司出资50万元帮助建设的扶贫车间二期工程即将开工。省人民检察院机关各党支部与17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定期到家中看望。
如何满足贫困群众生活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全员扶贫?在王继峰的策划下,帮扶工作组委托软件公司开发微心愿服务平台软件,借助手机微信功能,将困难群众作为微心愿的发布方,将省人民检察院700多名干部职工作为微心愿的认领方,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微心愿。微心愿服务平台设计有“微心愿历程”模块,方便干警和困难群众查询微心愿实现历程。该手机软件的开发运用,由原来的“我们捐什么,群众得什么”变成“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捐什么”。目前,省人民检察院干部职工已帮助贫困户实现微心愿130多件。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职工马红瑞,为帮助困难群众苏振军实现要一个老年唱戏机的微心愿,在郑州市找了七八家商场才买到。
创造性发展支柱产业
实现村民增收集体创收
“南香菇,北服装,家家户户编渔网”,是商水县城关乡党委书记陶德山编的顺口溜,也是瓦房庄扶贫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王继峰认为,精准扶贫,产业兴旺是根本之策。瓦房庄村没有产业,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村干部想为民办事有心无力。他和村“两委”班子讨论后,决定引领村民精心选择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和路子。
他帮助引进服装加工企业,实现厂家盈利、村民增收和村集体创收的“三赢”局面;发动村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发展香菇种植,2018年生产香菇9万多斤,合作社收入30多万元;实施订单农业项目,协调县农场等单位与村民签订小麦、花生种植订单,免费供种、供药、供技术,并以高于市场价回收,仅小麦订单一项,全村一年就增收25万多元;对接县“巧媳妇”工程,动员家家户户编织渔网,增加收入。
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基础上,王继峰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将扶贫车间出租给瀚玺服饰有限公司,村集体每年收租金7万元;由合作社承包香菇种植基地,村集体每年收租赁费2万元;筹集150万元为村集体购买180多平方米门面房,每年收租金7.8万元。加上村里的其他收入,2018年村集体收入25万多元。
扶贫先扶志。王继峰大力弘扬“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引导贫困群众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目前,该村已有80多名村民在服装加工厂就业,其中贫困户23人;有20多名村民在香菇种植基地就业;还有10多名贫困户村民参加公益性岗位。王继峰还邀请县科协、扶贫办等单位技术人员对村民开展香菇种植、渔网编织等技术培训。目前,瓦房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40户159人减少到5户13人,如期脱贫的目标已经实现。
探索多种文化帮扶模式
着力提升乡风文明
基础设施建好了,温饱问题解决了,乡村振兴成了村民的新期待。王继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开创文化帮扶方式。王继峰积极协调,充分发挥河南检察技术学院的教学优势和人才优势,定期组织专家教授为村民讲授国学经典等,还组织学院8名法学专家组成法律服务团,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此外,该村还举办农民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改善文化基础设施。目前,村小学的操场、水冲式厕所、校园绿化等正在改造建设中;村公办幼儿园已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结束该村没有幼儿园的历史;投资建设党建文化活动长廊,宣传党的政策,对党务村务进行公开;协调有关单位为5个自然村各建设一个文化广场。
开展模范表彰活动。在村民中持续开展“党员干部之星”、脱贫争先模范户、孝老爱亲户、文明卫生户等9类模范典型评比。目前,该村已表彰各类模范70多名(户)。
建章立制,提升村民自治能力。王继峰带领村“两委”班子制定《党员干部分类管理量化积分考核办法》《爱心超市救助及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脱贫攻坚战犹酣,乡村振兴又出发。王继峰告诉记者:“相信通过全村干群的积极奋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一定会实现,瓦房庄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翟迪]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