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晚报
2020-03-16
□记者 郭坤
3月12日晚8时,武汉市黄陂区的一家宾馆里,沈丘县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范爱华正在参加周口援鄂医疗队感控组通过企业微信召开的视频会。视频会议上,她收到了周口医疗队感控专家段雪亚的特别嘱咐:告知黄陂待命修整的其他队员,感控意识切记不可松懈,做好自我防控就是在工作。
另外一个房间里,商水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护士杜雪瑶和前几天一样,与在老师家居住的8岁女儿视频通话,督促她认真学习;与在汤庄乡奶奶家居住的4岁儿子视频,询问他当天的表现。只是,这每天一次对孩子的牵挂,较前几天少了一点专注。
9天的紧张工作后,范爱华、杜雪瑶和她们的伙伴获得了可能是职业生涯中最长的假期,她们都有些着急了,“没活干,闲得发慌”。
2月21日晚抵达武汉,经过一周的防护训练和感控知识培训后,河南省第11批援鄂医疗队中的23名医护人员于2月28日正式进入黄陂方舱医院开展工作,这其中就包括范爱华、杜雪瑶在内的17位周口医疗队队员。
从进舱之日起,范爱华、杜雪瑶每天都目睹空床位在不断增加,她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这意味着又一名患者出院了。
3月7日下午,随着舱内49名轻症患者转移到区中医院,黄陂方舱医院宣布休舱。当天,范爱华、杜雪瑶除了兴奋就是激动,她们和出院患者合影留念,她们和黄陂体育馆合影留念。
休舱后,所有医护人员原地休息待命。周口医疗队队员回到驻地,不能随意外出,不能聚集闲聊,等候下一步指令。
这几天在宾馆待命休整,范爱华会时不时翻看手机里保存的和患者一起跳舞的视频。黄陂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进舱的责任组护士工作强度并不算太大,她们除了负责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发放口服药、口罩外,还要陪患者聊天、互动,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每天两次的娱乐时间,是与患者互动的好机会,这个时候,她们会播放音乐,和患者一起跳一些简单的舞蹈。
但她们身上穿着的可是三层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品。范爱华是一名老资格护士,工作起来都是风风火火。在黄陂方舱医院,一进入岗位,她就经常忘记自己穿着密闭的防护服。一个多小时下来,呼吸不畅,汗水浸湿衣服,她想摘下口罩自由呼吸空气,她想撕开层层包裹跳进水池……
3月5日,因为工作中出汗过多,加上胃口不好没有好好吃饭,范爱华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心率加快、心悸、胸闷。为了不影响工作,她一直坚持着没说。3月8日下午,她心内不适症状特别明显。黄陂方舱医院河南医疗组组长、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主任杨秋敏第一时间赶来询问,判断她为低钾症,立即联系黄陂区有关领导协调药物,并冒雨为范爱华取药。3月9日早上,范爱华身体明显好转,她庆幸地说:“还好是在待命休整期,要不然就给咱河南丢脸了。”
杜雪瑶的女儿在老师家已经住了快1个月了。“2月17日,老师在学习群里看到女儿错题不少,主动给我打电话让我把女儿送到她家。她知道这个时候,我和老公没空管孩子。”杜雪瑶说,她对老师有满满的亏欠感。
杜雪瑶的老公参与过非洲维和任务,现在在商水县扶贫办工作,疫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杜雪瑶本打算将女儿送到老师家里两天,等她轮休时就接回家。不曾想,2月19日接到援鄂指令,2月21日她就到了武汉。“别担心孩子,照顾好自己”,这是女儿老师给杜雪瑶的回应。
刚来武汉的头几天,只要和女儿视频通话,杜雪瑶总会听到女儿要回家的哭闹声,草草劝说两句,挂断电话的她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中。后来再和女儿视频时,女儿不哭不闹不喊着回家了,杜雪瑶倒偷偷抹过几次眼泪。而现在,休整时间一天天拉长,自觉“休息过度”的杜雪瑶开始怀念以前顾不上孩子忙忙碌碌的日子,“忙惯了,闲这么长时间很不适应”。杜雪瑶说。
为避免大家在待命休整期间无聊郁闷,范爱华会把从网上找到的简单舞蹈动作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让愿意学的护士学习,可以到下一家医院继续领着患者跳舞。
3月13日,杜雪瑶在周口黄陂医疗组微信群接收到范爱华上传的新冠病毒预防与控制、意外感染应急处理措施等PPT课件,开始自觉学习。自学过后,她们还要通过电子答卷接受考核。
“现在,做好自我防控就是在工作。”范爱华用段雪亚的话安抚大家急于工作的情绪。其实,她也很着急,“平时工作节奏快,很不适应现在这种状态,感觉像失业了。不过,我们现在‘失业’也是好事,说明形势持续向好”。她说。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