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军威雄壮显荣光——周口好儿女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侧记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19-10-08

赵方军

蒋帅军(右一)

李颖

赵翔宇

□记者 彭慧 陈永团 文/图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那一幕幕画面让人感到震撼、激动、自豪和骄傲。令人骄傲的还有,在此次大阅兵约1.5万受阅官兵方阵中,有多名周口籍军人,他们当中有将军有士兵,有威武刚毅的男兵,更有英姿飒爽的女兵。

赵方军:阅兵场的硕士研究生

今年32岁的赵方军,2005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至陆军某旅,历任排长、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先后参加过20余项大项任务,所带连队涌现出12人次一等功,被授予“特战尖兵连”荣誉称号。他两次在政工干部比武中取得第一名,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2017年,因表现突出,他由正连越级提升为正营。2018年,他考入国防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此次阅兵中,赵方军所在位置是院校科研徒步方队,硕士博士占比71%,他代表的是国防大学。

“向前——看”,将军领队下达了口令,赵方军和战友们迅速由正步走换齐步走,同时把头摆正,分列式结束。96米、128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方队在电视直播中只有十多秒的画面,赵方军也只有一个帽子的镜头,但他却经历了半年多炼狱般的训练。每天10小时、每周6天的训练量,军姿2小时不动4小时不倒,眼睛40秒不眨,平均每天摆头握枪100次,踢腿1500次,来回齐步走20公里、正步走8公里。

蒋帅军:一次受阅 一生光荣

蒋帅军,2015年应征入伍,现为联勤保障部队西宁联保中心某部士官。入伍以来,他先后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学兵”“优秀士官”等荣誉称号。

经过精挑细选,蒋帅军最终入选联保部队方队。7月,烈日当空,北京阅兵村里的柏油路在炙烤下蒸发着热浪。14时30分,蒋帅军领枪训练。军姿定型2小时,脚踏柏油路,昂首挺胸做到面对太阳40秒不眨眼……蒋帅军的眼角膜被医生检查出二级灼伤。在一次正步训练时,他因为严重缺水忽然晕倒。他在医院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训练。医生说他是严重中暑,如果不好好休息很可能加重成热射病,而热射病中暑严重期,死亡率50%。蒋帅军躺在病床上还一遍遍回想白天训练的动作要领,当天下午他就偷偷跑出医院回到了训练场。

10月1日凌晨,一声哨音,蒋帅军和战友们立即起床,领完武器站队奔向天安门。在分列式正步走过天安门时,蒋帅军用全身的力量去踢正步,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检阅。

李颖:女兵方队里的周口姑娘

在此次大阅兵徒步方队中,有支阅兵史上首次由女将军领队、由352名来自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的女兵组成的方队。女兵方队首次以挂枪形式、全新混合编组参加国庆阅兵。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来自周口太康县的女兵——李颖。

2016年,带着从军的梦想与追求,李颖应征入伍来到原83集团军某旅。2018年,李颖考入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2019年寒假期间,李颖所在学校接到抽组女兵方队的任务。就这样,李颖被提前召回。

根据规定,参加阅兵的徒步方队女队员都要精挑细选,对身高、脸型、体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经过层层选拔,李颖顺利通过一系列考核,光荣成为一名女兵方队队员。

在训练中,李颖遭遇了一次“意外”,踢正步时由于掌握不好砸地的力度以至于身体晃得厉害,被暂时编为“预备队员”。李颖没有气馁,每天午饭后就独自去练习,直到能完全合上排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一次考核定人时,李颖因为单兵动作优秀而再次回到排面里。

女兵方队威武铿锵的步音,英武挺拔的军姿,排山倒海的气势,尽显新时代中国女兵的柔情和刚毅、忠诚与担当。

赵翔宇:此生无悔“孔雀蓝”

一次受阅,一生光荣。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中,身着深蓝色制服的文职人员组成徒步方队,首次通过天安门前的阅兵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来自周口军分区的文职人员赵翔宇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是本轮国防军事改革中,重塑了文职人员制度体系后,文职人员队伍的首次精彩亮相。

今年5月底,年仅23岁的赵翔宇经过层层选拔,来到北京阅兵村开始了严格的阅兵前训练。徒步方队队员平均年龄29岁,99%为本科以上学历,博士、硕士研究生占11%。6月份的北京骄阳似火,赵翔宇和战友们经历一次次挥汗如雨、一次次自我突破后,文职人员方队队形变得越来越整齐。然而就在此时,赵翔宇因为一个小手术住进了医院,可他手术后在医院休息了7天就回到了阅兵村继续参加训练。

[责任编辑:孙银珠]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