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杨国立治塘记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付永奇

2019-06-25

记者 付永奇

“水清岸绿了,承包人养鱼能挣钱了,村里没花钱就治理好了坑塘,还增加了几十万元的集体收入,你这脑瓜咋恁灵哩!”6月24日上午,商水县汤庄乡刘口村村民赵全贵站在村头碧波荡漾的坑塘边,向正在检测水质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国立竖起大拇指。

这个占地5亩多的坑塘和全村大小不一的16个坑塘一样,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取土建房挖成的。上世纪末,村里的地下水位开始下降,坑塘逐渐干涸,成了村民生活垃圾的堆放地,每到夏天恶臭难闻、蚊蝇乱飞。

在乡村振兴中,老旧坑塘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老大难”。治理这些坑塘少说也得几十万元,如何在村委没钱的情况下把事做成?今年3月,杨国立带领村“两委”班子苦思冥想一周,决定“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拿着坑塘整治后的效果图,竞拍承包权,预收5年租金,用这些预付款对坑塘进行整治。他们用这种方法治理了10个坑塘。对于没人承包的坑塘,他们就先借钱整治好再对外出租,收取租金用于还债。

“养鱼就怕水污染,乱倒垃圾要罚款!”沿着坑塘边吆喝的村民叫赵书昌。他获得这个坑塘的承包权后,花2.8万元进行改造,放养鱼苗,岸坡种上果树。“全贵兄,村民越来越自觉,这个月没人再往塘里倒垃圾了。这有你的功劳,年底我请你吃大鱼!”赵书昌笑着对经常帮他护塘的赵全贵说。

坑塘治理过程中,他们实行挖大填小,让大坑塘更方正更美观,填平后的小坑塘变为村集体用地,或建广场游园,或作为宅基地出售。村民对此非常支持,仅一个多月,该村就投入坑塘改造费用30多万元,填平坑塘3个,其余13个坑塘面貌一新,“名花有主”。拍卖新增的10多亩集体用地使用权,让村集体获益近30万元。手里有了钱,村里顺从民意新建了村文化广场。

刘口村的做法先在汤庄乡各行政村铺开,全乡180多个坑塘得到治理,新增集体用地40多亩,村集体收入增加100多万元。之后,刘口村探索的治塘经验又在商水县20个乡镇推广,农村存在多年的垃圾坑塘治理难题得到破解。据初步统计,截至6月23日,商水县已整治坑塘1500多个,增加村集体收入3000多万元,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