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尼福祥回忆西华驻村往事:落后面貌不改变 我就住下不走了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19-07-16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尽管退休20多年了,想起当年驻村的经历,我依然心潮澎湃。

我的初心就是干好党的事业,好好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下乡驻村的几年,正是干群思想迷茫的几年,群众生活困难的几年。当时,我在西华县聂堆公社黄岗大队第六生产队驻队,就给社员们讲:“共产党领导我们把压在头顶上的三座大山都推倒了,我们眼前遇到的困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坚定跟着党走,艰苦奋斗,以后的好日子——‘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庄稼地里洋犁洋耙’,一定会到来!我们这个队全部是贫农,以后一定会变成‘富农’,就是富裕的农民。”我的这一场讲话,把社员群众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我还郑重地表态:“落后面貌不改变,我就住下不走了!”

敢于担当、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是我的一贯风格。当时的农村确实非常贫困,群众情绪低落,但大家都有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的真实诉求意愿,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冒着政治风险,在1968年年初,把队里的土地实行了联产承包。在粮食单产大幅提高的同时,适当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而且,在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大环境下,我大胆果断地让六队建起了窑场、油坊。经过一年的苦干、实干加巧干,六队一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彻底改变了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贫困靠救济的“三靠”局面。

“牢记使命”就是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以实际行动影响人民。翻淤压沙、治理颍河、栽植桐树,我处处都走在前面。尽管艰苦,可看到社员们的精神面貌很好,我内心也是非常甘甜的。有社员群众说:“党给我们派来一位对党忠心、为民尽心的好干部。”只要真正为人民服务,人民自然对党充满感情。在农村的这几年,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是它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几年,是我人生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几年,不仅得到党组织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认真学习,正确领会党的政策,才能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许多做法往往以极“左”面目出现。而按照党的政策,实事求是为群众办事的人,反而被看成是极“右”的。回想我在农村做的几件事情,当时在别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比如分田到组,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让一个富农出身的女社员当生产队的会计,被扣上阶级立场有问题的帽子。但我却坚信,我做的事情只要是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的,实事求是来办的,就不会有错误。实践证明,我不仅没有做错,而且还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和群众好评,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与村之间、队与队之间,情况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一到所驻的生产队,首先要搞清队里的基本情况、存在的真正问题,然后通过向群众虚心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在治理颍河的会战中,由于我身单力薄,累得便血,社员都劝我请假休息,但我觉得只有干部带头,群众才有干劲儿,所以我一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干到工程胜利竣工。我驻队生病时,尽管大家的日子都不宽裕,但一个老大娘却杀了自家的老母鸡,炖成鸡汤送到我床前,这让我感动得流下眼泪。老大娘走后,我把这碗热鸡汤又给她送了回去。不是不想吃、不敢吃,而是不忍心吃下去。群众都想照顾我,给我吃白面馍,但我依然和群众一样坚持吃红薯干面馍……这一切,确实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那几年,焦裕禄精神、老黄牛精神、小车不倒直管推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这让我和广大群众在遇到各种困难时,能够不断地看到曙光、看到光明、看到未来和希望。我离开生产队时,社员们都恋恋不舍,不想让我走。这时,我内心总算明白:啥才是真正的血浓于水。

千险万难还坚韧,不忘初心担使命。写下这一段感受,我觉得自己无愧入党时的初心,无愧党赋予我的使命。

(尼福祥:河南省财政厅退休干部)

[责任编辑:孙银珠]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