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2020-01-08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侯俊豫
最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最早的城市“中轴线”、最早的车辙……在淮阳近日召开的近期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工作情况汇报会上,主讲人爆出的一个个考古新发现让现场听众激动不已。这些新发现表明平粮台古城遗址是我国最早的、规划严整的高等级史前城址,开创了中国城市建设规划的先河,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区东南4公里的大朱村西南方。1979年发现后,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城内有高台建筑,屋墙用土坯垒砌而成,四周还有灰坑、陶窑等遗迹,南门埋设有陶质的排水管道。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城址,是中国最早确认的史前城址之一。平粮台古城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陈风宛丘》以及《东门之枌》《尔雅注疏》《晋书》中均有记载。
根据史书记载和地理方位分析,平粮台可能是太昊之墟、神农之都的古宛丘都城。这座古城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留最好,对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国家的起源、早期奴隶制等重大学术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为更加深入的揭示该龙山时期城址的布局结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于2014至2019年对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总发掘面积4360平方米,揭示出中原地区具有中轴对称特征的、布局方正、规划严整的龙山时期城址。
最早最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继1980年在南城门道路下发现的倒“品”字形陶排水管道之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人员新发掘出3组龙山时期陶排水管道。其中两组位于南城门附近,与早期发现的南北走向的陶排水管道东西并列分布,为不同时期所使用。此外,在城内高台式排房的室外垫土之下还发现一组东西向设的陶排水管道。这些陶排水管节节套扣在一起,或纵穿城墙基础,或沿排房建筑的外缘平行分布,两端有进、出水口,与城内的东西或南北向的排水沟相连通,是目前国内发掘的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布局
通过4年系统钻探和数字化记录分析,基本明晰了平粮台龙山城址的正方形平面形状和对称分布的城门,其中南、北、西城门基本居中,东城门可能遭晚期破坏无存。
钻探和发掘表明,平粮台古城遗址内房屋皆以土坯为原料平地起建,形成东西向布局的高台式排房结构。最初房屋均在生土上统一规划,后期向南北方向扩展,每组房屋的门向朝南,布局整齐,显然是经过严整规划的。
2019年,考古人员在城内“中轴线”位置发现一条南北走向的龙山时期道路,两端分别对应南、北城门。从城址内探明和发掘的东西向排房以此道路相分隔的情况看,这条道路和南、北城门已经具备了“中轴线”布局的实际意义。
在贯穿“中轴线”的南城门内外发现了层层叠压的龙山时期的道路,根据比较明显的“地面”,至少可以分为四期道路。最早一期道路直接叠压于生土之上,同城墙建筑年代相当;最晚期道路大致为平粮台龙山时期最晚阶段。说明平粮台城址南城门一直在延续使用。
将我国双轮车起源至少提前400年
在南城门附近最早期道路路面之上,发现有车辙痕迹。车辙宽0.1-0.15米,深0-0.12米,最明显的一条长3.3米。其中一组平行车辙间距0.8米,可能为“双轮车”车辙印迹。经碳十四测年,其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二里头二期车辙相比,将我国双轮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400年。
出土一批高等级遗物
平粮台城址还出土了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遗物,包括玉器、相当数量的磨光黑陶杯、丰富的陶器刻画纹样和完整黄牛祭祀现象,是龙山时期重要的区域性中心。
在南城门附近第二期道路垫土中发现一片玉冠饰残片,残长4厘米,宽2.4厘米,厚0.4厘米。呈片状,透雕,表面平整。从形状和加工特征看,与后石家河文化、海岱龙山文化的同类器物近似。
数字化发掘与记录系统
2014年以来平粮台遗址的考古工作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记录与管理系统为依托,大量应用包括土壤微结构观察、地质考古勘探、GIS空间分析等现代科技,整合应用于遗址的环境地貌复原、聚落分析、骨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正是由于取得的显著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平粮台古城遗址入选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