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日报
2019-05-14
本报讯 (记者 付永奇) 远处,挖掘机开足马力,伸长吊臂,加紧作业;近处,干群手执铁锹,挥汗如雨,干劲十足。5月12日,在汤庄乡付楼村的坑塘边,干部群众齐动手,清理塘内垃圾,整治坡岸。
商水县素有“五湖十八坡”之称,30年前几乎村村都有一塘碧水方便村妇洗衣淘粮。近年来,随着农村垃圾增多,造成塘水污染、蝇蚊乱飞,村民只得捂鼻绕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以来,该乡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以问题整改为导向,以坑塘改造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乡已完成坑塘治理54个,正在治理12个,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领导,责任到位。该乡把坑塘治理改造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硬指标”“硬任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力推进。成立乡农村坑塘改造建设指挥部,由乡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任指挥长,班子成员包点,乡村干部包坑塘、包任务、包措施、包落实,全方位加强对坑塘改造工作的统筹安排和落实。实行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制,明确管理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做到坑塘管理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加强督查,要求各村必须明确改造任务,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节点,两天一汇报整改情况。同时,成立督查组,每天派人对各行政村坑塘改造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分类施策,注重实效。针对全乡不同坑塘的实际情况,该乡组织专人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制订治理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真正做到因坑施策、一坑一策。对辖区内坑塘进行逐个排查,结合各村环境整治实际,对每个坑塘制订不同的治理方案。聘请专业队伍,利用大型挖掘机械清理垃圾、污泥,整治坡岸,并结合地形进行绿化、美化规划,逐步改善水生态,恢复坑塘功能,美化人居环境。
多措并举,市场运作。为顺利推进坑塘改造工作,该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给村民算好环保账和经济账,让村民认识到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坑塘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市场运作,本着谁承包、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采取个人承包、合作经营等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承包人出资对坑塘进行集中治理和经营管理,有效解决坑塘改造的资金和管理问题。创新模式,采取“集体+农户”的方式,村里负责坑塘周边的绿化美化,个人负责改造坑塘;实施大小坑塘“打捆式”治理,面积小、位置条件较差的坑塘要与面积大、位置条件较好的坑塘进行“打捆式”招标,确保每个坑塘都能得到改造;挖大填小,即在整治面积大的坑塘的同时,填平面积小、价值不大的坑塘,增加集体土地用地。
以奖代补,奖罚分明。该乡拿出1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设立一、二、三等奖,对坑塘改造成效显著的行政村进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行政村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年终评先资格,确保让干事创业者在政治上有荣誉、在经济上得实惠。
汤庄乡党委书记潘建甫告诉记者,该乡坑塘改造目前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美化了农村环境。在把浅小坑塘填平后,再对其进行绿化、美化,用于建设游园、文化广场,目前已改造建设文化广场2处。二是发展了农村经济。对深大坑塘,通过改造加固,用于养鱼、植藕等,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三是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通过整理改造,对外承包坑塘150多亩,新增集体用地36亩,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四是消除了安全隐患。坑塘改造后,由承包人管理,明确责任,有效消除学生溺水隐患。
岸平草绿景色美,塘塘碧水润民生。经过治理,汤庄乡各村坑塘里的水干净了,斜坡硬化绿化了,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样,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