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刘文生:慧眼匠心 洼地“掘金”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6-28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沈达顺

淮阳县豆门乡东南部,有一片1.2万亩的洼地。每到汛期,这里积水成泽,一片汪洋。因此,这片洼地十年九涝,种不保收。

刘文生,淮阳县齐老乡人,是长年在外包地的种粮大户,对流转土地搞特色种植独具慧眼。他看中这片洼地集中连片,适宜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操作。至于水患,他说,可以在田间挖沟修渠,泄水排涝。

于是,刘文生就和当地政府、农民商谈洼地流转事宜。大部分农民欣然同意流转土地,有少数农民舍不得自己的土地,迟迟不愿签土地流转合同。刘文生掷地有声地向大家保证:“今天接过你一片贫瘠的土地,明天交给你一仓优质的粮食,保证让你旱涝保收,既有流转土地的收入,还可以来这里打工挣钱,一举两得,收入大幅增加。”2013年,刘文生以每年每亩700元的租金,从8个行政村的农民手里流转了1.2万亩洼地。

通过多次考察,刘文生确定在洼地种植“泛麦8号”小麦和“两糯1号”高粱。同时,他用晶碳腐殖酸有机水溶肥活化土壤,抑制病害,改善土质。在这样的土壤里种植的“泛麦8号”小麦和“两糯1号”高粱,与普通酿酒粮食相比,出酒率提高了13.1%。因此,“泛麦8号”小麦和“两糯1号”高粱被茅台酒、泸州老窖、郎酒、劲酒等厂家指定为订单专用产品。

2014年,刘文生在洼地机械化播种这两个品种,当年小麦平均亩产800斤,高粱因遭遇水灾平均亩产600斤。当年9月,刘文生创办了中田园商贸有限公司。农忙时节,他招聘附近60多名农民来帮忙;农闲时节,他筹建仓储、晾晒场、烘干塔等配套设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的洼地“掘金”行动。除此之外,他还组织人力、物力疏通河道,解决汛期洼地积水问题,在一万多亩的洼地里,用机械挖出了纵横交错、长达45公里的沟渠网带。

2017年秋,洼地高粱即将收割时,一场大雨倾盆而下,田间积水没膝。尽管之前采取了泄水措施,但由于沈丘大闸没有开闸,洼地积水排不出去。于是,刘文生向县、乡主要领导求救。县委书记马明超赶来了,豆门乡党委书记夏长文赶来了,他们和刘文生一起现场办公,共同研究制订解决方案。同时将情况上报市水利局,让市局出面协调开闸事宜。最终,万亩高粱免遭水淹。

据记载,这片洼地频遭水患,当地人只能望洼兴叹。从刘文生疏浚河道开始,历史被改写了,有人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可刘文生却感慨地说:“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鼎力支持,我刘文生纵有三头六臂,也鞭长莫及啊!”

2017年年底,刘文生斥资近千万元,兴建6000平方米储粮库房一座、2000平方米水泥晾晒场一个、一天可烘干数百吨粮食的50米高大型烘干塔一座,购买植保无人机两架。至此,他已拥有价值超千万元的多种机械设备80多台(部),实现了洼地耕种收割和储存加工的机械化。

2015年至2018年,刘文生流转的万余亩洼地连年获得丰收。尤其是2017年,“泛麦8号”小麦平均亩产1100斤,“两糯1号”高粱平均亩产960斤,年产量高达1.1万吨。每吨以高于当年市场价0.25元的价格卖给签约厂家,年总产值逾2000万元。除去付给农民的土地流转出让金840万元,再除去种地成本和公司人员工资,年纯利润近400万元。几年来,刘文生付给农民的土地出让金总数已达4200万元。如今,这片万亩洼地,被市农业局评为“周口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这片洼地上种植的“泛麦8号”小麦和“两糯1号”高粱,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酿酒粮食行业引领品牌”;他的公司,被评为“全国十佳诚信经营单位”和“百强民营企业”。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