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双创”奏响鹿邑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7-26

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李晓明

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近年来,鹿邑县抢抓入选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的大好机遇,立足本地实际,依托特色农业种植、尾毛化妆刷、羊毛衫加工、制鞋等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落实针对性措施,以更精准的定位、更有效的举措,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关键产业加快发展,助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双创”产业新高地,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壮大经济总量。

特色种植“甜”一方百姓

“这些年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葡萄了。”近日,在杨湖口镇李油坊村的中原现代葡萄产业园里,一名来自县城的采摘者高兴地对记者说,园里的葡萄不打农药,服务也好,俺亲戚朋友来得比较多,一尝都说好。-

“我们种的是巨峰有机葡萄,经过近3年的科学管理,今年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葡萄产业园负责人杨永涛是鹿邑县城北关杨园村人,从事建筑行业多年,2017年在浙江出差时,他偶然接触并深入了解了巨峰葡萄,认为这是一个适合生态采摘的好项目,于是决定返乡创业,在临近县城的杨湖口镇流转了近百亩土地种植葡萄。

葡萄种植仅仅是鹿邑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鹿邑县以中药材种植、瓜果蔬菜采摘、花卉苗木培育等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带动,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三产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该县创立家庭农场584个、合作社542个、其他类型特色农业产业企业255个,带动3万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大众创业“富”一方乡邻

今年 36岁的返乡创业人员李超,是鹿邑县超琪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一边让人调试位于杨湖口镇苏阁村新厂房的中央空调,一边组织企业员工赶订单。他说:“我们刚和日本的一家企业签订了长期订单协议,现在正安装新设备,进军高端制鞋产业,目前所有生产线都在高速运转,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

1999年,16岁的李超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跟随同乡到上海鞋厂打工,肯吃苦、爱琢磨的他很快成为制鞋能手。2003年,李超和妻子樊秋红开始在上海租下2间民房,花600元买来一台二手制鞋缝纫机,与鞋业公司签订代加工协议。二人包揽了从投料、裁缎、折边、缝纫等鞋面加工所有工序,到2008年,逐步发展成拥有50多台设备、40多名员工的鞋面代加工企业。

2011年6月,为更好地照顾母亲,李超领着10多名熟练工一道返乡再创业,在老家杨湖口镇建起1800平方米的厂房,为乡邻创造出近百个就业岗位。今年5月,李超扩大企业规模,又新建近2000平方米厂房一处,引进100多台制鞋新设备,开设6条生产线,在厂员工增加到150多人,具备年加工300万双各类鞋面的生产能力。

致富不忘乡梓。李超有心帮助贫困老乡,开出优先聘用、不固定工作时间等优惠条件,吸纳17名贫困群众到厂里就业,这些贫困群众每月有近3000元的稳定收入。针对一些无法到厂就业的乡亲,李超先免费进行培训,然后将拼缝等工作放到群众家中完成,间接带动近300多人就业。

大众创业带富一方乡邻。近年来,鹿邑县通过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外出务工人员累计返乡达8.3万人,累计创办各类实体数量3.2万个,带动就业18.2万人。“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鹿邑“双创”模式正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

万众创新 “兴”一方产业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引来“凤还巢”。大众创业让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鹿邑县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在县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了化妆刷产业园,为“凤还巢”工程搭建起了平台,园区内很快就汇聚了130多家返乡创业的尾毛化妆刷深加工企业。

“不但工作之余能照顾家里老小,收入也较之前水涨船高。”时彩莲是在2015年底回到家乡并进入一家化妆刷企业工作的。在她看来,有机会在家门口就业是幸福的。

“工人都是三里五村的,企业效益很好,大家抱团闯市场,有做不完的订单……”谢绍锋是首批返乡创业的化妆刷企业老板之一。创办亿鑫源尾毛产业园时,考虑到源源不断的订单,谢绍锋的企业车间索性和其他三家工厂从南到北连成了一个大通道,大家资源共享,联手协作。“园区同行在一起,不但没有恶意竞争、相互拆台,反而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形势不好时还能抱团取暖。”

鼓励外出者返乡创业,带动了就业,万众创新兴了一方产业。目前,鹿邑县仅尾毛加工企业已达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6.6万人,尾毛贸易总量占中国尾毛加工出口量的80%以上,在国内拥有30多个自主品牌,化妆用具年产值达35亿元。在“双创”基地的示范带动下,鹿邑正在全面吹响高质量发展进行曲,让“中国化妆刷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叫响全世界。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