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卫”让城市增颜值 为群众谋福祉——周口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综述

来源:

作者:

2019-11-14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记者 王映 摄

清新怡人的街头游园。记者 王映 摄

生机盎然的周口植物园。记者 王映 摄

记者 吴继峰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初冬时节,虽少了一些秋的缤纷色彩,但多了冬的质朴内涵、静谧心境,周口的颜值依然端庄秀美。

三川大地,天蓝水绿;大美周口,款步而来。穿行街头巷尾,所到之处无不整洁亮丽。周口这座城市更干净了、更优美了、更舒心了——这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周口人共同的感受。

娉娉袅袅,豆蔻梢头,凝缩的是一段众志成城、精彩纷呈的“创卫”历程。

全民参与,共同创建,打一场“创卫”攻坚战

经济发展有内在规律,突破性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足够的量变积累之上。但改变城市卫生环境,如同人们梳妆打扮,只要有行动就能很快见到效果。长期以来,不修边幅的慵懒并没有让我们享受到闲情逸致,反而让我们外在形象受损、发展环境变差。举手之劳就能改变的脏乱差,人们却日复一日熟视无睹。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周口,这不是我们想印的“名片”。

2017年8月,市委从全局出发,长远考虑,把创建卫生城市作为“五城联创”之一,全面发力,持续推进。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当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按照市委书记刘继标提出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成功之时就是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启动之日”的要求,2018年1月,我市积极启动国家卫生城市相关申报创建工作,吹响了“创卫”新征程的集结号。

2018年4月,我市通过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专项考核,顺利拿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入场券”。

2019年3月26日召开“创卫”百日冲刺大会以后,中心城区“创卫”工作掀起新高潮,书记、市长亲自抓“创卫”,主动指导“创卫”,亲临一线指挥“创卫”,让棘手问题一个个得以解决,瓶颈问题一个个得以突破,“创卫”目标一项项得以落实,城市环境质量一步步得以提高,确保了“创卫”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

“创卫”为民、“创卫”惠民,“创卫”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市属各大媒体发挥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宣传优势,通过刊发“创卫”原创报道、刊播平面公益广告、播放音视频公益广告和播放专题片等方式宣传“创卫”的阶段性成果,让“创卫”人人皆知、人人参与。开展以“创卫”为主题的公益宣传、社区文化、广场签名、志愿服务等各种活动100余场次,举行“同走文明路、礼让斑马线”交通知识法规宣传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制作形式统一、内容丰富的“创卫”公益广告,在全市工地围挡、户外LED电子显示屏、出租车公交车滚动屏、社区街道宣传栏广泛刊播,实现“创卫”宣传无死角、全覆盖,在全市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10000余名志愿者为了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创卫”。他们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清洁、控烟等工作,派发宣传单、调查问卷及《给市民的一封信》,及时收集和反馈居民对周边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机动车乱停乱放及农贸市场周边秩序的意见,劝导群众遵守秩序、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在他们的引领下,更多市民争当“创卫”志愿者、宣传员,形成了人人参与、全员支持的良好氛围。

把握方向,创新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工作

“创卫”是一场众志成城的城市大考,检查的是城市,但最终决定考试成绩的还是城市的管理者。在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满足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目标,将创建工作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维度发展、多元化进步、多角度调整。

周口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刘继标任政委、市长丁福浩任指挥长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机构,建立了市委常委挂帅的9个专项整治工作组。每周召开一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的专题会议。市政府与中心城区4个区、31个爱卫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签订了“创卫”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创卫”工作任务细化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

按照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的指导思想,建立了“创卫”网格化综合管理机制。我市将中心城区建成区划分为16个管理网格,厅级领导任“网格长”,指挥调度各项“创卫”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创卫”网格的力量,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各级机关、局委和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协助100多个社区开展各项“创卫”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的“创卫”机制。

