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鹿邑:改善人居环境留住枣园乡韵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7-12

本报讯(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徐克力)盛夏时节,走进鹿邑县高集乡枣园村,万物并秀、荷花飘香,村头文化广场上,闲暇的村民们悠然自得地闲谈聊天、娱乐健身,一幅幅如画的乡村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在三年前,这片广场还只是一个污水横溢的烂泥塘……自鹿邑县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启动以来,高集乡枣园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果树苗木种植,恢复消失已久的枣树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以恢复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留住了美丽枣园的乡韵和乡愁。

“晴天‘扬尘路’,雨天‘水泥路’,每逢下雨天,从外地回来的车辆都要停到2公里以外……”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西廷说,当时薄弱的基础条件已成为影响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村庄要绿化、亮化,各处都需要资金,村里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没有资金来源,让群众筹资搞环境建设难度又非常大。于是,刘西廷想到了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他号召“乡贤”捐资回报桑梓,破解乡村振兴乏力难题。

通过努力,这一提议得到以刘继东为首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普遍支持。刘继东表示:“只要村‘两委’班子有信心,我们肯定会大力支持,半个月能把坑塘周边的障碍物清完,我立马拿100万元修广场、建游园。”

立下“军令状”后,枣园村“两委”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一样运作起来,坑塘改造涉及的36户群众的思想工作被一一作通,坑塘周边杂树、杂物被迅速清理,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坑塘所有权重归村集体名下,村“两委”班子扎实细致的工作得到群众和捐助人士的认可,凝聚力得到增强。

“七八年前,党员和群众都不把我们当干部,现在不一样了,干活时喇叭一喊,百十口子村民就自发出来义务劳动。”刘西廷自豪地说。在坑塘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等工作中,村“两委”逐渐认识到要想把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持续开展好,就要有属于村集体的资金来源,只靠成功人士的捐助无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于是他们又把目光放在了村里一些零星废闲地、林地、坟地上。经过清产核资,他们形成一个“决议”,那就是宅基证以内的土地归群众,以外的归村里,收回搞绿化……就这样,又有120亩零星土地被整合回收成为村集体用地。

收回的土地资产怎样有效利用?通过群众集思广益,该村决定把重新打造枣树经济林种植作为初步发展方向。据了解,该村东南角过去曾有几十亩枣园,每年结的枣吃不完。村“两委”认为,冬枣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改良果树,枣园村选择种植冬枣既贴合了村名起源、历史沿革,也有很好的经济收益。

为验证种植冬枣的可行性,村委会派专人远赴河北省冬枣种植区进行考察和学习。2018年,该村第一批引进冬枣树苗6000余棵,集中打造了一片120亩地的冬枣经济林。今年初,该村再次引进直径为18厘米的成熟枣树300棵,大大缩短了枣树的经济产出回报周期。

在整个集体资产整合工作中,该村始终遵守“四议两公开”的议事程序,将村务放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整合工作的合法性。截至目前,该村共整合集体土地280亩,成立了冬枣和楸树苗圃种植合作社。为深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枣园村还整合清算闲置建设用地20余亩,为今后开发枣果深加工、特色农业观光旅游、教育养老等公益事业预留了发展空间。

村容村貌从陈旧落后到美丽宜居,集体经济从一穷二白到产业兴旺,集体资产整合,让枣园村消失的枣园又回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为枣园村带来活力与生机。枣树不但美化了乡村,也将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无穷动力。展望明天,枣园村群众的日子就会像冬枣一样,越过越甜蜜。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