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日报
2019-08-19
记者 徐松
郸城的农田越来越值钱了,因为它能生“金”。
白术、冬瓜、红薯、辣椒,已成为享誉全国的“郸城四大农字品牌”,与20多个省市的大批发市场挂钩,订单生产,供不应求。这几年郸城又崛起一个“金豆子”品种——花生,3年时间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可见市场的吞吐量和驱动力之强大。
为什么郸城的农田能生“金”?“我们通过政府引导、因‘市’利导、精准布局,把农产品挂钩上‘市’,让产地与消费地无缝对接,以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结构调整。这正应了豫东的一句谚语‘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郸城实践。”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给出了标准答案。
郸城县拥有163万亩农田,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证明该县守护粮食安全功不可没。仓中有粮心不慌。在守住麦茓子的前提下,郸城人在秋季作物上做文章,形成了东部药材、南部冬瓜、西部红薯、北部辣椒“四大农字品牌”的结构布局。
东部药材,成为药都种植基地
石槽镇魏庄行政村58岁的范增贤正忙着为30多亩地的白术除草、掐药头、促壮根。“忙乎点儿没啥,咱要带好头呀。”抹了一把汗,范增贤笑容满面地说。原来,范增贤不仅自己富起来,他还成立了增贤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50多户农民致富增收,供种、技术、管理、销售都是由合作社负责联络,社员挣钱很省心。
像石槽镇的范增贤一样,在郸城县域东部的宜路镇、秋渠乡、双楼乡等乡镇,政府引导广泛连片种植白术、白勺、桔梗、元胡等中药材,以宜路镇为代表的郸城县区域已经成为药都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县药材种植面积今年已突破8万亩。
南部冬瓜,直供国内各大市场
在郸城县南部,以钱店镇为代表的黑皮冬瓜早在2009年就因《周口晚报》《周口日报》《河南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的“‘黑老大’滚遍半个中国”而声名远扬,从当年的3000亩,如今全县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万亩。
在钱店镇政府的引导下,农业、科技等部门邀请专家给予技术培训和支持,瓜农从当初的散兵游勇也变成了集群发展。胡楼村的胡庆才就是发了冬瓜财的代表人物,当年的“三蹦子”换成了奥迪A6,他也从一名普通瓜农变成了钱店镇最大的黑皮冬瓜经纪人、黑皮冬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冬瓜交易市场董事长。
“东有胡楼、西有后胡,我们今年引导经纪人建了两个冬瓜大市场,稳定了交易价格、保障了农民权益、提升了交易规模。”钱店镇负责人朱子凤说,像胡庆才这样号准市场脉搏成长起来的经纪人,在钱店镇大大小小有120多人。他们手中掌握着全国的销售渠道,这也是郸城冬瓜走向全国各大市场的黄金通道。
西部红薯,确立国家红薯标准
郸城红薯在全国的影响力比黑皮冬瓜还要大。因为,它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红薯的标杆,就是郸城。以县城西部的汲冢镇为中心,红薯种植向全县及周边县市蔓延。据郸城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数字显示,全县种植面积近30万亩。
说红薯,当然要说天豫薯业。该企业把红薯做成拥有粉条、粉皮、淀粉、红薯糖、红薯方便粉丝等产品,远销美国、韩国。天豫薯业有3万亩的红薯原料基地、12万亩的订单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将贫困户纳入产业体系,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动27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北部辣椒,郸城品牌“辣”遍全国
眼下,辣椒正值收获季节,有红的、橙的、青的、黄的,虎岗乡刘寨村刘广海正带队在承包的100亩辣椒田采摘。他说,每亩艳红辣椒今年最高可收入2万元,每亩泡椒今年可收入5000元至7000元。
像刘广海这样的种植大户在虎岗乡有30多户,虎岗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引导成立了辣椒协会,联合县扶贫办正在建设辣椒育苗基地,可为本乡及周边乡镇辣椒种植户提供种苗供应、辣椒回收、田间技术跟踪服务等。
科学调整,新生品牌势不可挡
“在农民群众看来,能挣钱是硬道理。在党委、政府看来,保障群众稳挣钱是硬道理。”巴集乡负责人朱明理对于农业结构布局调整认知颇深。据介绍,该乡通过测土配方,发现中性沙地适合种植花生。于是,该乡通过免费供种促宣传、免费技术保收成、高价回收激潜力、精深加工保产值等办法,激发了全乡群众的种植积极性。3年时间,花生种植面积由当初的“零敲碎打”发展到今年的4万多亩,相当于全镇耕地面积的60%。红油油的花生米成了巴集乡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豆子”。
虽然不及药材、冬瓜、辣椒的利润空间,但因为种植方法简单,巴集花生的种植面积迅速向钱店镇、汲冢镇、李楼乡、城郊乡等地延伸。小麦套花生、芝麻套花生、玉米套花生……群众熟悉花生的生长习性,在花生田种出了花样,收成翻了倍。短短3年时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增长到20万亩。
纵览郸城大地,东部连片的近8万亩药材白术长势正旺,油青晕染;南部的5万多亩冬瓜田里竹竿如矩,黑皮冬瓜墨青壮观;西部的10多万亩红薯田叶肥秧粗,犹如巨大的绿毯;北部5万多亩辣椒红橙黄绿青,五彩斑斓。再看,巴集的葡萄园、双楼的大个酥梨、吴台的西芹、李楼的洋葱、城郊的猕猴桃、宁平的香菇、南丰的青菜……
在农业结构布局调整进程中,郸城因“市”利导,点土成“金”,163万亩农田为154万郸城人孕育着丰收的希望。①2
[责任编辑:孙银珠]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