我市还成立8个网格化督导组、6个督导问责组、5个专项工作组、1个考核评比组,采取“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对中心城区16个办事处、近8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域进行反复督导检查,每周下发两期督查通报。截至目前,共下发督查通报、督导问责通报200余期,下达督办函100期。建立严格的工作考核机制,印发《周口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评比方案的通知》《周口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督导问责实施方案的通知》,每周对中心城区16个办事处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主动工作、成效明显的办事处进行奖励,对工作拖拉、进度缓慢的办事处进行处罚。

增加投入,加强管理,提升城市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

受制于周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周口的城市建设有不少历史欠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系列考核指标的倒逼,也让周口的城市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我市全面加强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完成文昌大道、中州大道、八一大道、周口大道沥青路面维修约12560平方米,黄河路、交通大道等道路沥青灌缝7340米,人民路中修3600平方米,交通大道北侧(汉阳路至龙源路、大庆路至周口大道)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16500平方米,荷花片区小街小巷路面整修1500平方米,更新侧石490米。加强排水管网清淤、改造,清掏排水检查井3500座次,处理冒水点127处,连接排水管网110米,疏通管道5公里,荷花泵站、孙猴庙泵站集水池清淤255立方米,浇筑钢筋混凝土22立方米,更换进水口DN500钢管16米,更新110KW大型水泵1台,完成周口大道积水点清淤、改造管网2公里,完成9座排水泵站汛前全面排查。对中心城区所有路灯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亮灯率达100%,先后维修路灯1068盏,线路维护6390米。全力推进城市道路提升改造,对川汇区辖区内22条背街小巷进行实地勘察。目前,大庆路、中州大道、汉阳路等22条道路全面改造完成。新建30座公厕和10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67座三类公厕。

我市全面开展绿化补栽补种工作,栽植补植法桐、国槐、广玉兰、高杆石楠等乔灌木55万余株,覆盖地被草坪173083平方米,播种草花10000平方米。全面加强日常管理养护,公园、游园、道路绿地、绿化带及绿化设施内共清理垃圾586立方米,清理河道18380米,清理枯枝柳树106棵,清扫绿化带8000平方米,及时修剪绿篱绿化带27800米、模纹造型37800平方米、乔灌木32936棵、草坪383600平方米。同时,对城区所有绿化带、公共绿地和花草树木进行全方位冲洗22次、修剪整形8次、抗旱保苗36次和病虫害防治4次。加大园林绿化督查管理力度,清理铁丝、布帘600余处,清理杂物120余处。加快推进绿化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30多亿元的沙颍河二期治理工程已经启动,总投资37亿元、总长80多公里的流沙河、贾东干渠、洼冲沟等七条水系治理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湖面面积3600亩的引黄调蓄工程正在施工,3400亩环湖风景区和周边城市设计已经确定。

我市先后出台《扬尘专项治理方案》《重型汽车专项治理方案》《城市清洁行动专项方案》《城市道路以克论净方案》《成品油专项行动方案》《散煤燃烧专项治理方案》《餐饮油烟专项治理方案》《砖瓦窑厂专项整治方案》《散乱污企业整治方案》《散乱污企业整治方案》等。明确具体牵头部门、工作时间节点、考核办法,有力推进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截至10月31日,PM10平均浓度93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9,PM2.5平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4,优良天数172天,全省排名第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4,6月份综合排名全省第2,7月份全省综合排名第3,8月份全省综合排名第1,9月份综合排名全省第5,10月份综合排名全省第1。

我市实施河道及岸坡清洁整治,动用大型机械近400台,对沙颍河、贾鲁河、杨脑干渠、U型渠、运粮河、流沙河、幸福河等河道实施岸坡整治。每天坚持清理垃圾和漂浮物,清理杂草,累计出动8000人次,巡河近5000公里。完成南干渠、交通干渠清淤工作,南干渠清淤1.3公里,交通干渠清淤近7公里,共清淤2.5万余立方米。投入资金360万元,购置并安装河道护栏1.1万米。

我市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3.2万块,打造科普知识一条街9条,建设健康示范园区6个,开设《健康有约》《卫生与健康》等健康栏目52期。建成健康社区5个、健康单位10个、健康学校12个、健康食堂6个、健康餐厅(酒店)13个、健康小屋8个、健康一条街6个、健康主题公园2个、健康步道5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同比提高19%。组织专家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精准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916场次,倡导居民自觉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采取全民动员、统一行动的方式,开展消除病媒生物滋生地歼灭战。对城区内的沟塘坑渠、黑臭水体、陈年垃圾、垃圾死角等进行集中整治。对不达标的垃圾中转站、三类公共厕所进行升级改造,消除蚊蝇滋生地,同时采取“消、杀、灭”等一系列综合整治行动,降低中心城区“四害”密度。今年1月至10月,我市蚊、蝇、鼠、蟑密度指数分别是4.28(只/小时)、4.5(只/笼)、3.8%、2.05(只/张),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病媒传播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发病率下降17%,麻疹发病率下降94%,腮腺炎发病率下降73%,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28%,乙肝发病率下降13%,肺结核发病率下降5%,通过蚊媒传播的疾病乙脑发病率为零。

盯住难点、抓住重点,以专项整治活动促进“创卫”工作迈上新台阶

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杂物堆随处可见,垃圾山触目惊心,旱厕臭气熏天,这些顽疾多次治理,多次反弹。在“创卫”攻坚战中,“创卫”第一枪就是垃圾、旱厕“双清零”。中心城区集中精力、集中人员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清理陈年垃圾、杂物、建筑垃圾110余万吨,清理坑塘沟渠河流漂浮物及岸坡垃圾182324吨,拆除公共旱厕4488座,升级旱厕4571座。

“创卫”不是一次性的活动,不仅要创,更要长期保持。市“创卫”办将“卫生大扫除、垃圾大清运、设施大清洗、规范秩序”活动贯穿于“创卫”全过程,对中心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对各种设施进行清洗和深度保洁,清除卫生死角。取缔流动摊点6473处,取缔早夜市占道摊点1400多个,规范商户经营13072处,取缔不合规废品收购站213个。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2.7万多起,其中机动车违法57422起、非机动车违法38870起、行人和乘车人违法3600多起,违法停车26700起。

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市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城市管理更上一层楼。先后印发《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及社区楼院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9个专项整治方案。整治背街小巷325条、城中村124个、老旧居民小区209个,封堵垃圾道12540个,硬化道路204822米,粉刷墙面1211094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917564株,清除小广告329613处。拆除到期临时建筑14.6万平方米,治理坑塘407个,清理沟渠25条,治理河道7条。积极开展“一清洁三规范”活动,累计清理取缔占道经营5.42万余起,取缔有碍交通的车辆停放点653处。统一更换旧门头牌匾3116处,清理不规范户外广告、门头牌匾517个,拆除灯杆广告700多个,落地灯箱广告915个,户外高塔广告10处,大型落地广告2个,大型楼顶广告牌1处,废弃线杆108根。清除各类影响市容的标识牌(指示牌)355处、小广告16.5万处,纳入追呼系统电话号码1500多个,设置广告张贴栏197处,劝阻违规散发小广告160人次。联合公安部门、通信部门对511个“办证、发票、迷药”等涉嫌违法广告行为进行打击,打掉1个伪造公文印章的犯罪团伙,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2人。

排查食品销售小经营店3643家、大中型食品商超1161家,办理餐饮类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小登记证2955个,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4226个,停业整改1741家,关停取缔284家,立案处理43家,排查小作坊514家,取缔食品小作坊13家。

在创建过程中,本着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全面监督的城市科学管理新格局。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同时,相继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了《周口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周口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扬尘专项治理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坚持依法行政和落实“创卫”任务提供了重要依据。

几番风雨兼程,几载春华秋实。“创卫”的深入推进,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还创出了周口的精气神,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成效、查漏补缺,不断提升全市整体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城市形象和功能,全力冲刺国家卫生城市新名片。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